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壁畫是以建筑物的墻面為載體,以磚、板等為基底,利用陶瓷原料,將繪畫藝術與陶瓷工藝技術相結合,經(jīng)過一系列工序,通過多種施釉技巧和微妙的窯燒火候而生產(chǎn)出來的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明清時期陶瓷壁畫開始盛行,著名的故宮九龍壁,數(shù)百年來,歷經(jīng)風雨,飽受侵蝕,仍然艷麗如初。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晾干成型的素坯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經(jīng)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燒成后的作品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釉膜,色料充分滲透于釉中,看上去光亮平滑,晶瑩剔透。以景德鎮(zhèn)為代表的青花、釉里紅裝飾中嚴謹?shù)膱D案和自由的形式成為中國瓷器裝飾的重要代表。
釉上彩繪是比較獨立的裝飾工藝形式之一,是用一些低溫成色的金屬氧化物作為色料,在已經(jīng)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燒成溫度在600℃至900℃之間,釉上彩裝飾的藝術形式很多,有新彩、粉彩、古彩和墨彩。這種方法繪制出的作品,由于彩料在釉上,因而易磨損,易受酸堿等腐蝕,易褪色,但由于其燒制溫度低,彩料種類又多,所以釉色比較鮮艷,呈色穩(wěn)定,層次豐富,藝術性更強,應用也日益廣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水平也越來越高,釉上彩和釉下彩因其各自的審美缺陷,難以滿足人們的審美心理需求,由此,釉上彩與釉下彩技術的完美結合,成為當代陶瓷藝術發(fā)展的新潮流。釉上彩和釉下彩都是陶瓷作品的主要裝飾手段,兩者的有機結合,旨在取兩種方法之長,避免單一技法和單一材料之短,力求創(chuàng)新,使作品變化豐富,具有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首先,陶瓷壁畫是古今建筑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放眼望去,城市建筑、名勝古跡、樓臺亭閣、車站碼頭、機場地鐵等等,無處沒有陶瓷壁畫的痕跡,它既可以裝飾公共環(huán)境,也可以點綴家居環(huán)境,可見其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陶瓷壁畫的設計和制作,首先必須考慮到其能否符合建筑物本身的藝術風格和邏輯特點,其目的是為建筑裝飾和服務,切不可喧賓奪主,因此在收集素材和繪制草圖的過程中,要以建筑物的整體造型或家居環(huán)境的空間特點為前提進行構思和立意。
其次,基底材料的制作和選擇。無論是大形壁畫,還是中小型壁畫,由于其燒制條件的局限性,都必須是用大大小小的陶瓷板塊拼湊成畫幅。這就需要經(jīng)過淘泥、摞泥、拉坯、印模、修坯、燒制等工序制作出素坯,從中選取表面平整,邊緣整齊的板基材料,并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塵土,為下一步的繪制做準備。
第三步,釉下彩繪、上釉、第一次窯燒。無論是追求國畫、油畫、版畫、水彩、還是裝飾圖案等等哪種藝術效果,都要將繪好的畫稿草圖直接或通過拓印畫在素坯上,然后用色料進行著色,或者用高溫色釉進行繪制。畫坯是制作陶瓷壁畫最重要的工序,也是制作過程的點睛之筆。圖案繪制結束后,在其表面用施釉機進行噴釉,或者根據(jù)畫面需要進行蘸釉、刷釉等。以上工序完成之后即可在1300℃左右的溫度下進行第一次窯燒。
第四步,釉上彩繪、第二次窯燒。經(jīng)過第一次的高溫燒制,陶瓷壁畫板塊已基本成型,色彩鮮艷、富有光澤,并變得堅硬、牢固。但在繞制的過程中,顏色隨著爐溫的變化也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改變,所以出爐后的作品在色彩效果上不一定能達到之前所期望的效果。在此基礎上,為了強化畫面的藝術效果,在釉面上運用古彩、粉彩或者新彩進行第二次繪制,以彌補釉下彩繪制的不足之處,也可運用夸張的手法和多種技巧強化畫面視覺效果,提高其審美價值。繪制完成后在600℃至900℃之間的溫度下進行第二次窯燒。出爐后作品完全成型,即可進行整理完成創(chuàng)作。
(1)色彩厚重、層次豐富
釉下彩結合釉上彩技術繪制而出的作品,其色彩的變幻莫測是任何材料所不能比擬的,其表面的色彩效果來源于材料的自身,和燒制過程中溫度的把握,所以給人們的視覺感受是“偶然中的必然,無意中的故意”,色彩冷暖的對比、色相的對比、薄厚的區(qū)分,釉上與釉下的差異,既能表現(xiàn)出自然融化流淌的隨意性,也是作者對釉色精準的判斷和駕馭能力的體現(xiàn),只有釉上色與釉下色的巧妙結合,才能使畫面更加的晶瑩剔透,色彩斑斕,引人入勝。
(2)紋理突出、立體感強
釉下彩結合釉上彩技術繪制出的作品,是對陶瓷壁畫進行平面裝飾與立體裝飾的結合,釉下色彩的互相滲透與釉上色彩的筆筆成型形成鮮明的對比,用色料的粗、細、稀、稠,以及筆觸的變化多端,使陶瓷壁畫通過色彩美充分體現(xiàn)了造型美、肌理美,給人以強烈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3)技法靈活、風格多樣
因釉色獨特的材質美和填釉、刻釉、噴釉、堆釉、灑釉、點釉等多種表現(xiàn)技法的完美結合,才會有清秀典雅,雍容華貴、純真質樸、渾然天成等不同風格。無論是具象,還是意向,尚或是抽象的藝術手法,只要和構圖、材質結合的巧妙,都能成為獨具風格的藝術形式。
(4)形式獨特、內(nèi)涵深刻
陶瓷壁畫是一種帶有泥土的芳香,凝聚著作者創(chuàng)作情感和制作印記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者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泥性的基礎上才能創(chuàng)作出獨具魅力的作品。因此,陶瓷壁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制作和燒制工藝如同繪畫中的技法一樣是用以表達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手段。陶瓷壁畫不是對客觀生活的簡單復制,而是主觀的再創(chuàng)造,是作者審美取向,思想情感的反映。
釉下彩結合釉上彩技術在陶瓷壁畫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強了陶瓷壁畫的審美性,使其色彩更加絢麗,質感更加突出,肌理更加多樣,從而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在制作工藝和表現(xiàn)手法上,既繼承了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豐富了陶瓷壁畫的表現(xiàn)形式,為陶瓷壁畫的多樣化發(fā)展和制作提供了實踐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