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宏 朱香芹
摘 要 教研組是科任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的載體,是學科教學研究課程改革的重要組織機構。教研組的建設成效,事關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分析了當前教研組在研修文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品牌特色等方面建設策略,闡述了如何在有效管理理念引領下提升教研組建設水平。
關鍵詞 教研組;建設;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A326,C36,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3-0050-01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教研組的建設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推進、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落實,師資隊伍的建設與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事關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與教學質量的保障。因此,探討教研組建設的方略,關注教研組的生態(tài)取向,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教研文化
科學、合理的教研組文化建設有助于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辦學品位,并有助于學校的順利發(fā)展。因此,農村中小學若要建立良好的教研組教學模式,首先應當營造學習氛圍濃厚、學習風氣積極的、和諧民主的教研文化。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參加學校組建的各級各類各組織的相關培訓。為激發(fā)教師參與學習的主管能動性,學校應當在學習資料、交流平臺等方面進行全面組建,讓教師在快樂中學習,并以此提升自身素質,從而能使教研組的教學力量更加強大。同時,教師嚴謹治學、科學求真的探索精神也十分必要。用研究的視角、態(tài)度、方法科學規(guī)劃教學工作是科學教研組組建的基礎與保障。同時,教研組特色的發(fā)展離不開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與合作互動。教師自身特殊教研風格的薈萃可以在教研組內形成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真誠團結的良好學術研究氛圍。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教師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多種教學經驗相互影響、多種教學方式彼此交融,從而有助于優(yōu)秀教學團隊的打造,進而能夠有效提升教研組的教學成效。
二、建立健全教研組的考核評價體系
首先,學校應當建立以競爭上崗、擇優(yōu)聘用為基礎的教研組長任期聘用制度。其次,切實可行的教研組考核評價標準有助于從學常規(guī)、校本研修、制度建設、工作績效、工作特色等多個角度對教研組的工作績效進行全面、客觀的考評??荚u的原則是公開、公平、公正,同時考評標準的制定還應當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并且考慮到其實行的可能性??荚u結果是學校評選優(yōu)秀教研組與教研組長的客觀依據(jù)。為促進教研組工作的及時改進,在每學期結束后,各教研組應當將本學期的工作情況向上級認真、詳細匯報,并對其中特色與不足進行自我總結。此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學校應當根據(jù)結果進行評價并予以公布。這種考核評價體系有助于教研組求真務實作風的形成。再次,為推進教研組工作健康發(fā)展、保證教研工作的科學性與有序性,學校應當增強自身的領導意識,為教研組建設工作創(chuàng)設必備條件,并為其制定合適的發(fā)展規(guī)劃。
三、以課題為抓手,提升教研品位
促進教學研究效果提升的根源是對科學研究的重視力度。新的教研形式將科研與教研結合,讓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成為教研與科研的導向和切入點。具體的做法是將問題分段細化,并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定時段的、反復細致的探索研究。這種將兩種研究緊密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教研活動針對性、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有效提升,從而有助于教研組從以往單一的教學型向研究學習型轉化,從而能夠帶動其實際效能,以及學校教師業(yè)務與教科研水平的有效提升。教研組存在的意義在于其兼?zhèn)浣虒W目的與科研目的,而二者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教研品味。具體程序包括:確定課題后,教師應歸納、篩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從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隨后,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反思”的流程進行反復探索,使問題得到循序漸進的解決。同時,教研組內成員應當妥善分工協(xié)作、合作交流,在課題搜集、選擇、材料整理等環(huán)節(jié)進行經驗交換,以尋求突破重難點的最佳方案。上述過程應當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教師研究與專家指導結合起來,匯集各方面智慧與創(chuàng)意,最終形成一篇兼具創(chuàng)造性、開拓性與反思性的結題報告。
四、構建研究型的教研組,提高教師學術水平
教研組是學科教師之間交流協(xié)作、共享資源、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的學習體。因此,教研組需要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讓教師實現(xiàn)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的角色轉化。教師人人是研究主體,教學事事是研究內容。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教研相長;在學中研、在研中學,學研相長。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學術含量。
教研組研究的營造,需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科學引領。新課標對課程實施的建議指出:“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爆F(xiàn)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學過程,將要有意識地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互動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學生的學友,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不是傳統(tǒng)理念下的授予者。新課程、新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也應關注教師的發(fā)展,以教師的發(fā)展帶動學生的發(fā)展。教研組營造研究氛圍需要教師激情的支撐。教師有激情才能有動力,才能有創(chuàng)新。教育科研需要教師的激情投入。這樣,才能轉變教師的思維角度,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做課題、搞科研,才能使自己進步、成長。因此,人人有課題,人人搞科研,人人有成果,應該成為新常態(tài)。
五、結束語
在實踐中,教師只要持之以恒、腳踏實地、創(chuàng)造性的做好教研組的各項工作,發(fā)揮大家的智慧,就一定能使教研組工作有新的突破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煒煜.校本教研背景下的教研組建設方略[J].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