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讓教師困擾的問題:一是寫作選材問題和語言積累問題,二是習作的方法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用心指導,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讀教材,背誦課文中的精彩語段;讀范文,背誦寫法精妙的語段;讀經典,背誦寫出特色的句子。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覺到習作是一種自然行為。
【關鍵詞】指導;背誦;積累;習作
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語文呢?說起這個問題,很多專業(yè)的老師一下子就會想到語文學科的兩個基本特點——人文性和工具性。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不僅僅是文明象征,更是文明發(fā)展的傳承載體。我們不說外國的《荷馬史詩》,也不說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只說說我們老祖先留下的《詩經》,多少耳熟能詳?shù)淖髌罚畛跏鞘加诿耖g口頭流傳,在流傳中,不斷的整理、修改,逐漸完善起來,又經孔夫子帶領弟子搜集整理,最終留給我們的是寶貴的文化財富。試問,當初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的先人們都是飽讀詩書的大儒?未必!從作品表達的內容與風格來看,原創(chuàng)應該多數(shù)出自于勞動人民吧。難道不識字的勞動人民可以進行創(chuàng)作?答案是肯定的。興之所至,吟詠歌唱。可見,我們都可以是創(chuàng)作者。
現(xiàn)實中,我們的學生和老師時常因為習作而苦惱。我們的孩子不愛寫作文,沒話可說,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前一個問題根源是寫作選材問題和語言積累問題,后一個是習作的方法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好的方法,再合適的選材,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都是空想。積累語言從認真讀書、選擇背誦開始。
一、讀教材,背誦課文中的精彩語段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都是方法典型,文質兼美的“模范生”,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對文章的感知、理解與揣摩后,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學習過程發(fā)現(xiàn)的“好詞好句”背誦下來。所謂的好詞好句,不外乎是文章中的重點語段,或者寫法精妙,或者含義深刻,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反復朗讀體會,已經大致記住了語句,如果教師稍加引導,學生完成背誦是沒有負擔的學習任務。
例如人教版中六年級上冊中的《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作者飽含深情向白人兄弟傾述自己對世世代代生活的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表達維護土地的決心,讓人熱血澎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復朗讀,細心體會已經深深感受到印第安人真情,一些語句朗朗上口,“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青草、綠葉、花朵是我們的姐妹……”這樣的文字是學生不陌生的,接觸了這樣的語句,學會了表達,在本單元的習作中,就用到了類似的語句或者類似的寫法。
二、讀范文,背誦寫法精妙的語段
說起讀范文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過去很讓人詬病的“背作文”,此背誦非彼背誦。首先選擇的范文應該是接近同年齡段的學生作品,感受小伙伴們表達的語言習慣和語言風格,縮短自己與習作的距離感。例如《藍迪的朋友圈》(王默其著)這是一本小朋友寫的童話書,書中這樣寫道“春天到了,一粒粒種子發(fā)了芽,一棵棵樹木開了花,一滴滴雨點也唱著歌,落到了人間”。這就是典型的兒童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學生喜歡這樣的語言,也不由自主地模仿這樣的寫法。
其次,通過朗讀、背誦范文選段,幫助學生語言去成人化。學生就是心智初長的娃娃,思考與表達就應該有兒童的天真與活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兒童接觸生活,讀書的選擇越來越成人化,同時,某些不恰當教育行為又在推動學生逐漸“像個小大人”,這是可怕的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他們還原于本色。我們的學生曾經寫出這樣的句子“這綠綠的草坪長得真好看,我多希望自己就是一頭小牛,美美的飽餐一頓??!”當時是剛剛鋪好塑膠操場,學生喜歡在上面打滾,奔跑,踢球,當他們寫日記的時候就抑制不住這份喜歡,然而最初時候是這樣寫的“這綠綠的草坪真好看,像厚厚的地毯,大家很喜歡?。 倍嘁?guī)范的說法啊,可是你喜歡這樣的語句嗎?我問“看到綠草坪有什么沖動”,他告訴我“想趴下去啃一口”,我笑了,“這樣,你就像什么啦”,“老師,我像牛,我多想成為一頭小牛??!”于是一句充滿兒童情趣的語句產生了,這是美的,一種純天然不加任何修飾的質樸的表達,反應的是兒童的天性。
三、讀經典,背誦寫出特色的句子
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就是我們學習習作的寶庫,是大師級的存在,我們仰望、學習、積累、借鑒。小學生讀的經典有限,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讀古詩文,背誦重點部分。我們的祖先是特別能創(chuàng)作,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在完成課本中提到的詩文背誦以外,要背誦知名的篇章,不要泛泛的背誦,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進行。可以按照作者選擇,可以按照創(chuàng)作風格選擇,可以按照寫作內容選擇,可以是律詩,可以是宋詞。每一首詩文中,都有最經典的句子,這是背誦的重點,對于學生不理解的詩句,教師可以慢慢引導學生借助不同的途徑讀懂,才能恰當?shù)剡\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詩文中描寫不同季節(jié)景色特點的句子,描寫思念親人的句子,描寫友情的句子,這都是學生經常會引用到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詩句不僅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更有助于培養(yǎng)想象能力。
(二)讀文學名篇,背誦經典語句。小學階段,學生感興趣
的經典名篇不是很多,《昆蟲記》、《愛的教育》等是他們能夠認真閱讀的書目,在這類書,可以建議他們關注和教材選文寫法類似的篇章,重點讀讀想想,然后背誦幾句。這兩本內容不同,風格迥異的書給學生帶來的幫助達到了互補,趣味與深情正是他們表達方面最欠缺的,通過讀書、背誦、積累,最終給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上冊中《刷子李》一文在的關于人物描寫很有特色,學生在閱讀《俗世奇人》這本書的時候,不由自主的被這樣的描寫所吸引,“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臺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臺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七塊》)連續(xù)性的人物動作描寫生動的展現(xiàn)出人物性格特征,充滿趣味,學生被吸引就反復讀,并且動作揣摩,既讀懂了內容,又記住了作者是怎么寫出來的,在自己的習作中大力借鑒。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現(xiàn)今,寫的字,說的話都不是我們的原創(chuàng),都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們就要理直氣壯地學習、積累,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讓我們的學生也不再畏難。
【作者簡介】
趙昕,女,滿族,1972年9月28日出生,遼寧撫順人,本科,一級教師,多年來致力于農村班主任管理、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