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驍
摘 要: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惠及了諸多家庭。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選取了在杭高校學生這個群體,對其消費能力與消費結構進行調研。去了解這個群體在消費能力與消費結構方面所呈現的特征,發(fā)掘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以幫助該群體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結構。
關鍵詞:消費結構 消費能力 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一、選題意義
(一)問題提出
經濟的發(fā)展使人們的收入較以前有了顯著增加。在所有消費群體中,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無疑是其中最具變化性和活躍性的一環(huán)。雖然大學生經濟還不能完全獨立,但其巨大的消費潛力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最重要的是大學生消費具有很大的波動性。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很容易養(yǎng)成不合理消費的習慣,產生不健康消費的行為。所以我們調查并分析學生消費能力與習慣,對高校學生消費改進得更加合理有重要意義。[1]
分析在杭高校學生的消費能力、消費行為等特點,對引導他們合理消費,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結構,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并且,這有利于營造一個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費氛圍。
(二)選題意義
在我國人民生活逐步富足的背景下,在校大學生有很大的比例理應可以不用過于顧及消費問題。但是總是我們總能夠聽到同學們說錢不夠花,時常也能夠在新聞中看到部分大學生不恰當使用校園貸引發(fā)的諸多問題。于是我們覺得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有必要提高,結構有必要進行改善。本次調研,我們想要以杭州高校學生為調研對象,從其消費能力與消費結構入,目的在于了解同學們的消費能力并發(fā)掘同學們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來幫助同學們改善自己經濟狀況。
(三)相關概念介紹
消費結構: 此處的消費結構特質私人消費結構,是區(qū)分于公共產品消費結構的。在當代社會,收入也是決定消費分層的最重要因素,低收入者只能滿足基本消費需要,而高收入者基本上是滿足豐裕消費需要。當代消費結構出現從基本消費到“豐裕消費”的轉變特征。[2]我們這里把它理解為“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所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包括服務)之間的比例關系”。[3]
消費能力:此處的消費能力,我們把它理解為消費水平,從微觀的角度去考察,是指單個消費者一定時期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所達到的規(guī)模與水平。是個理解區(qū)別于宏觀角度。
二、調研數據分析
(一)呈現特征
1.經濟來源嚴重依賴父母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各個家庭的經濟實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再加上我國堅持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使得絕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是獨生子女。我們的父母輩大多品嘗過上個年代物質貧乏的滋味,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疼愛有加,即使孩子成年了也心甘情愿為孩子的學費以及生活費買單。其中有99.26%的同學的經濟來源是父母,既然個體的消費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建立在可支配收入上的,這樣子的一個經濟來源情況即經濟來源嚴重依賴父母,使得同學們的消費能力的提高受限。
2.消費能力普遍呈常態(tài)分布
浙江省的經濟發(fā)展在全國是處于領先地位的,而杭州市又是浙江省的省會城市,那么杭州的經濟水平也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根據2016年的統(tǒng)計數據,杭州市2016年的人均GDP在12萬人民幣左右,排名浙江省第一。在杭讀書的高校學生,從各大高校入學新生地域分布統(tǒng)計的數據可以得知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是杭州本地人,浙江人更是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大體上家庭條件都還是不錯的, 33.33%的同學的生活費在1000-1500元,有40.74%的同學的生活費在1500-2000元,這是屬于一個很正常的生活費水平。僅有2.96%的同學的生活費不足1000元,另有22.95%的同學的生活費在2000元以上,這類應該是屬于家庭條件比較富足的一類了。
(二)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富裕,孩子多為獨生子女
在杭州的大學生們,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且社會經歷也比較少,父母的寵愛以及舊的觀念導致同學們在經濟來源上過度依賴父母,很少有人愿意兼職打工。同時由于自身經歷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同學們對“掙錢”這個概念不能夠有深刻的理解與體會,從而進一步導致消費意識淡薄。而父母所給予的生活費一般能夠滿足同學們正常的消費需要,使得同學們感受不到經濟方面的壓力,這不利于同學們形成一個好的理財觀念。
2.在人生觀、價值觀中自我要求低
同學們對享樂的追求以及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同學們的消費結構更加偏重于購物與娛樂。而當同學們進行一段時間的消費后,是沒有一個記錄自己消費行為的習慣的(如圖所示),這使得同學們無法及時的意識到自己的消費結構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改進,也從某種程度上也可能會造成同學們消費自控力不足的問題。自律性不足也體現出了同學們對自我要求不高。
4.自控力不足,消費行為不夠合理化
我們有設置一個“您認為您有哪些不必要的開支”的一個供同學們填空的問題。從同學們的回答來看,我們能夠很的發(fā)現有兩個讓同學們覺得是沒必要的支出項目,那就是“部門活動”與“零食”,我們統(tǒng)計了一下比例,均占回答數的20%左右。這說明,學生組織的某些活動以及同學們的自控能力會給同學們帶來不必要的開支,也就是說這兩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的消費能力。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進行宣傳引導
政府可以對廣告進行調整,對播放一些引導正確消費的廣告。然后對那些含有拜金主義的,個人享樂主義的廣告進行一定量的限制。另外,多加強倡導學習對于人生的重要性,提醒同學們要抓緊學習的黃金時段,不要肆意荒廢,比如播放一些鼓勵人們學習的公益性廣告。
(二)學校的部門組織的活動形式要進行改革
學校部門最常見的用于拉近同學之間關系的活動是進行部門間的聚餐,但是這個給許多同學帶來了經濟上的壓力,使得事與愿違。那么,部門的領導者應該對部門的線下活動提出多種策劃方案,然后由部員們投票決定。比如,可以大家一起去附近免費的公園玩,去敬老院做公益或者部門之間組織手機攝像比賽等等。這些都能夠拉近同學們之間的關系,而且不需要過多的花費。
(三)社會給學生們提供體驗社會的機會
社會上,比如各種商家或政府機構,提供一些體驗性的工作崗位給學生,比如提供給學校一定的名額讓學生們來做服務性行業(yè)的小時工。由學校進行對接,更加安全,同學們也更愿意參加。
(四)同學們要加強自身的理財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多與父母進行交流,學習理財經驗及方法。還要養(yǎng)成記錄自己消費行為的良好習慣,即使對自己的消費結構進行調整。并加強自控能力,在大學生活缺乏監(jiān)督,可以試著和身邊的同學互相監(jiān)督,互相做約定。另外,去做一些兼職,拓寬自身的經濟來源渠道,也能夠加強對賺錢的理解與體會。
參考文獻:
[1]黃程.學生消費行為的現狀及其與家庭理財教育方式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關系[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曾曉玲. 當代中國消費結構的變遷及其對產業(yè)結構轉型的意義[D]上海財經大學,2015
[3]尹世杰.當代消費經濟學詞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