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元 陳建國 陳宜方 鄭志貴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ESKD)的首要病因,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1]。足細胞是腎小球濾過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足細胞足突融合是DN患者蛋白尿的重要原因。p-130Cas作為接頭蛋白,參與足細胞及其他多種細胞信號通路的傳導與多種生命活動,包括細胞遷移、存活和增殖[2-3]。p-130Cas連接細胞骨架、腎小球基底膜和裂孔膜,對維持足細胞形態(tài)和功能有重要作用[4]。高糖誘導下,p-130Cas表達異??赡苁亲慵毎阃蝗诤系闹匾h(huán)節(jié)。黃芪甲苷(AS-IV)是中藥黃芪的主要活性成分,既往研究報道AS-IV可緩解DN大鼠腎小球足細胞足突融合,減輕蛋白尿[5-6],但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本研究旨在探討AS-IV是否可能通過調節(jié)p-130Cas的表達來抑制足細胞足突融合,起到緩解DN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材料和儀器 鏈脲霉素(STZ)、AS-IV單體(TLC純度98%)、羧甲基纖維素(美國Sigma公司),Trizol、逆轉錄試劑盒SuperScript RT kit Total、Alexa 594(紅色)和Alexa 488(綠色)標記的二抗(美國Invitrogen公司),抗p-130Cas、抗Synaptopodin、抗GAPDH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ECL化學發(fā)光劑(美國Santa Cruz公司),RAPA蛋白裂解緩沖液、BCA蛋白檢測試劑盒(中國上海聯(lián)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熒光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Bio-Rad2000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Rotor-Gene3000 PCR儀(澳大利亞Corbett Research公司)。
1.2 方法
1.2.1 體外實驗
1.2.1.1 細胞培養(yǎng)和分組 足細胞(浙江醫(yī)院生物實驗室提供)培養(yǎng)在含10U/ml干擾素、10%FBS、100U/ml青霉素、100mg/L鏈霉素 RPMI 1640培養(yǎng)液中,在33℃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傳代,在37℃、無干擾素條件下培養(yǎng)14d誘導分化。分化的足細胞用含1%FBS的RPMI 1640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24h,后分為以下4組:正常對照組(NC組):D-葡萄糖 5mmol/L;高糖組(HG 組):D-葡萄糖 30mmol/L;高糖+低劑量AS-IV組(HG+LD組):D-葡萄糖30mmol/L,AS-IV 50mg/L;高糖+高劑量AS-IV組(HG+HD組):D-葡萄糖 30mmol/L,AS-IV 100mg/L。
1.2.1.2 Real time-PCR檢測p-130Cas mRNA的表達 Trizol提取各組足細胞干預24、48h后的總RNA。逆轉錄試劑盒SuperScript RT kit Total合成cDNA。p-130Cas上游序列為5′-CTACCCTCACCTCCAAAGTTC-3′,下游序列為 5′-CAGTTCCTTCTGGGTCTTCTC-3′。GAPDH為內參,上游序列為 5′-TCCCTCAACATTGTCAGCAA-3′, 下 游 序 列 為 5′-AGCTCCACAACGGATACATT-3′。Rotor-Gene3000 PCR 儀進行Realtime-PCR檢測。反應條件為 94℃預變性 5min,95℃變性 10s,59℃退火15s,72℃延伸 20s,擴增 40 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5min。熒光定量分析軟件讀取并計算目標mRNA/GAPDH mRNA的比值。實驗重復3次,取均值代表p-130Cas mRNA的表達水平。
1.2.1.3 Western blot檢測p-130Cas蛋白的表達 SDSPAGE凝膠電泳分離各組足細胞干預24、48h后的蛋白,電轉膜至PVDF膜。含2%牛血清白蛋白的TBST(20mmol/L Tris-HCl,150mmol/L NaCl,0.1%Tween-20)室溫1h封閉非特異位點,抗p-130Cas和抗GAPDH抗體4℃孵育24h,TBST洗滌后加入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二抗,室溫下放置1h,ECL液顯色,X線片上曝光顯影、定影、沖洗、晾干。Bio-Rad2000凝膠成像系統(tǒng)掃描蛋白條帶光密度。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代表p-130Cas蛋白的表達水平。
1.2.2 動物體內實驗
1.2.2.1 動物分組 180~22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購買自浙江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大鼠隨機分為4組:正常對照組(Con組),糖尿病組(DN組),糖尿病+低劑量AS-IV(5mg/kg/d)組(DN+LD)組,糖尿病+高劑量 AS-IV(10mg/kg/d)組(DN+HD組)。每組10只大鼠。鏈脲霉素65mg/kg單次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鏈脲霉素注射72h后空腹血糖>16.67mmol/L的大鼠認為造模成功。高糖+低劑量AS-IV組、高糖+高劑量AS-IV組AS-IV干預在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開始,持續(xù)8周。ASIV用1%羧甲基纖維素配置,灌胃給藥。Con組與DN組每日予同等劑量的羧甲基纖維素溶液,持續(xù)8周。在干預第4周末和第8周末檢測各組大鼠24h尿白蛋白。第8周末處死大鼠,留取腎臟組織以作后續(xù)檢測。
1.2.2.2 病理學檢測腎臟組織形態(tài)改變 (1)4%多聚甲醛固定各組大鼠腎皮質組織,常規(guī)石蠟切片,PASM和Masson染色,光鏡下觀察腎組織形態(tài)改變。(2)2%戊二醛固定各組大鼠腎皮質組織,透射電鏡制樣、切片,電鏡下觀察足細胞形態(tài)結構變化。
1.2.2.3 免疫熒光檢測p-130Cas蛋白的表達 4%多聚甲醛固定各組大鼠腎組織冷凍切片15min,0.5%Triton X-100室溫穿透20min,PBS浸洗3次,正常山羊血清室溫封閉30min,滴加一抗4℃濕盒內孵育24h,滴加稀釋好的熒光二抗,37℃濕盒內孵育1h,DAPI避光孵育5min染核,封片液封片,熒光顯微鏡采集圖像觀察p-130Cas蛋白的表達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1)4組足細胞p-130Cas mRNA與蛋白表達水平;(2)4組大鼠24h尿白蛋白水平,腎臟病理學改變情況,腎臟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tat 1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組足細胞p-130Cas mRNA表達水平比較 見圖1。
圖1 4組足細胞p-130Cas mRNA表達水平比較
由圖1可見,干預后24、48h,4組足細胞p-130Cas mRNA表達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HG 組高于 NC組(均 P<0.05),HG+LD、HG+HD 組均低于HG組(均P<0.05)。即高糖環(huán)境下足細胞p-130Cas mRNA表達明顯上調,AS-IV劑量依賴性抑制高糖誘導的p-130Cas mRNA表達上調。
2.2 4組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見圖2。
圖3 4組大鼠腎臟病理學改變光鏡下所見(×200)
由圖2可見,干預后24、48h,4組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HG 組高于NC組(均 P<0.05),HG+LD、HG+HD 組均低于HG組(均P<0.05)。即高糖環(huán)境下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明顯上調,AS-IV劑量依賴性抑制高糖誘導的p-130Cas蛋白表達上調。
2.3 4組大鼠24h尿白蛋白水平比較 見表1。
由表1可見,干預第4、8周末,4組大鼠24h尿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DN組高于Con組(均P<0.05),DN+LD、DN+HD 組均低于DN組(均P<0.05)。即糖尿病大鼠24h尿白蛋白水平明顯上升,AS-IV劑量依賴性降低糖尿病大鼠24h尿白蛋白水平。
表1 4組大鼠24h尿白蛋白水平比較(mg)
2.4 4組大鼠腎臟病理學改變 見圖3(插頁)、4。
由圖3可見,糖尿病大鼠腎小球增大,系膜增生,AS-IV劑量依賴性緩解糖尿病大鼠腎小球病變。由圖4可見,糖尿病大鼠腎臟足細胞足突顯著融合,AS-IV劑量依賴性抑制糖尿病大鼠足細胞足突融合。
2.5 4組大鼠腎臟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水平比較見圖5(插頁)。
圖4 4組大鼠腎臟病理學改變電鏡下所見(×4200)
圖5 4組大鼠腎臟足細胞p-130Cas蛋白免疫熒光檢測結果(×400)
由圖5可見,糖尿病大鼠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明顯上調,AS-IV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足細胞p-130Cas蛋白上調。
從糖尿病的首次被記載到發(fā)現(xiàn)糖尿病與腎臟疾病的關系,人類花了超過300年時間;但僅僅幾十年時間,DN就成了ESKD的首要病因[7]。DN的自然病程包括腎小球高濾過、進展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最終導致ESKD[8]。DN最早期的病理學改變是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其他變化包括內皮細胞窗孔喪失、系膜增生、足細胞足突融合和足細胞丟失[8-9]。本研究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在第4周末出現(xiàn)白蛋白尿,第8周末白蛋白尿進一步加重。光鏡下病理學顯示糖尿病大鼠出現(xiàn)腎小球增大和系膜增生。AS-IV劑量依賴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白蛋白尿,緩解糖尿病腎臟病理學改變。
足細胞在DN中扮演重要角色[10]。足細胞由功能和形態(tài)不同的3部分組成:細胞體、主要突觸和足突。足突間25~60nm的間隔由裂孔膜覆蓋。疾病狀態(tài)下足突的細胞骨架發(fā)生重排,由平行束狀變成致密的網(wǎng)狀,足突融合,腎小球通透性增加,臨床表現(xiàn)為蛋白尿。足突的細胞骨架由肌動蛋白構成[11]。足突融合不是被動現(xiàn)象,而是消耗能量的主動過程。足突融合的機制十分復雜,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引起足突融合的可能機制為:(1)病變直接干擾了足細胞的細胞骨架及其與α-actinin-4的聯(lián)系;(2)病變干擾了足突與基底膜之間的相互作用;(3)足細胞頂區(qū)受損,負電荷屏障破壞;(4)裂孔隔膜復合體及其相關的脂閥損傷[2]。足細胞足突融合是DN蛋白尿的關鍵。本研究電鏡下顯示糖尿病大鼠出現(xiàn)明顯足細胞足突融合,AS-IV劑量依賴性緩解糖尿病大鼠腎臟足細胞足突融合。
p-130Cas屬于Crk相關底物家族(Crk-associated substrate,Cas)成員。Cas作為接頭蛋白幾乎無處不在,在細胞黏附、遷移、細胞外結構和細胞骨架間的信號傳導中均有重要作用[2]。Cas蛋白的過度表達可誘導細胞骨架改變,促進細胞偽足的形成[12]。研究顯示,p-130Cas表現(xiàn)上調與乳腺癌、卵巢癌和肝癌進展相關[12]。足細胞中p-130Cas彌散分布于細胞質中,在足細胞足突肌動蛋白纖維末端聚集。p-130Cas一方面通過CD2AP等接頭蛋白與裂孔膜相連,另一方面通過局部黏附激酶及整合素與腎小球基底膜相連。高糖誘導的p-130Cas表達異??赡苁荄N足細胞足突融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膜性腎病患者足細胞p-130Cas上調,而微小病變腎病患者足細胞p-130Cas下調[13]。雖然均出現(xiàn)足細胞足突融合,微小病變和膜性腎病發(fā)病機制和臨床表現(xiàn)截然不同。因此足細胞p-130Cas表達變化和疾病發(fā)病機制相關。synaptopodin是一種肌動蛋白結合蛋白,只表達于腎小球的足細胞和后腦的突觸內[14]。本研究應用免疫熒光技術檢測synaptopodin,定位足細胞,結果顯示,糖尿病大鼠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明顯上調,AS-IV劑量依賴性抑制糖尿病大鼠足細胞p-130Cas蛋白表達上調。體外研究和體內研究結果一致。高糖環(huán)境下足細胞p-130Cas蛋白與mRNA表達明顯上調。AS-IV劑量依賴性抑制高糖誘導的足細胞p-130Cas蛋白與mRNA上調。
綜上所述,AS-IV可能通過抑制p-130Cas表達上調抑制高糖誘導的足細胞足突融合,緩解DN。本研究結果或為DN的早期治療提供理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