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毅哲
摘 要:積極心理學領域中的心理資本概念,強調個體本身存在的積極的性格和品質。當下,大學生群體由于各種原因,心理危機情況逐年增多。本文從心理資本的概念和心理危機干預的模式出發(fā),結合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及心理資本的提升策略,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提出了有一定操作性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積極心理學;心理資本;心理危機預防
大學生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資源儲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卻不容樂觀。當今大學生面臨就業(yè)、學業(yè)、愛情等方面的現(xiàn)實壓力現(xiàn)狀,心理疾病患病率高達20.23%,心理危機事件頻發(fā)。因此,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其重要。
心理危機干預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所關注的領域。已有許多研究表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有效對心理危機情況進行干預。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當下的必然。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偏向于消極心理學的領域研究,雖然確實對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患心理疾病的人口數(shù)量卻并沒有減少。所以,打破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而關注積極心理學領域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上述這些情況中,積極心理學中涉及的心理資本的相關內容研究也就應運而生。人們開始更加關注人本身存在于性格情感中的正能量因素從而進行強化,對于提高積極心理素質,降低危機事件,預防心理危機。
一、積極心理學
(一)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積極心理學將傳統(tǒng)心理學中的研究對象拓展到了人自身的積極方面,希望以人身上的美德和積極的理念作為出發(fā)點,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不同的視角去解讀人的心理問題,進而激發(fā)人身上積極的品質,以此來幫助普通人甚至是存在心理問題的人,使之能挖掘自身潛力過上理想的生活。
塞利格曼(Seligman)等人在“庫瑪爾會議”上(1998)確立了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三大支柱:積極情感體驗,對積極人格進行正確分類的和界定以及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tǒng)。對三者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即為以主觀幸福感為中心,以科學的、可測得的量表為基礎,結合社會、家庭、單位等多個系統(tǒng),使得體自始至終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積極心理治療
積極心理治療是基于上述積極心理學主要觀點的一種應用。積極心理治療從心理學的三大支柱出發(fā),喚醒人積極的情感體驗。其原理在于:由于人類進化的需求和特殊性,相較于積極情緒,消極的情緒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使人回想起來,于是人們便最容易抓住負面記憶,做出消極打算。積極心理治療通過回憶、關注積極的、已完成的事件,來抵消掉那些消極的、未完成的事件。積極心理治療機制不僅有內部方式,也同樣具有外部方式。自身擅長的智慧和能力領域組合起來將帶來不一樣的效果等方式,來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應急能力,提高心理抗挫折的能力。
二、心理資本
(一)心理資本的概念
心理資本是個體身上所存在的,已經表現(xiàn)出來或者即將能夠通過外界影響來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積極影響,幫助個體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斷提升自我?guī)砹己眯б娴囊环N心理力量。
從上述研究來看,專家學者對于心理資本的結構與維度中存在較大的爭議,有二維到五維再到多維不等。綜合理解心理資本發(fā)生的背景和時代特征,本研究采用由路桑斯(Luthans)提出的四維度說。
(二)心理資本的內容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自身認為對于能否達到目標或者解決問題的一種信念大小程度;希望是個體確立自己未來將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激發(fā)內在動力從而設計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的一種積極認知力量,也可以認為是個體在前期成功體驗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動機狀態(tài);樂觀是個體對周圍的環(huán)境以及周邊發(fā)生的事情所具有的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傾向,同時也是個體在面臨困難的時候,對當下情況進行積極的認知并堅信能夠度過難關的人格特征。韌性則可以理解為個體從一定的情境中學會適應逐漸調整恢復的能力。簡單來說,韌性可以理解為個人的心理調整和回彈恢復的能力。
(三)大學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
筆者綜合了一些較有代表性的專家學者的結論,分別以性別、年級、生源地為分類標準,對大學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進行了一定的梳理,希望可以反映目前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現(xiàn)狀。
1.基于年級的大學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歸類
(1)李林英(2010)
心理資本情況:大學四年逐步遞減
自我效能:大三、大一>大二>大四
樂觀:大三>大一、大四>大二
(2)許海元(2015)
心理資本情況:大學四年逐步遞增
自我效能:大四>大三>大二>大一
樂觀:大四>大三>大二>大一
(3)趙涵(2013)
心理資本情況:大學四年逐步遞增
自我效能:大四>其他年級
樂觀:大三、大四>大二>大一
三、基于心理資本的心理危機預防分析
(一)心理危機概念界定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危機,即大學生群體自身能力有限無法處理一些發(fā)展新和情境性的危機而引起自身在情緒、認知和行為上的功能產生一定的紊亂,心理失衡,無法面對現(xiàn)狀甚至在精神層面面臨扭曲崩潰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非常復雜,社會就業(yè)競爭、經濟、人際等等都成為造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成因。
(二)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模式
危機干預是一種通過一定的方法或者途徑使得當事人釋放負面情緒,改變對危機事件的認知,并結合一定的社會資源等來預防接來下還會出現(xiàn)的危機事件,以使得心理恢復平衡的一種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危機的干預不僅僅體現(xiàn)在危機發(fā)生之后,更可以體現(xiàn)在危機發(fā)生前,心理危機對可以的個體的干預可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所以,心理危機的干預從橫向上來說涵蓋了預防、干預、防止復發(fā)三個層面,從縱向上來說涵蓋了有心理的個體及還未產生心理危機的個體。
(三)心理資本對心理危機預防的結論
心理資本存在人口學上的差異,所以對于心理資本的干預應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通過表格歸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性別、專業(yè)、生源地上的心理資本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在客觀世界中,任何對象的心理資本可能都存在欠缺需要研究和干預的地方。針對心理資本的干預應該建立動態(tài)的干預機制,按時進行調研、測量,及時了解在人口學差異上不同人群的心理資本特點。
基于上述內容中,關于心理資本的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資本從四維角度出發(fā)。在心理資本的內容中,四維的心理資本內容中既有每個維度本身的由來與含義,也與心理資本的積累相互呼應。所以,對于大學生心理資本的積累方式雖然繁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相關方式依然可以被提煉為:以社會為大環(huán)境,兼顧校園情況,對大學生群體進行自我認知方面的干預,從而有效提升心理資本。
四、心理資本視域下的心理危機干預實踐方案
(一)團體輔導對于干預的建議
團體輔導是以團體動力學為基礎,由經過專業(yè)訓練的領導者對以團體形式的成員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團體輔導的最終目的和所有的心理輔導一樣,都是為了被干預的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所以大學生團體輔導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干預心理危機的作用。同時,團體輔導在一定意義上也有助于心理資本的積累。
(二)箱庭療法對心理資本干預的研究
箱庭療法,即沙盤游戲治療,是一種心理分析方面的技術。可以簡單定義為咨詢者在咨詢師的陪伴下,組織沙盤中自行選擇沙具并進行擺放以表現(xiàn)自我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
箱庭療法在安靜、輕松的物理環(huán)境中被咨詢師以易于被悅納、保護的狀態(tài)進行創(chuàng)作,該種環(huán)境下本身就有利于心理資本的提升。對于咨詢師而言,有助于其從咨詢者本身的角度出發(fā),更加關注從咨詢者自身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尋找咨詢者自身的優(yōu)勢與劣勢,使被咨詢者更好地發(fā)揮優(yōu)勢,認清劣勢,逐步化劣勢為優(yōu)勢,實現(xiàn)“勢能組合”。逐步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培養(yǎng)路徑意識,最終提升心理資本。
(三)基于心理資本積累方式綜合的策略分析
心理資本的積累應當綜合貫穿心理健康治療的各個過程。從危機預防到危機干預都應當綜合考慮心理資本的積累策略。本文主要針對心理危機的預防階段。
心理危機框架為心理危機的干預對象選擇了合適的群體,而心理資本的提升方式則為心理危機提供了預防的方案。以團體輔導、箱庭等通過提升心理資本來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方式都只是提升心理資本對心理危機干預的一個小部分,應該將多方面的資源與學校的危機干預系統(tǒng)相結合,才能達到預防心理危機產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Seligman,Martin E P,Csikszentmihalyi al et.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4-15.
[2]許海元.大學生心理資本積累及其教育管理對策研究_許海元[J].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
[3]李林英,肖雯.大學生心理資本的調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48-152.
[4]蔣蘇芹.大學生心理資本的內涵與結構研究_蔣蘇芹[J].南昌大學, 2011.
[5]趙涵.大學生心理資本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_趙涵[J]. 東北師范大學, 2013.
[6]付立菲,張闊.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學習倦怠狀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1) :1356-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