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僑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語文開展文言文教學的策略,提出還原文本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加強誦讀訓練,增強學生語感;開展拓展教學,提高學習效果等策略,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3B-0129-02
文言文教學是傳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開展文言文教學,學生可以提高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因此,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是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都應該重視的課題。但是,當前文言文教學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學習效率低,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如何解決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文言文是高考的重點考查對象,文言文教學關(guān)系到學生能否深入了解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否汲取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審美水平。因此,針對當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的問題,提出可行性的教學建議具有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結(jié)合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實踐,提出一些建議,以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
由于文言文與我們的口語相差很大,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高是正常的。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搭建生活與知識之間的橋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借助音樂、視頻、圖片、故事等形式為學生還原文本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情境理解文本,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朗誦文言文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加入一些合適的背景音樂,達到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從而獲得更理想的文言文教學效果。相比單純地朗誦,加入了音樂的朗誦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容易走入文本,為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做好鋪墊。例如,在帶領學生朗誦《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事先下載古曲《高山流水》在學生朗誦時播放;在帶領學生朗誦蘇軾的《赤壁賦》時,教師可以選用《閑云野鶴》作為學生朗誦時的背景音樂。在朗誦時加入音樂既可以營造課堂氛圍,拉近學生與文言文本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又可以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起到一定的審美教育效果。除此以外,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密切聯(lián)系的趣味性材料,還原文言文的相關(guān)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鴻門宴》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學生適當補充講解關(guān)于楚漢之爭的歷史知識;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教師應該給學生介紹重耳之亡的背景故事。如此一來,通過補充介紹文言文的歷史背景,還原歷史情境,可以幫助學生走入文本,走進歷史,從而跨越時空障礙,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文言文形成基本的語感。文言文的生澀與拗口常使學生感到學習困難。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在讀音、字詞、句法方面有很多差異,想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就必須帶領學生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幫助學生把握文意。如果教師只是一味講解,不帶領學生誦讀文言文,那么學生只能從表面上理解文言文,達不到消化鞏固的效果。因此,文言文的誦讀不僅是必要的,更是需要重點加強的,通過誦讀訓練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誦讀訓練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理想途徑。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初始,教師可通過帶領學生反復誦讀文本,直到學生能流暢誦讀。學生的語感在此過程中得到增強,使學生能以直覺領悟文本含義,并喚起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這樣一來,學生自然精力集中,并能體會到學習文言文的樂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文言文本采取靈活的誦讀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體驗中形成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從而加深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蘭亭集序》時,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誦讀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齊聲誦讀,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整體氣勢;單獨誦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情感,發(fā)現(xiàn)文本中隱含的細膩情感變化;女生齊讀,可以讀出本文中流觴曲水的清脆空靈;男生齊讀,沉穩(wěn)的語調(diào)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文本中厚重的思想情感。又如,在教學《赤壁賦》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大聲朗讀體會赤壁的無限風光,讀出蘇軾作為大文豪的豪爽;也可以通過默讀細細感受蘇軾的多舛命運。而在教學《歸去來兮辭》一課時,教師可以讓男學生單獨朗讀,讀出文本中的隱士情懷;讓女學生單獨朗讀,讀出美麗的田園風光。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身體力行,用自己聲情并茂的誦讀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不自覺地模仿自己,主動參與誦讀,在不斷的誦讀中,引發(fā)學生的的情感共鳴,再引導學生理解其文字含義時就會容易很多。
學習語文緊靠教材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課外的文言文知識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資源。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作,但畢竟教材內(nèi)容有限,再加上高中生的學業(yè)負擔較重,平時學習文言文機會很少。因此,教材中有限的文言文內(nèi)容無法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而且,學生對于教師補充的文言文知識興趣很高,這說明學生內(nèi)心是渴望學好文言文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jié)合具體的課文進行合理的拓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結(jié)合文言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經(jīng)歷等歷史知識進行拓展。每一篇文言文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其中包括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思想情感歷程等,這些因素都會在文言文中有所體現(xiàn),因此,給學生補充講解文言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經(jīng)歷有助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內(nèi)涵。例如,在教學《赤壁賦》時,教師有必要給學生講解烏臺詩案和前后赤壁賦,還應該結(jié)合《念奴嬌·赤壁懷古》開展教學。在教學《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介紹作者所處時代的特征,使學生了解魏晉時期盛行玄學、人們崇尚清淡的歷史背景,了解當時的門閥制度等歷史知識,幫助學生體會王羲之當時思想的積極性。其次,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教學課文相關(guān)的原著。例如,在教學《鴻門宴》時可以結(jié)合《史記》給學生補充講解《項羽本紀》,讓學生了解項羽的性格特點以及破釜沉舟、烏江自刎的故事,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課文。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針對一篇文言文中有爭議的人物展開辯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又能感受到學習樂趣??梢?,拓展教學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第二戰(zhàn)場”。
綜上所述,在教學文言文時,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勾起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文言文知識,通過科學有效誦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領會文言文中的文學價值和人文內(nèi)涵,從而形成運用文言文的能力。
[1]程 夢.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教學策略探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2]白煜榮.有效實施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3]李青紛.高中語文文言文情境教學法探究——以人教版教材為例[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5
[4]高俊英.高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及應對策略初探[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