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的課程被確定為必修課,同樣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在學習技術課程中,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經驗和生活技能,能夠有機整合運用已有知識和能力,因而有助于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等。文章以“通用技術課程技術與設計1”為載體,結合教育教學實踐經驗,探討通用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方式與途徑,提出關于課程資源整合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課程整合;通用技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葉磊,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龍城高級中學教師。(廣東 深圳 518000)
中圖分類號:G63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6-0043-02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通用技術課程不僅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書本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時注重學生對技術思想和方法的靈活應用。通用技術課程能夠對其他學科進行高度整合并補充,對各學科的教育體系具有超越性質。這門課程注重的是各學科課程與其他生活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和綜合運用,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現(xiàn)有各個學科知識并與工程學、材料學、機械制圖、信息、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生理、環(huán)保、審美等方面的知識相融合。
一、課程整合的優(yōu)勢與難點
學生的學習活動一直以來都以理論知識為主,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通用課程注重以學生信息互通、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發(fā)展前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技術實踐能力和學科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客意識,并能對人生進行有效規(guī)劃。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涉及內容非常廣泛,綜合性極強,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亮點和難點。再加上通用技術課涉及文科(語、史、社會、藝術)和理科(數、理、化、生),還要融合工程學、材料學、機械制圖、信息、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生理、環(huán)保、審美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困惑可想而知。除教材以外,其他課程資源十分貧乏,缺少系統(tǒng)的教輔教材和補充教材,導致教師的知識結構比較欠缺,因此,我們只有充分利用學校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通過向各科教師請教解決,通過通用技術與各個學科資源的整合,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各科課程與通用技術課程的整合探索
1.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不可分割且一脈相承。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是不可分割且一脈相承的,因為兩者都屬于技術類課程,教學宗旨都是相互統(tǒng)一的。信息技術象征著新時期重要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學方法,降低技術知識的學習難度,能更好地提升技術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比如,在學習“設計圖樣的繪制”時,教師就可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現(xiàn)現(xiàn)代技術在圖繪方面的應用,讓學生學會利用現(xiàn)代工具解決技術問題。在學習“技術的專利性”時,利用現(xiàn)代的網絡技術對技術合作與交互式技術進行整合運用,從而使得學習方法更加科學,也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利用3D技術進行設計與創(chuàng)造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從社會最熱門的3D打印技術創(chuàng)意作品入手,讓學生熟悉3D打印的制圖軟件操作,并對自我作品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型思維能力。由此,通過整合各科課程與通用技術課程,學生不但能夠輕松掌握課堂知識,也能在此基礎上受到自我啟發(fā),活躍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
2. 心理學、生理學、美學與通用技術無縫對接。產品設計是從設計的目的出發(fā)的,它隨人群的改變而改變,它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當然最重要的是符合人的需要,這些都必須運用心理、生理、美學的知識。在講授技術的綜合性時,以設計飲料為例,讓學生分析設計飲料可能運用到哪些學科的知識,學生總結得出:美學,產品外觀的美是通過對產品造型、大小、色彩、圖案等組合設計來表達。通過各種元素組合來表現(xiàn)不同產品的設計特點和產品風格,讓人們體會到作品之美,這也是各類產品設計的原則。產品的設計需要考慮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此外,還要考慮到營養(yǎng)學、物理、化學、生物、材料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教學實踐表明,產品的設計不單單靠一兩種知識就能解決,它還存在多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通用技術更需要學科知識資源的整合。
3. 哲學、法學與通用技術融會貫通。任何事物客觀上都具有兩面性,技術也不例外。比如,教學通用技術第一章第二節(jié)“技術的性質”時,筆者以電池技術為引子,讓學生對技術的兩面性有了初步了解,又進一步在課堂上開展“查驗胎兒性別技術的利與弊”的辯論賽,不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同時還加深對技術兩面性的理解,更加為學生貫徹了哲學的知識——要辯證地去看待問題。技術不只具備兩面性還具有專利性,這就涉及法學的知識,通過教學,學生就能認識法、理解法,甚至還能運用法。
4. 利用環(huán)保、電學、人機工程學、統(tǒng)計學、評價學等知識開闊學生視野。通用技術課程涉及的學科還有很多,如環(huán)保、電學、人機工程學、統(tǒng)計學、評價學等學科都有體現(xiàn),下面以臺燈的設計制作為例,具體分析需要整合哪些課程。
(1)說明設計分析的基本思路。要抓住臺燈設計的要求及因素,如功能、結構穩(wěn)定、安全可靠、成本適當等。臺燈設計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可以根據設計的具體要求進行開放性思考,歸結起來,即“物”“人”“環(huán)境”三個方面。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特點以及生理、心理特點出發(fā),分析設計臺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以及需要哪些學科的知識作為輔助。如圖1:
(2)學生總結。高度適中、光線柔和——生理學;時尚前衛(wèi)、追求個性——心理學;可持續(xù)利用、無污染——環(huán)保;形狀、色彩協(xié)調——美學;照明效果好、可調控——光學;選材(金屬、塑料、陶瓷等)——材料學;散熱性好、材料絕緣——電學; 底座穩(wěn)定,支撐架穩(wěn)定——力學;適應性、體積小、開關明顯——人機工程學等。
由此可見,設計臺燈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考慮越周全涉及學科越多。每個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有內在的聯(lián)系,一個小小的臺燈設計涉及的學科知識都那么多,因此,如果不進行學科資源的整合,通用技術教學就不可能很好地開展。教師需提升專業(yè)知識,增強知識的綜合性,并且要掌握教材的內容特點,把握課程改革的方向,深層次地理解課程整合。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通用技術的學科知識和動手實踐以及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等方面均能得到顯著提高。將信息技術整合到通用技術學科教學中,能拓展學生和教師的知識視野,能使課堂更加多元、生動、活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程整合使教師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教學上更加得心應手,這對于整個課程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和廣泛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顧建軍.技術與設計1[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
[3] 趙吉勝.通用技術課程實施與多學科知識的整合研究(開題報告)[R].2005.
責任編輯 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