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慶芳
張功振從小就喜歡唱歌。孩童時期,一位修理電器的師傅將他的一首《鐵窗淚》和一首《回娘家》收到錄音機里,趕集的時候在廣場上放。聽到的人都愣了:“這是誰家小孩子啊,歌唱得那么好。”憑著這兩首歌,張功振很早就將自家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變成了他的粉絲。
中學時,有一段時間,張功振迷戀上了搖滾樂。他每天如饑似渴地翻錄搖滾歌曲,那是他課余時間里唯一的樂趣。后來,他又喜歡上了周華健。那時,帶個小隨身聽,將周華健的歌一遍遍地循環(huán)播放,對他而言,再也沒有比這更愜意的事了。
大學時,他憑借優(yōu)異的音樂成績考入“泊頭師范”。那時候的他,在他們那個小地方已經有了不小的名氣,別人一說拉二胡的張功振,幾乎人盡皆知。
師范學校的第一年,學校里有幾個師兄找到他,還為他借來電吉他拍了照,并東拼西湊合資為他買了一把660元的貝斯。從此,他們師范的第一個樂隊成立了。有了樂隊,他的又一個夢想誕生了:他要辦自己的演唱會,要紀念對他們而言影響巨大的BEYOND樂隊的主唱黃家駒。
1997年,他們鼓足勇氣跟校領導提了申請,希望能將學校的元旦聯(lián)歡晚會辦成演唱會。學校答應了。那時,他們從BEYOND演唱會的20多首歌里選擇了15首,反復排練,最終成功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演唱會,那也是母校建校以來頭一回為學生舉辦演唱會。
學校畢業(yè)后,張功振回到母校當了一名音樂教師。因為熱愛音樂,只要是與音樂有關的事,他向來是來者不拒。他曾為中小學運動會譜寫過會歌,還為好幾家小學譜寫過校歌,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家樂隊的貝斯手,也曾在家鄉(xiāng)舉辦的音樂節(jié)上風光演出。
歲月催人老。在音樂的流淌聲中,張功振一年比一年成熟,也一年比一年發(fā)福了,但他對音樂的癡迷始終如一。他喜歡演奏,也喜歡教孩子學習音樂。課堂上,他對音樂的熱愛總是能輕易地感染到孩子們,令他們也對樂器充滿好奇與向往。每次看到那一張張洋溢著對音樂的喜愛的臉,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悄悄爬上他的心頭。
多年后,師范里的音樂早已不復存在,但執(zhí)著的他又重新組建了樂隊,每到周末,他都會雷打不動地拎著吉他,去與樂隊里的其他成員們一起排練。排練之前,他還會去音樂培訓教室里教孩子們打鼓。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這一生,盡管沒有憑借音樂而大紅大紫,但在他們那個小地方,他還是非常有名的。他非常感激,是音樂,帶給了他一個充實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
近來,他又新添了一個夢想,那就是在家鄉(xiāng)舉辦一場紀念黃家駒的演唱會。為此,他又將付出一些新的努力、新的代價。當然,努力也好,代價也罷,都是令他心甘情愿、甘之如飴的。他的夢想,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停止過。
夢想,在張功振的世界里是永遠不會過期的。只要生命還在,夢想就在,生命就充滿樂趣。對于更多的平凡人而言,這或許就是夢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