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婷
小學生正處于閱讀敏感期,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關(guān)鍵時期。但大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僅局限于教材,閱讀量少,即使進行了課外閱讀,讀物也多為漫畫或者作文書,閱讀質(zhì)量并不高。因此需要老師在立足于課內(nèi)閱讀的同時,積極地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首先,我們利用“語文主題學習”來搭建教材與課外閱讀的聯(lián)系。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充分利用了“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和“一米閱讀”平臺?!罢Z文主題學習”叢書緊緊貼合教材每一單元的主題,提供大量優(yōu)秀文學篇目給學生閱讀。如統(tǒng)編二年級教材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篇課文,叢書相應地設置了“奇妙的動物朋友”這一主題單元,并在其中提供了14篇與動物有關(guān)的韻文和小故事給學生閱讀;課堂上學習了《曹沖稱象》,學生就能從叢書中的“聰慧少年”這一主題單元下閱讀到《華佗拜師》《聰明的徐文長》等五篇智慧小故事。這樣的閱讀設置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又拓寬了閱讀面,使整個語文學習顯得更加豐富有趣。因此每學完一篇課文,老師會利用“一米閱讀”平臺將叢書中的相關(guān)篇目布置給學生,起到補充閱讀的作用。
事實上,我們的整個閱讀課程設置都受到“語文主題學習”的啟發(fā)。
繪本是小學階段語文閱讀學習中重要的補充資源,繪本的特點是文字量少、配圖精彩豐富,出色的繪本往往還契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因此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過:“繪本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蔽覀兂珜Ъ议L讀給孩子聽,更倡導將繪本引進課堂由老師讀給孩子聽,實現(xiàn)師生共讀。班級每周設置一節(jié)繪本課,我們對于繪本的選擇會側(cè)重與課程學習結(jié)合,從而形成一個有主題的閱讀比較。比如我們學習了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和《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之后,又將繪本《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帶入課堂,由此形成了關(guān)于“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的相關(guān)閱讀。在學習完《植物媽媽有辦法》之后,我們拓展閱讀了《一粒種子的旅行》,使學生對自然界植物多樣的播種形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側(cè)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完課文《媽媽睡了》,我們拓展了一系列關(guān)于“母愛”主題的繪本閱讀,如《我的媽媽真麻煩》《我媽媽》和《逃家小兔》等。在繪本閱讀中,我們會注重讀、寫、繪的結(jié)合,讓學生在讀、寫、繪中提升表達能力,體驗閱讀樂趣。
學生的閱讀不能僅停留在短篇文章的閱讀上,推進整本書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更重要的是讀整本書能讓學生接觸到一個更加豐富的文學世界。實際上,閱讀完整的一本書的過程就是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在班上我們推廣了“每月共讀一本書”活動。通過導讀課,老師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并在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圍繞這一本書開展閱讀交流、家庭故事講述等活動。在推進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一米閱讀”平臺布置整本書閱讀任務,其中的“思維導圖”模塊能幫助學生梳理整本書故事情節(jié)和流程,有效推動學生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此外,“閱讀闖關(guān)”的模塊設置,也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如果有主題上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還能嘗試將班級閱讀的整本書與其他作品結(jié)合閱讀。比如我們班級在讀完《豆蔻鎮(zhèn)的居民和強盜》這本書之后,又拓展閱讀了繪本《三個強盜》。這兩本書不論是在故事內(nèi)容上還是在表現(xiàn)的主題上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它們共同對“善與惡”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最后都以“愛與善良感化了邪惡”為結(jié)局。在這樣的對比閱讀中,二年級的學生自發(fā)地提出了“為什么我們看到的所有書最終壞人都變成好人,壞事都會變成好事”這樣的疑問,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后,有學生回答 :“因為這些作品都是作者寫的,說明作者自己有這樣美好的愿望?!边€有學生說:“如果壞人一直壞下去,看書的人也容易學壞,這些書是為了給我們一個好榜樣?!蔽矣X得關(guān)于這一個問題的提出和對這一個問題的思考與解答,都充分說明了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主題對比閱讀”,才可能生成這樣的關(guān)聯(lián)思考。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語文主題學習”重塑了我們的閱讀課程,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很大改變。在我們班級中推廣閱讀可以說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班級的閱讀氛圍濃厚,學生之間在課外相互借書、交流的現(xiàn)象明顯增多,這些多樣的閱讀活動也得到了家長的肯定與支持。日后我們將在“語文主題學習”上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與實踐,力圖讓學生能夠?qū)W會閱讀、愛上閱讀、主動閱讀。
(作者單位:深圳市福田區(qū)福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