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影
【摘要】朗讀,是人類傳承文化、傳播思想、抒發(fā)情感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央視董卿主持的一檔綜藝節(jié)目《朗讀者》,受到人們的
喜愛,激起筆者對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
【關鍵詞】朗讀;語言藝術;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朗讀不僅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是普通人傳遞感情的一種手段,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位學生都是朗讀者,我們的課堂就是他們的舞臺。如何讓我們的學生把朗讀當作一種抒發(fā)情感的一種手段,樂于朗讀、愛上朗讀呢?下面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一、關注個體朗讀,建立朗讀的信心
《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闭Z文大綱明確要重視朗讀訓練,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必須要關注個體朗讀,幫助學生建立朗讀的信心。首先,個體朗讀要求不同,發(fā)展個性。同班的學生,他們每個人的個性、認識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進行朗讀訓練時就要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給予不同的朗讀評價。其次,朗讀訓練的內容不同,尊重差異。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各年級的朗讀訓練要求不同,因而選取的朗讀材料不同,訓練的側重點也不同,在朗讀教學時要體現(xiàn)層次性,幫助學生建立朗讀的信心。最后,注意個體朗讀形式的多樣性,激發(fā)朗讀的興趣,如采用自由練習讀、個人表演讀、同桌對讀、讀給老師聽、開火車讀、小組輪流讀等形式進行個體朗讀練習。讓學生多一些朗讀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建立朗讀的信心。
二、落實朗讀指導,提高朗讀的水平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認知水平還是對文本的感悟能力,都比較差。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落實朗讀指導,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范讀引領
范讀,是朗讀訓練中最直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的積極性。范讀雖出于口但達于心。它不僅給學生聽覺上的指引,在情感上也是一種導航。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文本的把握還不準,當他們在朗讀過程中遇到困難,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教師進行范讀,學生可以“觀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老師的語氣、音調和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基調,這就讓學生看到朗讀的“光明”,有了朗讀的動力。
(二)找準朗讀訓練點
朗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說每一篇課文、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都需要進行朗讀指導的。作為教師應準確把握教材,找準訓練點。如:在文章直抒胸臆、情感濃烈處讀;在節(jié)奏明快、文辭優(yōu)美處讀;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地方讀;在含義深刻、不易理解處讀;在講解達不到處讀;在不同角色對話處讀。這些都需要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指導,如節(jié)奏、語氣、語調、長短、輕重、抑揚,等等。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都有目標、有層次、有實效。例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yōu)美、筆調活潑的《桂林山水》,抓住桂林山水“靜、清、綠、奇、秀、險”的特點。用明快的節(jié)奏、活潑的語調,飽含深情地美讀,從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瑰麗無雙,感嘆壯美的祖國河山。學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三)巧妙評價
教師巧妙、感性、有趣味的評價語,是讓學生樂于朗讀的關鍵。課堂中常見的評價語是“你讀得很響亮”“讀得不錯”“讀得真棒”“你讀得可以”等,這樣的評價語空泛、乏味,讓人感到無趣,讓我們只見其表,不見其里,哪里不錯,為什么不錯,學生沒有辦法得知,更找不到改進方向。因此,教師如何巧妙地評價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指導朗讀“一幅巨大的壁畫上,池水清清,鮮花朵朵,圍繞著金碧輝煌的亭臺樓閣”時,要求學生讀出池水的“清”。教師是這樣評價的,“你的讀讓我仿佛看到了游魚”“我看到了水草”“我連池底的鵝卵石都看見了”“讀的時候再舒緩一點兒,讓自己也趕快陶醉其中吧!”評價,使語感在充滿靈性的自主感悟中積淀。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得到賞識、鼓勵,受到啟發(fā),學會方法。
三、豐富朗讀形式,激發(fā)朗讀的興趣
老師常用的朗讀形式有齊讀、個人讀、小組讀、男女讀、開火車讀等,但其實朗讀的形式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教師去用心找尋。只要我們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設計形式多樣、創(chuàng)新、有趣味的朗讀方式,就一定能引起學生讀的興趣,使學生愿意讀。
(一)入情入境讀
很多語言和意境較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都是以情感的共鳴為切入點。教師在指導朗讀時,用入情入境地讀這一方式比較合適。要讓學生心隨文動,就要創(chuàng)設情境,入境才能動情,情動才能聲情并 茂。教師以聲情并茂的范讀創(chuàng)設出濃濃的情感氣氛,喚起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出文段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感受文句的情感、意境、含義,那可就輕而易舉了。例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描寫海底一段時,老師先聲情并茂地范讀這一文段,讓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再播放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各種各樣的魚、珊瑚、海參、大龍蝦等都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增強了美的感染力。然后自由讀文段,引導學生看 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抓住“各種各樣”“綻開”“懶洋洋”“全身披甲”“成群結隊”“一簇”“飄飄搖搖”“源流”等詞語,想象奇特美麗的魚兒、各式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威武的大龍蝦等,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學生自讀、自探、自得自樂,從而增強了美的理解。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入情入境,就像漫步在美妙的海底世界,跟魚兒嬉戲,跟大龍蝦捉迷藏。
(二)進入角色讀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角色體驗,調動他們對朗讀的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最容易進入情感表現(xiàn)自己的一種方式?!逗倩⑼贰逗偤蜑貘f》《坐井觀天》《從現(xiàn)在開始》等生動有趣的課文,都可以采用這種形式。例如《從現(xiàn)在開始》一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萬獸之王”選舉大賽的童話劇形式,讓學生走入森林,扮演森林里的小動物。重點指導動物的話的朗讀,抓住“萬獸之王”“神氣十足”“激動”“議論紛紛”“叫苦連天”“歡呼”等詞語進行指導,讓學生讀獅子的話,讀出至高無上的感覺;讀貓頭鷹的話,讀出它的神氣;讀袋鼠的話,讀出它的激動;讀小猴的話,讀出它的機靈、干脆。學生置身于語言文字營造的情境中去感受角色,在朗讀中體味感悟,完成融入角色中,達到“物我統(tǒng)一,文我合一”的境界。
(三)激情表演讀
演讀是一種深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悟情感并將其“外顯”的表演過程。我們小學教材中有很多適合演讀的課文,甚至可以編成課本劇。如《寒號鳥》《小馬過河》《陶罐和鐵罐》《她是我的朋友》《淺水洼里的小魚》等這樣的文章,適合學生的表演。例如《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中,對“這條小魚在乎”以及小男孩撿魚的部分,應該通過演讀來體會。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小男孩的動作——“走得很慢”“不?!薄皬澫卵薄皳炱稹薄坝昧Α薄叭踊亍边M行模仿、表演。體會小男孩救小魚時的急切心情,感受成百上千條小魚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的危急情況。通過形象的動作表演、動情的朗讀展示,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小男孩讓我們震驚、令我們感動的行為。學生朗讀表演中,以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中的角色,從而使無聲的教材語言成為有聲有色的生活話劇。
(四)趣味比賽讀
兒童是最富挑戰(zhàn)性、最不肯服輸?shù)?,對比賽有一種特殊的興趣。課堂上,我們常常采用比賽讀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胖乎乎的小手》一課,教學時把賽讀貫穿于課堂的始終,運用評比最佳蘭蘭、最佳爸爸、媽媽、奶奶的方法使學生興趣倍增,課堂表現(xiàn)得非?;钴S,學生在讀中學習、讀中發(fā)展,朗讀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形式新穎、新奇、有趣的比賽讀激起學生濃濃的朗讀樂趣,如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個人比賽讀、同桌比賽讀等。同時,平常在班上舉行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
朗讀,它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也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朗讀教學還應更多關注學生的自我體驗,不要給孩子們太多的條條框框,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來朗讀,沒有束縛,口隨心動,就像唱歌說話一樣,朗讀也就成了一種快樂,這樣的朗讀才是最有效的朗讀。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他們表演的舞臺,讓學生將生硬、無聲的文字變成鮮活、生動、有聲的傾訴,滋潤著他們的心田。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