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濤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普遍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學校教育方面,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更多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人才,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性,學校也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培訓。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的過程,采取多種形式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使學生更加熟練的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1-0249-01
一、前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校一門基礎的學科了,該學科不僅具有廣泛的理論性,還有強大的操作性,學生要學好這門學科,一定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有效的滲透在實際操作當中,正確熟練的掌握這門學科,為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學校方面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積極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的渠道
1.加強教育學生樹立正確學習目的
有目的的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才能使學習更加有效率和成果。因此,在進行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之前,就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使學生明白學好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信息技術不僅是日常必需用到的一種技能,還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不論是對升學考試還是以后的社會實踐都具有重要意義。
2.加強學生自信心教育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僅要交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每個學生的操作基礎和能力以及興趣點都不一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計劃,使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之上能夠得到合理的一步步提高,一點點給學生成功的希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采取各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對一門學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生就會更加用心且有動力的進行課程學習。對于教師來說,要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更有動力與韌性的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指法教學的時候,單純的憑借教師語言的解說是不足以讓學生更好的記住與提高興趣的,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指法的分工細節(jié)以及正確操作進行視頻演示,并提示學生正確的坐姿和手指擺放位置,了解了大概之后再引入指法練習相關的小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練習指法,這樣不僅使學生有濃厚的興趣進行指法學習,學習的成效也會更好。
三、落實“三性”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閱讀習慣
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固然非常重要,但理論知識也是不能落下的,尤其是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教師所講解的細節(jié)知識,學生都可以通過課本進行有效的預習、復習還有作業(yè)完成。在教師講解完一節(jié)課程的時候,通過課堂上教師的各種講解和演示,學生也掌握了大概,此時教師還要向學生布置一些細節(jié)性的任務與作業(yè),提高學生自我動手能力并加深理論印象,讓學生結合書本進行任務的嘗試完成。在進行任務的時候,教師需要思考如何讓學生提高對書本理論知識的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欲望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把教師放在主動地位,學生一般都是處于知識的接受者這樣的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開發(f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性,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教師在一邊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學生的閱讀當中主動發(fā)現學習的難點與目標,教師對難點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發(fā)散性思維的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來實現學習目標,整個過程當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不斷提升,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規(guī)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
2.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不要一股腦的把知識全部傳輸與講解給學生,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的消化,也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探究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還能創(chuàng)新性的學到課本知識延伸的一些知識。比如學生最初接觸計算機的時候,冰冷的外科和色彩明艷的界面,會想要探究這個計算機外科內部裝了什么東西,能夠顯示出這么多眼花繚亂的信息。此時教師要給學生將主板結構、CPU還有存儲器各方面工作原理的話,學生根本理解不了那么深奧的東西,但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計算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己通過課本閱讀來進行各種計算機相關構造的探索和了解。
3.引導學生欣賞性閱讀,拓寬學生創(chuàng)新視野
當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與探索精神之后,教師就要加強學生的賞析性閱讀能力,在賞析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興趣,使學生開拓視野進行新領域的創(chuàng)新學習。整個良性閱讀循環(huán)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多讀博思且積極創(chuàng)新的習慣。比如在教會學生畫圖軟件的相關基礎功能之后,向學生展示一副利用相關畫圖技術繪出的優(yōu)美圖畫,學生在欣賞圖畫的時候會感嘆畫圖軟件的強大,并進一步探索各種操作方法進行畫圖創(chuàng)作。
四、為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和探索、積極參與合作的習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習慣,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提高學生的發(fā)現問題能力,并在解決問題途中積極探索,發(fā)現新的領域,逐漸建立良好的創(chuàng)作精神。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合作的習慣,通過啟做議練和點化自學,使學生在自學中不斷發(fā)現問題,并將問題與同學和教師積極討論,共同合作探討研究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使知識在探索中學習,在合作解決中深化。
五、結語
要使學生更加深刻熟練的掌握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渠道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勇于質疑并學會與其他同學的密切合作,共同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將信息技術知識根深蒂固,在創(chuàng)作摸索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振偉.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2015(78).
[2]何云輝.如何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J].中華少年,2016(18):103-104.
[3]張永貴.初中信息技術課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與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6(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