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正在催生教育新一輪革命。面對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體育教學改革要緊跟互聯網的發(fā)展,順應互聯網的發(fā)展,重視互聯網先進技術的應用,并在互聯網技術與體育教學的結合上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在互聯網浪潮中不斷促進現代教學改革。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教學;改革
根據國家體育發(fā)展的要求,體育理論深入到當代體育教育教學的模式中,為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指引了方向,但是從當前我國的體育教學模式來看,很多模式還都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ヂ摼W技術在推動教育內容更新、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優(yōu)勢,加快推進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將是體育教學發(fā)展的趨勢。
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有以下現象:第一,教學過程中語言講解很難準確表達動作的要領,學生較難領會,容易造成理解差錯;第二,教師示范動作過快,尤其是瞬間動作更是一晃而過,學生很難準確捕捉;第三,教師由于自身專業(yè)、個人愛好、年齡、性別等方面的限制,在某些項目動作的示范、講解上不到位,甚至有誤,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學生的學習;第四,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妨礙了教師在教學中的示范作用和學生的練習實踐,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尤其需要學生足夠積極地參與和教師生動形象且準確的示范講解。而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可以克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學生自主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教育水平。因此,體育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努力實現互聯網技術與體育課程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融合,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 利用互聯網技術輔助體育教學的優(yōu)勢
1. 師生角色轉換,實現自主學習: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多種多樣,出現了“微課”等等許多新的學習模式,教師的主導作用被不斷淡化。由原來的教學主導者,逐漸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協作者,師生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實現了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目標。從而可以讓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探索精神,實現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
2. 個性化學習,實現因材施教:在全面信息化的互聯網時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便捷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等信息進行全面分析,以掌握學生的個性,為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促進教學個性化改革。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讓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個性潛能,教師可以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個性化學習指日可待。
3. 方便師生互動,實現交互式學習: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讓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更為方便。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文字、圖像、視頻等各種素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不受現實場地環(huán)境的限制,逼真地模擬真實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良好的體驗感。在此過程中,學生碰到疑惑,可以隨時向教師求助,通過網絡的即時反饋,學生可以及時獲得教師的指導。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學習或訓練過程中,及時糾正錯誤動作或引導學生正確的動作。
4. 不受時空限制,實現資源共享:利用互聯網技術輔助體育教育,學生只要有能接入網絡的設備,就可以24小時且不受地點限制隨時有選擇地進行學習?;ヂ摼W有著浩瀚的信息資源,在網上,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手段和輔助教學手段以及考試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異,實現資源共享。當然,網上信息良莠不齊,學校如果能搭建一個平臺,收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尤其是本校教師或學生的優(yōu)秀案例共享給學生那是更好不過了。
二、 創(chuàng)造條件,推進互聯網技術輔助體育教學的應用
1. 高度重視,加大互聯網技術的軟硬件投入:互聯網技術輔助體育教學要能真正得到應用,首先相關領導要給予高度重視,一方面要加大信息化辦公設備、多媒體教室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重視軟件建設,加強學校體育信息網絡的建設,不斷改善學校網絡服務的軟件條件,開發(fā)相應的教學軟件。學校體育網絡教育環(huán)境的建立,可使學校體育教育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技術,使學生方便收集到大量、豐富的體育信息,使體育教師獲取大量的體育信息,從而使體育教育進入新的層面。
2. 轉變思想,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知識的學習: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對體育教師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部分教師自身對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知識知之甚少,不愿意重新學習,造成抵觸或不愿采用或不會使用互聯網技術來輔助教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互聯網輔助教學在體育教學上的推廣和發(fā)展。對此,體育教師唯有積極轉變思想,認清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是大勢所趨,順勢而為,主動擁抱互聯網,加強學習,努力掌握必需的互聯網技術,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持續(xù)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逐步提高教學技術、質量。同時,學校也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等多種方式、途徑加強現代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定期培訓、集中培訓來提高體育教師應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
3. 合理分配,促進個性化教育改革:互聯網時代,教學信息化應該更多地采集過程性數據,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靜態(tài)數據到動態(tài)數據的管理,以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不同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狀況等,合理分配信息資源和時間,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們的個性化發(fā)展,促進教學個性化改革。
4. 有效融合,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互聯網技術輔助體育教學要真正得到有效推廣應用,要確實做到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讓學生不僅愉悅地學到體育健康知識,而且很好地掌握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手段要有效地融合到體育課堂教學上,不斷地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充分發(fā)揮好互聯網技術的優(yōu)勢,讓學生有濃厚的興趣,能自發(fā)地、主動地參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互聯網時代為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和諸多挑戰(zhàn)。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順應時代潮流,更新觀念,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推進體育教學改革,讓體育教育進入好的新常態(tài)。
參考文獻:
[1]龍云敏.“互聯網+”時代中職學校文化素質課程教學新思考[N].科學導報,2015年第003期.
[2]喬建永.用互聯網精神推動教學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年7月.
作者簡介:
莊恒娥,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港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