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寧
摘 要: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要強迫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提問,讓學生唱主角、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這五個方面教學策略與技巧,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課堂學習充分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策略;教學技巧
一、首先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學得更快、更好。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學齡前的孩子們學習的速度是驚人的。他們在幾年的時間里就學會了走路、說話,認識了身邊的許多事物,盡管他們的智商并沒有大人的高,但現(xiàn)在大人學一門外語的速度也許還沒有兒童學說話的速度快。這就是因為孩子們非常希望了解身邊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在學校學習那么沒意思,哪有什么樂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尋找,就會發(fā)現(xiàn)樂趣是無處不在的。關鍵是要去想這個東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我們在學習時,應該盡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處,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學習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學會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樂趣,這樣就會學得更好。請記?。捍笄澜?,樂趣無處不在。
二、被動不如主動——不要強迫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
學習本來應該是很有趣的,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呢?首先,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不要過多地“管”學生,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老師總是對自己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希望:你們要主動地學習。但他還是經(jīng)常給學生留很多作業(yè),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監(jiān)視”學生的課余生活等等。其實,這樣不但不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反而會使他們更加反感,因為對學生過分的要求和看管本身就會使學習變得被動。而被動和主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tài)是不會共存的,當被動存在時主動很難存在。因此,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得到“自由”。
在學生們“自由”的基礎上,老師和家長應該注意啟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老師在上課時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有條件時多安排一些實驗,啟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把理論變得貼近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會自覺地學習了。
三、提問——讓學生唱主角
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就是多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時要把學生每兩個人編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回答,每節(jié)課可抽查3~4組,并規(guī)定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能重復,每次抽查可以按學習稍差的學生、中等學生、優(yōu)秀學生的順序進行。就像考試做試卷一樣,先易后難,很有藝術性地使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抽查復習。這種做法的作用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提問,學生自己掌握了主動權,為其創(chuàng)設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環(huán)境,學生能夠大膽地去做。
二是創(chuàng)造了成功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課堂提問,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容易緊張心慌,怕批評,怕同學嘲笑,情緒不穩(wěn)定,缺乏勇氣、膽量和信心,而把主動權放給學生,學生相互提問回答,能夠順利地回答出來,從而充滿了成就感,打消了膽怯心理。
三是使學生不斷進步、奮進、成才。分層次抽查,使學生在自然和諧中學習知識,受到教育,重新認識自我;后進生開始起步,步入知識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奮進,努力提高自我;優(yōu)秀生則更加優(yōu)秀,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個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問題,而且是個教學原則、教育觀念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與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決裂,確立學生主體觀念、師生平等觀念、學術和教學民主觀念,倡導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支持和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質疑、爭論,使學生不但會質疑,敢于質疑,而且善于質疑,習慣于質疑,把質疑當作治學的一項基本功;對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膽質疑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表揚,即使問錯了也不要緊。
五,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尤其是小學生,他們喜歡拼拼搭搭、涂涂畫畫,一系列有趣的操作活動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平時在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們也學起來也非常輕松。這種做法具體表現(xiàn)在三方面:
1.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實際。在教學中,我依照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了教學中的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動手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使抽象的概念也隨之化解。
2.通過動手操作淡化教學的難點。小學生的思維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不能一味的要求結果,應該巧妙設計操作環(huán)節(jié),淡化教學難點。這樣不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而且將抽象的圖形特征簡單化,對教學難點的淡化可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3.通過動手操作用興趣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心理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四單元中,我讓學生多動手,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要把質疑作為改進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舉措,使學生養(yǎng)成愛思考善于質疑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