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妹
【摘要】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質量都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必須引以重視的問題。本文筆者從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角度出發(fā),探尋新時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擔當。
【關鍵詞】班主任 班級管理 自我約束 自我管理 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97-02
前言
所謂學生自我約束自己就是要我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將主動權分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則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班主任主導式管理,這意味著新時期的班主任需要轉變自己的思想定位,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學生自我約束理念下的班主任應該是管理活動的參與者
將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定位為“參與者”,就是要求班主任放下教師的“架子”,以對等的身份來與學生進行交往,進而開展學生管理活動。只有當班主任放下教師的“架子”之后,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才能真正實現(xiàn)換位思考,去體悟學生在班主任針對其的管理活動中的內在需要。在平等性地位的基礎上,站到學生的行為模式和心理取向上去看待和認識問題,是發(fā)現(xiàn)學生內心身處需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通過這種方式和途徑,不僅可以真實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成長狀態(tài),更能找到學生從內心深處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班主任的學生管理活動走上一條學生自覺認同和積極配合的道路,才能有效地緩和、解決和預防師生之間因為班主任的管理行為而引起的矛盾和沖突,才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管理活動的發(fā)展和完善。
民主性是班主任實現(xiàn)由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的重要條件?!懊裰餍浴本褪且蟀嘀魅蔚膶W生管理活動不僅要建立在平等性的基礎上,更要有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在以往的學生管理中,班主任總是扮演“一把抓”、“一言堂”的角色,缺乏學生的自主行為在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缺乏民主性也是導致班主任在以往學生管理活動中總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里班主任在學生管理活動中要有“民主性”,就是既要有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又要真正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畢竟,管理活動本身只是一種方式,而非目的。服務于學生才是管理活動的真正目的所在。只有使班主任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共同參與到其中,才能保證學生管理活動的順利展開。讓班主任在角色定位上具有民主性既是學生管理活動的需要,更是實現(xiàn)班主任由旁觀者向參與者轉變的重要條件。
二、學生自我約束理念下的班主任應該是管理活動的服務者
在高級中學班主任的學生管理活動中,由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慣性作用,無論是學生還是班主任,都面臨著巨大的考試壓力。為了應對這種壓力,班主任的“管”和學生的“被管”似乎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然而這種“管”與“被管”的關系并不能完全消解上述壓力,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增加新的壓力。這就成為高級中學班主任學生管理活動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問題。那么,應該怎樣來應對這種困境呢?這就需要在班主任管理學生的工作中,實現(xiàn)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為了有效地緩解一定時期內依然會存在的考試壓力,使得班主任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班主任的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既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班主任在實現(xiàn)這種由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轉變時,需要明確的是: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給學生以應對高考,更是為了保證培養(yǎng)出的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所以,班主任在學生管理活動中,不僅要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氛圍,還要構建屬于學生自身的班級文化。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應當是“服務者”。從管理模式上來看,較為有效和理想的管理模式是學生的“自主管理”。與學生的“自主管理”相對應的是那種傳統(tǒng)的來自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的管理盡管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是這種管理是基于教師權威的管理方式,是外在于學生的管理方式。其有效性不僅取決于教師的管理技巧和教師權威本身的強度,還在于學生對其的認同程度。當認同程度較高時,班主任的學生管理活動呈現(xiàn)出較為順利的局面。但是,當認同程度較低時,管理工作就會出現(xiàn)多種問題。由此可見,這種教師的外在管理存在著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不足。那么,想要解決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諸多問題,并使之得到根本的解決或者預防,最有效的方式還是將管理本身加以民主化,使管理工作成為學生主動認同和積極執(zhí)行的活動。而教師的任務就是服務于學生的這種“自主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減少出現(xiàn)問題的可能。
三、學生自我約束理念下的班主任應該是管理活動中的傾聽者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中,強調的重點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即教師是作為高于學生的存在,是自上而下的灌輸。無論在教學活動中還是管理活動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總是在說,而學生總是只能在聽。盡管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人才教育和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但是這種單純的教師“說教”和學生“傾聽”并非是教育的全部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傳授知識時可以表現(xiàn)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學生管理活動中,可以有班主任的“管理”和學生的“被管理”。但是無論是教學活動還是學生管理活動中,更需要有教師和學生的統(tǒng)一。人為地將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劃分為兩個截然獨立的部分,將使得教育失去了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根基。
就學生管理活動而言,有班主任的“管理”和學生的“被管理”,更應該有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這時的班主任更應當扮演的并非是說教者,而是一位貼心、耐心和有包容心的傾聽者。只有通過傾聽學生的夸獎,才能找到需要進一步加強的管理方式;只有通過傾聽學生的抱怨,才能根除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有通過對學生的傾聽,班主任才能真正建立起穩(wěn)固、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通過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真正所需。而這些都要求班主任在學生管理工作扮演一名好的傾聽者。
四、結語
總之,新時期的教學和管理都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并且進行自主約束,教學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參與、協(xié)助學生有序的完成整個管理和學習活動。從而逐漸養(yǎng)成學生的自主約束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從主觀意義上改善教學管理的形式,為提高教學管理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甫全.現(xiàn)代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