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邢?!≈軗P
摘 要 在“互聯(lián)網+”時代,教學內容的信息化已是未來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而微課是教學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的誕生時基于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媒體不斷普及。知識架構體系的數字化有著快節(jié)奏高效率、多終端大眾化、快捷性扁平化、平民化多形式的基本特點。教育信息化勢在必行,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開展教學,成為新時代教師研究的課題。本文通過分析微課的特點及分類,剖析微課教學資源的方法設計及應用,進一步為微課課程結構模式及增強課程互動性的方法,提升課程的合理性、趣味性和使用率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微課 教學資源 方法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11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Course
CHEN Qiong[1], XING Xi[1], ZHOU Yang[2]
([1] School of Art and Creativity,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2]School of Tourism,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the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future and have been reforming teaching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Micro-course is a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The rise of micro-courses wa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ed popularity of online media.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architecture system ha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ast-paced, high-efficiency, multichannel, and flexibil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imperative. How to use education information to develop teaching has become a topic for scholars in recently yea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cro-course, then analyzes the design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teaching resources. The research makes a further conclusion tha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icro-curricular structure model and applies methods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interest and usage of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micro-course; teaching resource; method design
0 前言
“微課”課程在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首創(chuàng),他把微課程稱為“知識脈沖”(Knowledge Burst),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方式提供給學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Educause 將微課定義為“呈現(xiàn)某個單一的、嚴格定義主題的短小的教學視音頻”。微課在被用作在線、混合或面對面教學的一部分時,這些簡短的課程就成為學習活動的點綴,這些活動有利于增強課程主題的學習。
“微課”的概念于2011年國內首次提出,其“課程主題突出、內容短小精煉、交互性好、教育覆蓋面廣”等優(yōu)點,獲得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信息資源迅速傳播。相較于常規(guī)課程,微課對于師生及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學生,微課可以作為移動課題,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知識理解,對難點疑點進行查漏補缺,學生自主選擇性強,故進一步提倡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對教師而言,可以更自由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點講授,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層面上。對學科而言,能使其從繁冗、重復、機械的概念講授、實驗任務中解放,使師生更好地專注于學科發(fā)展。此外,微課也為線上教學、移動課堂學習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思路,進一步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建設,加強教育智能化建設并引入先進的教育技術。由此可見,微課的出現(xiàn)為未來的教育領域帶來了更多新的發(fā)展空間。
1 “微課”的特點
1.1 授課時間短
微課的核心即課堂教學視頻,視頻的時長一般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持續(xù)10~15分鐘。其中還包括授課內容,課堂設計,課后測試,課程反饋等輔助性教學資源。相對于傳統(tǒng)的授課時長,微課授課更加精簡靈活。
1.2 內容精
相比較與傳統(tǒng)課堂,微課課程中所講授的內容更加精簡,通常對主題進行高度凝練,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具體問題從而得出具體結論的模式,更加符合現(xiàn)代教師和學生碎片化精準化學習的需求。在微課的課程設計中,著手將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細分,再就每一個模塊著重突出該模塊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最后再進行統(tǒng)一的梳理。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時長,微課的內容更加簡練精確,知識點更容易被學生吸收。
1.3 資源交互性強
微課的授課時長通常為10-15分鐘,從微課視頻的容量上來說,一個普通的微課視頻容量一般在80兆左右,高清的格式也就300兆左右。師生可以通過網絡途徑流暢地觀看在線視頻,查看教案等。同時也可以將視頻下載到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實現(xiàn)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非常適合新一代師生觀摩、評教、反思和研究。
1.4 授課內容情景化
微課的授課內容要求主題明確、內容完整、思路清晰。整個微課視頻的設計包括教案、教學反思、學科專家的頭腦風暴等相關教學資源,構建出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教學”單元,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更為便捷的、真實的碎片化學習的環(huán)境。教師通過長時間在這種便捷、真實、具體的環(huán)境中學習,可以實現(xiàn)“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并實現(xiàn)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的提升,從而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2 微課的分類
(1)按照教學方法分類:講授類、啟發(fā)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
(2)按照教學環(huán)節(jié)分類: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鞏固練習類、知識拓展類。
(3)按使用技術分類:課件(PPT)類、錄屏類、白板類、錄像類、快課類等。
3 微課資源的設計及應用
3.1 明確主題
微課資源設計理念應貼近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創(chuàng)新理念。在微課制作的選題上,選擇一個適合制作微課的主題依據課程內容的熱點、重點、難點等作為制作微課的主題。呈現(xiàn)形式和內容要適用于多媒體手段。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育傳播載體,內容的制定和設計要適合貼近多媒體特性。對于不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的內容,制作的結果往往是徒勞的,同時也會使整個教學過程平庸無奇,使目標受眾失去學習動力。因此,微課選題要適合使用多媒體表達,結合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進行渲染,才能制作出教學效果佳的微課資源。同時,設計微課主題時還要把握一個主旋律——“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在設計過程中應力求知識點的快捷精煉,講解過程應該清晰透徹,知識點教學要精細。在題目的選定過程中要始終緊扣“小”、“新”、“精”等特點,切實做到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提高新授課的上課效率,同時促進教師業(yè)務成長。
3.2合理的設計
微課的課程內容僅有短短的10~15分鐘,需要進行精確的教學設計,良好的微課內容應該是井然有序的,雜亂無章而隨意的微課內容是與微課理念背道相馳的。微課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重適合教授對象、符合學生認知過程、教授內容應精煉、科學、嚴謹。微課教學效果針對性強,教學過程科學合理,教學策略選擇正確,非常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能根據教學需求選用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合理,正確選擇使用多種教學媒體,教學輔助效果好。
3.3 靈活的形式
微課課程在實際傳播的過程中,相比較與傳統(tǒng)的課堂,微課更具有靈活性。在進行微課教學資源方法設計和學習者分析過程中,微課可以關注到不同個體的差異,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要分析學習者的工作性質,根據工作性質來確定所講解的內容。進行微課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要分析目標受眾的年齡,根據學習者年齡段不同,該年齡段的學習特點和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確定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和學習形式。不同性別、心理特征、學習內容、學習環(huán)境的學習者,知識架構都大有不同,所能接受的范圍也不一樣,學習的特點也不同,對于知識的需求也大相庭徑。因此,微課課程設計的靈活性,可以具體細分到學習者的性別、工作場所、學習環(huán)境,教學指向性強,精確性高,效果好。
3.4組織內容設計
微課課程內容的設計可以具體呈現(xiàn)人物、時間、知識架構、邏輯體系等。傳統(tǒng)課程的課程表達形式大多是按照章節(jié)的順序進行逐一的展開,但微課課程的設計,清晰的課程主線顯得尤為關鍵。例如:介紹某公司實際運行的課程案例,可以通過以人物的活動為主線元素,公司中,員工的工作場地,員工的工作內容,員工之間的交流等等細節(jié)。課程可以根據內容的不同,設計一個元素的主線或復合元素的主線,但不會影響到課程結構的清晰。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過程,正確的教學策略選擇、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情境化、案例化、問題化的教學過程,根據教學需求選用幽默、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呈現(xiàn),正確使用多種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輔助,才能制作一節(jié)優(yōu)質微課,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4 總結
總之,微課能支持學生隨時隨地有效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具有先進微課教學資源設計理念指導的微課教學作品仍然缺乏,微課教學資源的方法設計還需要進一步開展相關的研究,努力提升微課教學資源的質量。良好的微課應該是井然有序的,雜亂無章而隨意的微課是與微課理念背道相馳的。適合教學對象,符合認知過程,內容精煉、科學、嚴謹的微課才能吸引學習者駐足觀看。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基于《網頁設計基礎》課程的“微課”教學資源的設計方法與應用研究”(Hnjg2016-4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周揚,陳若愚.社交媒體廣告營銷策略分析——以愛問平臺為例[J].出版廣角,2017(23):77-79.
[2] 周揚,付嬈,許文娟.海南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跨文化適應性研究[J].山西檔案,2016(5):186-188.
[3] 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4] EDUCAUSE.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s[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