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旺
在骨科疾病中脛骨骨折較為常見,且骨折部位會對皮膚刺穿,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會引發(fā)多種后遺癥,并對其膝關節(jié)造成損傷,并限制其活動能力[1]。臨床初步認為脛骨遠端骨折的引發(fā)因素與軸向壓力以及暴力存在相關性[1]。從目前的治療方法來看,手術仍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手段,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自鎖釘內固定治療,雖然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術后均會出現并發(fā)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康復有著不利影響。近年來,醫(y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方法應運而生。為此,此研究選擇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58例,對其實施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的價值進行探究。
選擇我院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脛骨遠端骨折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依據治療方法的差異性均分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29例患者。研究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17例、12例,年齡為23~72歲,平均年齡為(49.77±6.35)歲。參照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18例、11例,年齡為24~74歲,平均年齡為(48.22±6.4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該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切開復位內固定為主,具體操作嚴格遵循手術流程。
研究組:讓患者保持仰臥位,之后利用氣壓止血帶對其進行止血。選擇骨折斷端作為中心位置,做一長度4 cm的脛前切口,隨后剝離骨膜,撬拔骨折位置進行復位,如果患者的骨折斷端出現不穩(wěn)定現象,應采用螺釘予以固定[2]。在對脛骨中側面骨膜外深筋膜予以分離的過程中應采用長剝離器,創(chuàng)建軟組織通道,隨后采用相應的鋼板,將其在骨膜表面處予以放置,當位置合適之后選擇同一鋼板,將其作為標識,并固定兩鋼板,選擇適宜的釘孔,在此處做一切口,長度大致約為1 cm,通過導向器對皮膚進行保護,固定螺釘以及攻絲。當固定良好后沖洗切口,將橡皮條進行放置,縫合切口。手術后對患者實行抗感染治療,當疼痛消失后可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jié)以及踝關節(jié)鍛煉。
患者治療后,骨折全部愈合,關節(jié)外展或屈伸時未出現任何疼痛感,表示治療效果優(yōu);患者治療后,骨折愈合良好,關節(jié)活動度部分喪失,在10%以內,出現輕微疼痛感,表示治療效果良;患者治療后,骨折愈合較差,關節(jié)活動度喪失明顯,在30%以上,疼痛感顯著,表示治療效果差。
對研究組、參照組患者治療后的圍術期指標進行統(tǒng)計,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和住院天數。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和住院天數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優(yōu)良率等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和住院天數均優(yōu)于參照組,組間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s)
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用時(min) 住院天數(d)研究組 29 55.3±5.2 62.3±6.4 8.8±2.9參照組 29 91.6±1.9 204.2±7.7 15.3±1.7 t值 - 35.309 4 76.320 1 10.412 9 P值 - <0.05 <0.05 <0.05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為96.5%,高于參照組的72.4%,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比較 [n(%)]
在骨科疾病中脛骨骨折較為常見,且骨折部位會對皮膚刺穿,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會引發(fā)多種后遺癥,并對其膝關節(jié)造成損傷,并限制其活動能力[5-8]。從目前的治療方法來看,手術仍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手段,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自鎖釘內固定治療,雖然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術后均會出現并發(fā)癥[8]。既往的方法以骨折內固定術為主,雖然可以將骨折處牢牢定住,但是該方法會破壞接骨板下方的骨血運,增加骨質疏松幾率的同時會對固定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造成不利影響[9]。近年來,微創(chuàng)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應運而生,該手術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骨折局部血運,不會對骨血運造成任何影響,從而使骨質疏松發(fā)生率降低[10]。另外,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具有較小的創(chuàng)傷,愈合速度較快,還可以對感染的發(fā)生進行有效規(guī)避[11]。從此次數據結果看出,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手術用時、住院天數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為96.5%,高于參照組的72.4%,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充分體現了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術的優(yōu)勢,其臨床可行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
綜上所述,脛骨遠端骨折予以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不僅具有較小的創(chuàng)傷,同時具有較快的恢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