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聰
摘要:《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是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四邊形的判定的第一課。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實踐操作和探究性,讓學生親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加強引導,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課堂構建;自主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160-01
在2017年,筆者參加了“一師一優(yōu)”課的參評活動,參評的課題是北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6.2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反觀得失,把學生自主參與數(shù)學課堂學習放在首位,增加數(shù)學活動的參與和體驗,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理解,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習數(shù)學學習和發(fā)展是初中數(shù)學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結合此節(jié)教學談談自己的思考與體會。
1.教學設計
在之前的課程中,我們已經(jīng)很好的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及性質(zhì),對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需要進一步升華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明確學習任務。
2.教學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研究、探索的機會,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引導。本文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為例,簡述如何構建自主學習課堂。
2.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這一課中,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晾衣架(如圖),讓學生來進行思考:這個晾衣架具有什么特性?兩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
進而將其轉(zhuǎn)變成數(shù)學問題:
已知:如圖(1),在四邊形ABCD中,AB=CD,BC=AD。
求證: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證明:如圖6-8(2)連接BD。
在△ABD和△CDB中,
∵AB=CD AD=CB BD=DB
∴△AABD≌△CDB
∴∠1=∠2 ∠3=∠4
∴AB//CD AD//CB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以上數(shù)學事實,能用文字語言表達嗎?
得出: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用幾何語言表示:
∵AB=CD,AD=BC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通過這個教學的過程,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特點,并自主探索如何解答類似題目。
2.2 理解應用,交流互促
知識的獲取是要學習者在不斷的親身體驗中得來的,所以本節(jié)課也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加強交流,共同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營造一種探究新知的氛圍。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效果更好[1]。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練習題2第(2)小題:(可自主學習書本例1)
(2)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2.3 達標檢測
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到底如何,最簡單的方法便是達標檢測。做好檢測有助于幫助學生溫故知新,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2]。本次課堂便設計了檢測題目。通過做題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強化記憶,加深理解。
2.4 回顧小結及課后作業(yè)
課堂結束之后,要再次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問題,讓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原理,并學會如何結解題。
比如,可以思考下列幾個問題,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思考答案:
(1)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方法有哪幾種?這些方法是從什么角度去考慮的?
(2)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
最后便是作業(yè)的布置。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布置課后習題,對再一次鞏固課堂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學反思
“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合作者”[3]。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喧賓奪主,過于干涉學生,而是要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主導權,這樣的課堂才能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一方面,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要做學生的學習伙伴,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知識,要把握好引導的角色,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自我轉(zhuǎn)變。學生要明白只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才能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做到這兩點,相信就能夠較好的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做好數(shù)學教學。
參考文獻:
[1]陳亞芳.探索,讓數(shù)學課堂更精彩——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教學案例片斷與反思[J].數(shù)學教學研究,2013,32(9):16-20.
[2]莘義成.做中學,學中做——《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二)》教學片斷與反思[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09(9):54-55.
[3]周劍娟.把課堂還給學生——《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教學設計及反思[J].考試周刊,2013(4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