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娟
摘 要 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在小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端正的思想,擁有優(yōu)良的道德情操。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生成長成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通過探討學生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分析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對策,旨在為相關教育者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小學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3-0111-01
小學是學生思想啟蒙的重要階段,此時的學生思想道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永久的影響。在這個階段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就目前來講,由于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存在的種種問題,導致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一些誤區(qū)。那么,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成長起到導向性的作用,糾正學生的錯誤心理,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三觀。筆者通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于長期教學實踐,分析造成學生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以及小學生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部分大多數(shù)是處于空白。此階段,學生對知識接受不僅僅來源于學校,更重要的是來源于家庭和社會。經調研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的小學生存在著自私與虛榮的心理,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是兩方面的。一方面是內部因素。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接收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到其他人的感受,或者盲目地追求物質生活,這種現(xiàn)象會對學生思維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導,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就是外部因素。在計劃生育下,大部分孩子已經成為了父母手中的寶貝,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對于其過分的順從與溺愛,導致他們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而產生不良的行為。此外還有社會因素,隨著信息的發(fā)展,社會信息傳遞越來越快,小學生同樣會受到各種信息的干擾,從而導致價值觀的扭曲。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有部分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不能正確的認識到思想品德教學的作用。在課程設置上將思想品德教育列為“不重要”課程。那么,在師資力量配備與課程安排上就存在著不合理的現(xiàn)象。例如,教育部要求小學高年級的思想品格教育應當每周安排四課時,但實際上許多學校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兩個課時,而且還存在著其他課程占用思想品德課時的現(xiàn)象。另外,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程多集中于下午,此時正是小學生缺乏熱情與積極性的時段時間段,上訴的情況導致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無法發(fā)揮良好的作用。
2.師資力量配置低
思想品德教育的發(fā)展直接受到思想品德教師配置的影響。目前,存在部分地區(qū)思想品德師資力量配置較低的情況。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只是進行單一的、重復的說教式與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無法體現(xiàn)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活力。另外,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其自身思想品德素質也有待提高。他們不能與小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小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可能對學生的心理造成陰影,違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3.教學方式陳舊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思想品德的教學方式應當隨之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大多數(shù)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的較為陳舊的教學方法,他們對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論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而不能綜合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下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里。同時教師往往無法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引導與啟發(fā),這樣就會使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面臨困境。
三、提升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對策
1.提高師資力量配置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處于課堂活動的主導地位,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升教學的方式,正確的認識到小學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成長階段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針對目前小學生品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業(yè)務培訓、教研活動等方式加強對教師管理,關注思想品德教師職務晉升,保證其工作的積極性。另外,還可以通過加強校與校之間的工作交流活動,尋找教學中存在著差距,分析解決問題,使教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此外,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教學是不可能取得長遠進步的,那么教師就應當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督促家長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家庭生活中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將學校與家庭緊密地聯(lián)合在一起,推動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發(fā)展。
2.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實際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過與多學科合作教學,打破單一學科的局限性,將學習與活動結合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從而豐富教學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并且使他們能夠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能對思想品德課程內容擁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例如:在小學五、六年級設計實施《走進家鄉(xiāng)春節(jié)、感受民族文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寒假生活中體會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俗,進而感受民族的文化,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豐富課堂活動形式,推動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個成長成材的重要基礎,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為社會體培養(yǎng)出擁有良好文化素質與良好品德的優(yōu)秀人才。雖然目前小學生品德教育存在諸多不足,但只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提出合理解決問題的對策。那么必然使得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得以體現(xiàn),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必然能夠為祖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丁玉玲.淺析當代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33).
[2]朱家軍,劉永兵.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J].新課程,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