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試卷所選的“史傳類”文言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內(nèi)容卻包容萬象,它具有敘事類文章的所有特點,本文概括了高考文言文選文的一些特點。
關(guān)鍵詞:史傳類;選文的特點;案例;概括
全國語文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Ⅱ卷、Ⅲ卷的文言文閱讀,選文是“史傳類”文言文,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高考試卷所選的“史傳類”文言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內(nèi)容卻包容萬象,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具有敘事類文章的所有特點。我通過對2016年全國高考Ⅰ卷中文言文選文的研究,概括了高考文言文選文的一些特點,現(xiàn)在整編成文,與廣大的師生共享。
一、 時空的變遷穿越
時空的變遷穿越,是指選文出現(xiàn)的時間是變化遷移的,傳主活動的空間位置也是移動跳躍的,這是因為傳主的生活軌跡以及所處環(huán)境始終在發(fā)展變化。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文言文閱讀《宋史·曾公亮傳》,記敘了傳主曾公亮一生的諸多事跡,文章寫他剛中進士時,“知會稽縣”,到會稽縣任知府,主持政事,會稽是他邁入官場的第一站;后來他還“知鄭州”,到鄭州主持政事;英宗繼位時,他又來到京師做高官;熙寧二年,他又到河陽三城當(dāng)節(jié)度使,第二年,又“起任判永興軍”;最后他又回到京師,當(dāng)太傅。選文描寫了曾公亮不同時期在不同的地域任職的所作所為,短短的選文,隨著時空的穿梭,呈現(xiàn)出傳主精彩獨特的人生軌跡。
二、 人物的紛至沓來
高考文言文選段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是形形色色的。除了傳主這個主要人物外,還有許多次要人物,人物形象可謂紛至沓來,讓人應(yīng)接不暇。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的文言文閱讀,除了描寫主要人物傳主曾公亮的事跡外,還有許多的次要人物粉墨登場。在會稽時的“老百姓”,在鄭州時的“使者”,商量立皇儲事宜的“韓琦”,處理邊患的雄州“趙滋”,驕橫無禮的“遼國使者”,臨喪悼哭的“皇帝”,致力于改革的“王安石”,私下責(zé)備他的“蘇軾”。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次要人物,與傳主互為交集,相互映襯,共同展示了傳主輝煌而傳奇的一生。
三、 官職的升遷任免
高考文言文選文傳主的官職也是在不斷調(diào)整的。時而升官,時而降職,時而調(diào)動,時而免職。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文言文閱讀的傳主曾公亮,他為官的經(jīng)歷是這樣的:會稽知府,鄭州知府,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兼任戶部尚書,司空兼侍中,河陽節(jié)度使,判永興軍,太傅。曾公亮的為官軌跡還是比較清晰的,可謂平步青云,起伏不是很大,而有的文言文選文中的傳主,命運多舛,官運不順,官職的變化起伏很大,演繹了一場場宦海浮沉的悲喜劇。
四、 事件的詳略主次
高考文言文選文一般描寫了傳主錯綜復(fù)雜的傳奇一生,記敘的事件通常有八到十件,這些事件有詳有略,有大有小,有主有次,組合得當(dāng),盡情演繹著傳主精彩絕倫的人生。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的文言文閱讀,一共描寫了和傳主曾公亮有關(guān)的十件事情:1. 建斗門,治水患;
2. 治州嚴(yán),無盜賊;
3. 熟憲制,定大計;
4. 明法令,持公正;
5. 平邊患,有遠見;
6. 屈遼使,顯國威;
7. 去世后,皇上哭;
8. 性吝嗇,家產(chǎn)多;
9. 助安石,謀私利;
10. 蘇軾責(zé),世人譏。這十個事件,作者所使用的筆墨不是一樣的,其中的第二、第四、第五、第九件事是詳寫,故事情節(jié)比較具體完整,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而其他幾個事件就描寫得簡略,只是簡單介紹事件的概況。事件的詳略主次結(jié)合,是史傳類文言文的一個重要的特征。
五、 事例的正反穿插
高考文言文選文記敘的八到十件事例,敘述的角度有正有反,因此事例的性質(zhì)也有正有反。有的例子是從正面的角度來表述,屬正面實例,突出傳主的豐功偉績;有的例子是從反面的角度來表述,屬反面實例,揭示傳主的缺點錯誤,正例與反例的結(jié)合,讓傳主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更加豐富多彩。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的文言文閱讀,描寫了與傳主曾公亮有關(guān)的十件事情,其中的第一到第七個事例是正例,贊美傳主的,而第八、第九、第十事例是反例,批評傳主的。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傳主有些缺點,更符合客觀實際。
六、 描寫的方法多樣
高考文言文選文列舉的幾個事例,描寫的方法也是有變化的。有的例子采用直接描寫,有的例子采用間接描寫。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的文言文閱讀,十個事例,其中第七個例子“去世后,皇上哭”,第十個例子“蘇軾責(zé),世人譏”,是屬于間接描寫,第七個例子側(cè)面襯托皇帝對傳主的尊重,第十個例子側(cè)面襯托世人對傳主的不滿。而第一到第六個例子都屬于直接描寫,正面突出傳主的高大形象。
七、 表達的方式多種
全國高考的文言文選文文體屬于人物傳記,語言表達的方式主要以記敘為主,當(dāng)然,也兼有其他的表達方式,比如描寫、議論、抒情等。記敘是對人物的經(jīng)歷所作的述說和交代,是傳記最基本的一種表達方式。2016年全國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的文言文閱讀,有關(guān)傳主曾公亮身世的陳述、官職的變遷和十個典型事例,都是記敘的文字。十個事例中,第二、四、五、六個事例還運用了語言描寫,通過曾公亮的言辭來塑造其高大的形象。文中也有個別句子,如“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guī)矩”,這句話屬于議論的文字,是作者對曾公亮的評價。
八、 選文的出處不一
全國高考文言文選文出處很不確定。2017年全國Ⅰ卷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全國Ⅱ卷節(jié)選自《后漢書·趙憙傳》,全國Ⅲ卷節(jié)選自《宋史·許將傳》,2016年全國Ⅰ卷節(jié)選自《宋史·曾公亮傳》,全國Ⅱ卷節(jié)選自《明史·陳登云傳》,全國Ⅲ卷節(jié)選自《明史·傅珪傳》,2015全國Ⅰ卷節(jié)選自《宋史·孫傅傳》,全國Ⅱ卷節(jié)選自《北史·來護兒傳》。通過以上的統(tǒng)計,出自《宋史》的次數(shù)比較多,但這并不能說明今后高考選文還會更多地選自《宋史》,其實高考文言文的選文出自哪里并不重要,廣大的學(xué)生只要打好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基本功,對高考文言文試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簡介:戴文錦,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大田縣第五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