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輝
摘 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激勵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今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激勵法 小學數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在小學時期,學生剛剛接觸數學這門學科,相關的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既新奇又充滿挑戰(zhàn),雖然小學生有著對陌生事物好奇的心理,但是數學知識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很容易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合理規(guī)劃課堂教學結構,運用激勵的鼓勵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求知欲望。激勵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充滿熱情,能從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成績。
1樹立正確的小學數學激勵法教學態(tài)度
激勵是一種比較適合小學生發(fā)展的心理策略,它能夠讓學生看到自身更多的優(yōu)點和長處,從而在學習中可以更加有信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會迎難而上,積極解決。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標準中,倡導教師要尊重學生,以人為本,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適時適當的激勵和表揚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小學數學學習觀念。但是教師也應該注意,在教學中應用激勵的方式,要注意分寸,在適度原則的指導下積極展開,不能隨意濫用,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陷入形式主義的惡性循環(huán)圈之中。此外,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感需求,激勵的角度和方式要和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發(fā)展情況相適應。教師要持續(xù)保持一定的激勵意識,將激勵教學法堅持使用下去,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并且還要有前后統(tǒng)一的態(tài)度和標準。如果激勵方式沒有連續(xù)應用,態(tài)度標準一天一換,學生很容易產生誤解:昨天我這樣做得到了表揚,為什么今天就被忽視了?小學生的情感敏感性比較高,教師既然已經在教學中應用了激勵教學方法,就要增強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將激勵意識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積極尋找效果佳、實施方便的教學激勵手段。小學數學具邏輯豐富、抽象性強的教學特點,激勵教學策略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
2運用多種激勵教學手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激勵法教學,最直接和最常用的手段是通過言語對學生進行鼓勵,雖然言語鼓勵很多教師都已經運用的比較熟練,但是有些教師口頭對學生進行激勵時,很容易陷入形式主義和形而上學的誤區(qū),認為只要是把鼓勵的語句對著學生講出來即可,忽略了學生體會鼓勵性語句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師還需要其他的激勵教學手段,比如借助眼神和借助動作,豐富鼓勵的表現(xiàn)形式。有時候表達鼓勵不一定需要有聲音,也可以通過眼神,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的傳達更加有情感。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三角形狀的物體,然后用圖畫的方式將其畫出來,在課堂上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當有一個學生完成的十分認真,不僅繪畫的物體活靈活現(xiàn),還能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為什么這一物體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點。作為小學生其在當眾進行講解時難免會感到緊張,教師如果借助眼神鼓勵學生,那么他的講解會更加流暢和完美。除了眼神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動作來表達鼓勵。比如有些學生起立回答問題,答案并不是非常完美或者出現(xiàn)了錯誤,如果教師只是形式用語言對其進行表揚,學生不僅不會感到自己得到了肯定,還會覺得是老師可憐自己而不得不進行表揚。而如果教師采用動作來表達鼓勵,比如帶領全班同學進行鼓掌,走下講臺摸一摸學生的腦袋,這種肢體語言比口頭語言更加讓學生覺得自己受到了尊敬和肯定。
3重視課堂氛圍的營造
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活躍思維和表達自身觀點,激勵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離不開良好課堂環(huán)境的支持。試想如果在一個壓抑、消極的課堂環(huán)境中,即使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語言引導,他們也不會在內心深處認同教師的言論,而是更加顫顫巍巍地思考和學習,這樣長此以往,學生的想象性思維和個性化發(fā)展會受到非常大的打擊。首先,教師要拉近和學生的關系,這是營造輕松活躍課堂氛圍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和教師之間不應該處于對立面,教師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耐心、親切的幫助他解決,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自卑感。其次,教師要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傾聽學生的觀點,分析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并改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最后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有自己做學習主人的感覺。
4在設疑中激勵學生探索
在課堂教學中,設疑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還為激勵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一板塊時,很多多邊形并沒有面積計算公式,而是需要拆分成具有面積公式的圖形,分別計算面積然后相加或相減。多邊形指的是具有四個邊以上的圖形,教師在講解正五邊形面積計算時,可以演示將正五邊形分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等邊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長乘以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底乘以高除以二,相加就是五邊形的面積。教師在講解五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以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六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怎樣的?這樣學生對“面積”就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并對其他多邊形的面積計算也有了探索興趣。在學生探索出六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順利應用激勵法教學模式,對學生每一個細小的發(fā)現(xiàn)進行肯定,幫助他們尋找到最終的解決方法。
5結語
綜上所述,激勵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合理的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具備激勵意識,還要探究具體的應用尺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合適的激勵下,在數學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和外界的認同感,從而提升數學水平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龐元元.小學數學激勵性評價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2):169.
[2] 吳華章.對小學數學激勵教學模式存在問題的分析[J].教師,2014(28):48.
[3] 張雷.先談“情”,再說“教”——論情感激勵法對小學數學的促進作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8):45.
[4] 范蘭英.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激勵法的有效應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