鄶凱
【摘 要】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初中英語教學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轉(zhuǎn)變,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學要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充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轉(zhuǎn)變英語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課堂地位。
采取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的要求,順應初中英語教學發(fā)展的趨勢,是值得提倡的一種英語教學方式。本篇文章主要對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幫助初中英語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87-01
引言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英語知識的傳授方式是填鴨式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不能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互動非常的少,英語學習處于被動的過程,導致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不佳。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英語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通過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
當前,我國的英語教學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采取的都是知識灌輸?shù)慕虒W方式,英語課堂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或者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非常的少,教師是課堂的權(quán)威,忽視了學生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不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習的能動性不夠,導致英語課堂教學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的熱情不高,英語學習過于被動化,學習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教學方式因循守舊。
雖然新課改革已經(jīng)推行很長時間,但是一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還沿襲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大多采用的是先講解詞匯,然后教師泛讀英語課文,接著領讀課文,講解重要的詞匯和句子,通篇翻譯文章等,這種教學的模式對英語教學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教學過程屬于知識灌輸型,忽視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運用的能力,學生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和教師的互動也是被動的,這些使得英語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得不到明顯的提高。
二、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概述
英語屬于語言類的教學,而語言教學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所以新的課程標準就規(guī)定了初中英語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在和教師的交流互動中理解和消化英語知識,自主學習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這就要求英語課堂教學要動態(tài)化,偏重于教和學的統(tǒng)一。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要和善,與學生交流互動,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在此基礎上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或者鼓勵學生之間通過交流的方式探究英語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重點在于強調(diào)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地位,英語教學離不開教師對知識的講解,但是教師的講解只有被學生消化和掌握了,教的作用才會得到發(fā)揮。所以,交流——互動的教學模式是符合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自主探究知識的目的,進而提升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
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方式是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投入到教學中,那就要改變教學的方式,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要和學生建立互動就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問題,但是在采用啟發(fā)和點撥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從而達到訓練學生英語思維的目的,進而提升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在整個互動教學中會形成問題意識,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英語的綜合能力會更好的得到提升,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主要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
三、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1.分層次進行英語教學,增強和全體學生的交流互動。
初中英語教學都是以班級為單位的,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英語基礎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教師要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可以適當?shù)姆诺?,而對于英語基礎強的學生要設立較高的目標,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教學要根據(jù)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設置問題,問題應該是有難有易,這樣不管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回答,拓展了學生參與英語教學的范圍,教師在學生發(fā)表意見之后要給予鼓勵,然后再總結(jié)問題,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通過引入西方的風俗習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英語是一門外語,學生由于對外國文化的不了解,學習起來難免對吃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之前,適當?shù)貙⒄n文背景介紹給學生,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理解.英語課文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關于西方節(jié)日的內(nèi)容,比如圣誕節(jié),教師要可以讓學生說一些自己所了解的圣誕文化,和學生之間形成互動,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生在和教師的互動中對于知識的理解會更好。
3.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提高交流互動的成效。
英語屬于語言的范疇,想要讓學生學好這門語言就要創(chuàng)設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英語的課文中有很多西方的幽默,學生理解起來會有難度,這時,老師可以通過播放多媒體,播放一些與西方認為對話有關的視頻,集聲音、畫面、文字于一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還能通過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英語內(nèi)容,這樣學生理解會變得容易很多,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就夠牢固。在視頻觀看完了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交流,然后教師聽取學生的交流結(jié)果,最后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出問題的答案,這樣不但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且會使互動的成效更好。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初中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徹底的轉(zhuǎn)變教學的理念,互動與互動的教學模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自主的探究英語知識,進而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藝. 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4, 6(3):1-3.
[2]黃義恒. 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 中學教學參考, 2016(15):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