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吉色
[摘 要]語文作為第二大語言,初中階段的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能力還不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是初中教學中的一大重點教學項目,也是開展其他教學項目的基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提高綜合素養(yǎng)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使學生在教師課堂的教學下,能夠快速的掌握基礎知識,這對學生的長遠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方法;初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難懂的,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降低。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其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并且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計劃有步驟的實施,這樣才能夠保證基礎知識教學的質量,確保學生在教師科學的教學下,順利的完成基礎知識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要性
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比如漢字、詞語等等,學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的學習,進行作文寫作??梢姡A知識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效果不佳,將會影響到其他學習項目的學習質量?;A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需要學生掌握全面的語文知識,并且使學生能夠充分的運用語文知識,而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學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夠保證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也才能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存在問題
1.教育的目標觀念陳舊
農村與城市的教學水平相比存在很多問題,農村教師的教學觀念和目標是非常落后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上也有很多問題限制。中學語文的教學應該將發(fā)展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上來,同時注重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為主要目標。但是從現(xiàn)在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情形看來, 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仍然有很多, 一些老師為了追求高分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練習內容僅包括一些考試項目, 而學生的成績高低決定了學生的發(fā)展前途。
2.教學的模式比較陳舊
中學語文教學和其他的學科的地位是不同的,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每個同學今后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鋪墊作用, 同樣也會影響他們未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但是受穿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不能與時俱進。
三、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方法策略
1.運用趣味教學,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與趣味性,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比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師可提前搜集各個旅游勝地冬天的美景,如哈爾濱的冰雕、冰燈、樹掛、滑雪等圖片,以幻燈片形式展示給學生,并讓他們說出圖片中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激發(fā)出來,有些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講述自己看冰雕或者滑雪的經歷。教師可適時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哪里冬天的景色,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是“哈爾濱”。教師可順勢導入新課:哈爾濱的冬天是這樣的美麗有趣,那么濟南的冬天又是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學生對濟南冬天的興趣也被點燃,于是十分積極地投入對這篇課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興趣教學法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激趣法外,還有比賽、表演、情景劇等形式,都可拿來用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以提高教學實效。
2.評價策略,樹立學習信心
初中的語文基礎知識有著一定的艱澀性,而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性格不穩(wěn)定期,對一些艱澀的知識往往沒有學習的耐心。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適當的表揚的效果優(yōu)于批評,所以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表揚而非批評。雖然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具有推進作用,但使用過多或者使用不當,也會產生消極作用。有許多研究表明,如果濫用外部獎勵,不僅不能促進學習,而且可能破壞學生的內在動機。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獎勵,把獎勵看成某種隱含著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無價值,只是用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換,對語文基礎知識本事產生興趣。
3.引導策略,夯實知識基礎
受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長期影響,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基礎知識時,仍然沿用以往的圈點知識點,硬性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以實現(xiàn)牢固記憶的目的。這種強化背誦的方式過于死板,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還不利于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比如,在學習《愛蓮說》一文時,當學到“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時,教師可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敘述意思,學生也可通過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學習課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僅能深刻理解這段話的詳細意思,而且還對句子的特點有了更清楚的了解,這樣再背誦就比較容易了。引導性教學法,不僅扎實踐行了新課標倡導的“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理念,并且讓學生學會了自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促使學生以學習主人的身份積極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更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提升了自身的學習能力。
四、結語
在新的教育形勢之下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式, 來提升農村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措施,真正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基礎知識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教學項目,也是教師開展其他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教師需要高度的重視,并且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需求科學的開展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周元武.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 課外語文, 2016(24):125-126.
[2] 吳瑞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淺探[J]. 情感讀本,2016(35):441-442.
[3] 李霞.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 文理導航(上旬). 2017(12):152-153.
[4] 陳玉紅.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 學周刊, 201,7(2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