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材料型”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這既需要我們指導學生平時打好寫作基礎,又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宏觀構建的能力,更要鍛煉其作文時語言的精雕細琢功夫。本文以“材料型作文”為例談一談如何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材料型作文;審題立意;選材;結構
在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思辨能力的現(xiàn)代教育制度中,能否自如地寫議論文已然成為學生語文考場上的一大考驗。然而,并不是所有高考考生都能在考場上揮灑自如地寫出一篇理想的考場議論文。甚至很大一部分學生“談議論文色變”??梢姡h論文對當今的高中生而言是個不小的難題。
那么,如何針對學生現(xiàn)狀進行高效的作文教學,來提高中學生“材料型”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呢?我認為,教師應該在議論文教學中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 審題立意:要形成明確的是非判斷句
審題立意作為“材料型”作文寫作的首要步驟,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安牧闲汀弊h論文的立意,要首先明確地亮出自己的觀點。文章的中心論點就必須是一個觀點鮮明、立場堅定的是非判斷句,而且要避免“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模糊立意。一般“材料型”議論文題審題立意的次序,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步:
(一)“抓關鍵”:我們要知道材料所說的對象(主體)是誰?他做了(說了)什么?并且主體和事件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二)“查原因”:為什么會(要)這樣做(或說)?(三)“明是非”:做出是非判斷,這樣好不好、對不對、該不該?(四)“亮觀點”:將中心論點形成明確的是非判斷句。
舉個例子,2011福建高考作文題目就是道經(jīng)典的“材料型”作文題。根據(jù)以上的審題立意步驟,我們可以得出:(一)抓關鍵:材料主體是“袁隆平”;他說他的工作使他有了好身體和夢想;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它們的形成都是因為工作。(二)查原因:因為樂觀,他把辛苦的工作看作一種鍛煉,而他之所以樂觀,正是源于對這份工作的夢想。(三)明是非:樂觀的人之所以認為辛苦的工作實際上是給人的鍛煉是因為他們懷有夢想。(四)亮觀點:艱苦的工作給人鍛煉的機會/偉大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心中的夢想。
理清題意后,我們既可以圍繞“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角度來闡釋,當然,也可以圍繞著“夢想”的主題來展開。
二、 選材:跨領域選材的同時盡量回避文化名人
在看到作文題目的那一刻,只有從平時的見聞、積累、感受中選取合適的材料作為寫作的內容,才能寫出切合表達意圖的佳作。倘若寫作議論文時能夠選擇一些新奇、雅致的例子,從多角度佐證自己的觀點,并將論據(jù)的選材范圍拓展到幾個不同的領域,不僅比一般局限在文學領域的例子更能加深作文的深度,而且非常好地規(guī)避了以偏概全之嫌。
例如:2015湖南高考滿分作文《曲徑通夢》,作為一篇佳作,除了文章結構的嚴密以及語言表達本身的亮點外,更引人注目的便是它論據(jù)的新穎獨特,不僅涵蓋了文學、時尚、歷史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引用鮮為人知的蘭蔻彩妝大使米歇爾·潘德的例子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論證充分有力。而且,使用彩妝名人的案例作為自己的論據(jù),在考場作文里還是比較少見的,既能讓自己免于俗套,又可使閱卷的老師眼前一亮,足以可見其作者選材時的匠心獨運。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多方面多角度地運用自己所積蓄的例子佐證自己的觀點,盡量避免爛俗地使用大眾古代文化名人為論據(jù)。
三、 結構:“三正一反”的結構使得文章更加嚴密
一篇議論文的論證是否成功,很大部分取決于在材料的選擇與加工之后能否做到結構的完整嚴謹。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夠在寫作中運用幾個正面的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為什么這樣做是對的(應該的)。但是只有少數(shù)學生懂得運用反面例子來寫“這樣做是對的(應該的),因為某人沒有這樣做”。我們說凡事總有其兩面性,正面論證一個事物的合理性固然應該,但是如果佐以反面論證來說違背該事物導致的不良效果,難道不更能深入人心嗎?
這樣看來,“三正一反”的論述結構也就顯得更加嚴密而趨于完美了。所謂“三正一反”即:一個完全段加上兩個拓展的正面論證例子和一個反面論證的例子。當然,此處強調的“三”也并非確數(shù)非三不可,只要多選擇那些充分完整富有說服力的例子即可。此外,這些論據(jù)之間需要用強有力的過渡來連接,以避免給人造成生搬硬套前后脫節(jié)的感覺。
作文結構的剪裁對于高中作文的重要性和裁縫量體裁衣一樣需要斟酌,不僅需要美觀,更重在實用和適合。只有教導學生學會對文章進行謀篇布局的設計和結構的剪裁,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論證說理的目的。
四、 語言:議論文要盡量多地使用議論語句
交際中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從語言中看出一個人是否善于說話。同樣的,從一篇作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寫作者所展示的“才”“學”和“識”三個方面,其中“才”是其最外在、最直接的部分,并且最容易被感知。語言就是“才”最突出的表現(xiàn)。因此,強化學生寫作語言的訓練非常必要。
作為以議論為主旨的議論文,盡可能多地使用議論性語句不僅僅是基于問題說明的要求,更是其達到議論目的基本途徑。議論文的語言提煉,主要可以從關聯(lián)詞的周密使用、假設性語句的安排、反復強調中心論點等幾方面入手。
五、 修改:充分發(fā)揮學生作文修改的自主性并強調多次修改
課標要求“高中生需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隨著高中階段學生的辯證思維和審美能力的提高,課標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欣賞美文,還進一步提出要“修改自己的文章”。議論文的修改,主要包括審題立意的修改、文章結構的修改、語言表達的修改以及議論論點論據(jù)的修改等。
面對一個寫作任務,未必每個學生都能一蹴而就、落筆生花。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那么不僅能夠提高作文修改的效率,必然也能改善寫作效果,讓學生在下一次作文時避免犯錯而大有進益。
“材料型”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這既需要我們指導學生平時打好寫作基礎,又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宏觀構建的能力,更要鍛煉其作文時語言的精雕細琢功夫。作為高中教師,我們在議論文寫作中其實更多的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唯有充分了解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從而引導學生對于問題進行深刻地思考,收獲可喜的進步。
作者簡介:
尤雪玲,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