邱妍莉
摘 要: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繪畫是小學課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當前信息技術教師需要探索的教學新方向。文章分別從拋磚引玉、以逸待勞、避實就虛、借局布勢四方面對小學信息技術繪畫教學新模式進行簡單探析,以期巧妙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愛上這門新興與傳統(tǒng)相結合的繪畫藝術,同時提高其信息技術素養(yǎng)。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電腦繪畫;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采用拋磚引玉這一策略的目的在于示假引真,以利誘之,以“拋磚”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來達到“引玉”的教學目的,簡單來說就是教師適當隱藏真知,借用粗淺的意見來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將這一方法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大有裨益。
比如,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賀卡這一教學任務中,就需要教師巧妙運用拋磚引玉這一策略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作型思維。對小學生而言,其發(fā)散性思維是無窮無盡且豐富多彩的,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意,教師只有運用一些教學手段適當?shù)剡M行激發(fā),才能讓學生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如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一些不成熟的作品讓學生觀察,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如該作品發(fā)生在海洋將會是什么效果?變換一下顏色又是什么作品?這個稍作改良能畫出什么?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成晕⑦M行指點,便會激起學生活躍的思維,開動腦筋創(chuàng)作具有自己特色的賀卡。如此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使其身心愉悅地進行思考,順利地創(chuàng)作出很多出彩的作品。
《孫子兵法》中曾提到“以逸待勞”,這一策略也可引用到信息技術繪畫的課堂教學當中?!耙荨辈⒎菬o所作為,關鍵在于“待”,這便要求教師具備能夠精彩預設和出彩生成的教學能力,即教師要掌握整個課堂教學的主動權,能夠隨時適應和巧妙應對教學中的種種變化,做到運籌帷幄。當學生按照他的思路和方法進行某種行為卻達不到目的時,教師要站出來指引。在學生成為強弩之末時對其施以積極的影響,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輕松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在學習了如何利用電腦繪畫中的工具畫一個彎曲線之后,筆者要求學生畫出具有兩個彎的曲線。此時便出現(xiàn)了各種狀況:曲線斷開、曲線分叉、彎度不適、不夠圓滑以及東倒西歪等,當學生無計可施之時教師開始進行指導,此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學生恍然大悟,達到教學目的。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是變化無窮的,只有教師充分掌握先機,按照預設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時刻處于主動狀態(tài),才能對課堂中新生成的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游刃有余。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教學重點和難點難以攻破,無論教師如何講解,學生仍不能達其意。此時便需要教師采取適當?shù)慕虒W策略,引導學生逐一擊破重難點。以孫子兵法中的圍魏救趙為例,自身力量不足卻要抗衡強大的敵人時,要利用智慧避其鋒芒,不要迎面攻擊,而要選其弱點逐一擊破,才能化危機于無形。教師在教學當中可靈活運用此策略,避免讓學生直接面對教學的重難點,而是由教師將重難點進行合理分解,以此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九計為樹上開花,借局布勢,意思是自身力量較小時可以借助某種手段或者局面來進行有力的布陣。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借助各種外部因素或者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比如,通過媒體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使教學任務順利展開,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是一門注重學習方法且靈活性、實踐性和設計性較強的課程,教師若能巧妙運用兵法于教學,便能反客為主,形成一套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給信息技術繪畫課堂增添活力。
總而言之,為適應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人才培養(yǎng)需求,教師應將課堂視為無硝煙的戰(zhàn)場,只有對教育對象知己知彼,做到未戰(zhàn)先算、審時度勢,充分利用各種兵法戰(zhàn)略進行排兵布陣,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齊葉敏.例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電腦繪畫教學設計[J].基礎教育參考,2017(22):58-59.
[2]林麗容.“巧”用兵法 “妙”教畫畫——探索小學信息技術繪畫教學新模式[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