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梅
摘 要 讓學生從閱讀中去領(lǐng)悟名人的情感,也為自己的思維開發(fā)出新的火花,這也是中小學語文學科基礎教育的重點。簡單來說,閱讀理解就是一個將文字信息升級化的過程。從作者的筆下,去分析、解釋、整理、感受情感和文字的力量。
關(guān)鍵詞 閱讀含義及意義;思維開發(fā);引導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3-0231-01
文字從古至今都是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而存在。而通過文章去閱讀,感悟文字的魅力則是當下基礎教育的關(guān)鍵之一。我們嘗試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理解信息的能力。而如何將這些信息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則需要通過在這些信息搜集中去開發(fā)思維,最終形成自己的作品。
一、淺談閱讀對當下中小學生的重要性
閱讀的標準定義為,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這么說不免生硬。名人作者的感情傾注于字里行間不論是傳記、記敘、雜文、小說,每一篇每一記都有著他自己特殊的情感和意義。身為人民教師,不能僅僅從此定義出發(fā)要求學生教導學生。更多的則是引導學生從材料視頻中去感悟領(lǐng)會,然后將其轉(zhuǎn)變成自我的東西。自我世界更加充實,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正如古人所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名人文家們的眼中,書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帶給我們一切思想里的東西。如此一來,閱讀的必要性可見一斑。
這是當下社會普遍理解的閱讀對于中小學生的重要性。但是要學生真正認識到閱讀的意義,我們還需要更直觀的使學生了解。比如,通過舉一些名人讀書的例子。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就是通過讀書走出了中國,在書中他認識到國家當下正處于危難之際,他不甘民族陷入危亡,就此墮落,于是毅然決然投入到推翻封建束縛的運動中,走上了改變民族命運的偉大道路。中國近現(xiàn)代反封建主義式作家魯迅也是如此。他深知,醫(yī)術(shù)只能治療當下社會人民身體的潰麻,而真正能改變根治人們思想?yún)T乏的途徑,是文章。于是他棄醫(yī)從文用筆桿子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和此相同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教育可以強國,閱讀則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很多人的命運。
二、淺談如何在小學生閱讀中開發(fā)其思維
培根曾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閱讀不僅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增長人的見識和氣度。更能凈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自我修養(yǎng),帶領(lǐng)我們走向成功。
一篇小的閱讀,可以是人物傳記,也可以是記敘文,議論文等,每一篇作為教材供學生傳讀的小文章,都是有其自己的情感所在的。所以,我們應當引領(lǐng)學生啟發(fā)學生去感悟領(lǐng)會文章中的一些奧妙。比如,在講到課文《多彩的春天》時,我就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己對春天的理解和印象來進行彩色繪畫,通過五顏六色的色彩來表達和勾勒他們眼中的春天。在講到課文識字五板塊《烏鴉喝水》《稱象》等課文的時候,我就通過腦筋急轉(zhuǎn)彎的方式,給孩子們出題玩游戲,開發(fā)活躍學生思維。一般來說,每題都會有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要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有更多原創(chuàng)想法,老師就應該鼓勵和表揚孩子多想幾個答案,直到實在想不出來為止。
三、淺談如何在學生群體中引導創(chuàng)作
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寫作最主要的兩點就是“寫作對象”“寫作方法”。寫作的對象我們有時固定,有時不固定。適時給學生自我發(fā)揮的空間。“寫作方法”則是需要我們?nèi)ソo學生引導和灌輸?shù)摹?/p>
(一)嘗試引導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實場景
不論是真人還是真事還是其他。許多素材來源根本其實就是生活,生活是繁復的,但也是有韻味的。生活是寫作最好的源泉。但是往往學生缺乏的就是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的能力。因此,不論從老師還是長輩的角度出發(fā),我們都應該對孩子們加以點撥指導。比如班級里之前有位學生,在學校安排春游過程中,利用其他同學和自己的一些基礎食材為同學們作便當,就因為之前在家無意跟家長學到一些簡單的做法,其他同學既欣喜又羨慕同時還品嘗到了美味,他自己也體會到了分享的喜悅。在后來教學過程中安排寫一件我最驕傲的事的作文時,這位同學就以《一份便當帶來的喜悅》為題進行了創(chuàng)作,由于是自我親身經(jīng)歷,且感受頗深,學生在作文里情感真摯到位,感悟良多,作出了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二)給學生積累更多日常生活中能收集的寫作材料
比如上放學途中一些吸引眼球的花草,或者去野外去公園露營時的一些所見所聞,更可以多嘗試帶著孩子去除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多看一看瞧一瞧,開拓他們的眼界。
(三)嘗試給學生提供些其理解之外的作文材料
學生畢竟屬于兒童群體,視野閱歷往往受生活的地點、環(huán)境等條件所限,不夠開闊。在生活中許多素材也是學生直接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但這并不代表不可以寫。因此 這類材料則需老師及家長的講述和傳達來開闊學生的視野。比如一些孩子從未見過的新奇之物,還有一些歷史事跡,名人典故等等,都可以作為學生的素材。
(四)多讀名人的一些小文章,不限題材
一些名人文豪的經(jīng)歷往往是豐富又曲折的,正因如此,他們的感情也是飽滿又豐富的。感受他們的真情實感表情達意,尋找他們的閃光點。思考他們是以何為出發(fā)點,如何思考的。拓寬視野同時自我提升,然后納為己用,自我消化。
閱讀和寫作本身就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兩個部分。作為學生的培養(yǎng)者,我們應該致力構(gòu)建課堂內(nèi)學科項目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興趣、開發(fā)學生思維,加大輔助式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力度,多尋找方法,擴大語文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學科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琚靜齋.文學寫作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