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姍姍
〔摘要〕2018年4月27日,陜西米脂縣第三中學校門口發(fā)生了一起惡性傷害事件,雖然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但卻給涉事相關人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本文分析了校園傷害事件產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及時做好危機干預工作,避免或減少此類事件的發(fā)生,保護學生健康成長提出建議。
〔關鍵詞〕校園傷害;危機干預;校園欺凌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18-0071-02
2018年4月27日,陜西米脂縣第三中學校門口發(fā)生了一起惡性傷害案件,造成19名學生受傷,9名學生死亡??吹竭@則消息,我感到十分震驚、難過、悲傷……案件發(fā)生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級領導高度關注,各級醫(yī)療專家、醫(yī)護人員積極投入到救援中,盡一切努力救治受傷學生。在事件發(fā)生的第二天,米脂縣相關部門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里提到:“指揮部組織心理專家對傷員及家長進行一對一心理干預。并對相關師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疏導?!弊鳛橐幻睦斫處煟斂吹竭@樣的新聞報道時,內心充滿慰藉。
在校園傷害事件中,當事人身體的傷痛可以通過各種醫(yī)學力量得到治療,但是心理的疏導卻是一個更系統(tǒng)更重要的工作。作為一名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曾參與校園傷害事件的心理危機干預。在此次米脂三中校園傷害事件中,我認為對事件牽涉的人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非常必要:首先,對受傷學生及其親屬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其次,對事件現(xiàn)場的目擊者(如放學來接孩子的家長和其他師生)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再次,對處理本次傷害事件的老師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最后,對全體在校師生進行心理疏導。在什么時機、用什么方法對當事人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避免造成二次心理傷害,這些對危機干預操作者在專業(yè)技術和專業(yè)能力方面都是巨大考驗[1]。根據(jù)我的經驗來看,使用表達性藝術治療對當事人的心理干預效果較好,例如可采用顏色涂鴉、畫出情緒情感、重新創(chuàng)作希望等繪畫療法以及沙盤游戲、音樂冥想、團體舞蹈等方法,幫助危機事件當事人進行情緒宣泄和釋放,通過非語言形式深入輔導,幫助當事人自我清理負面情感,解決心理沖突,重新找到自我成長的力量。
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fā)生的事件,但是可以改變事件對我們的影響,及時做好各項善后和預防工作。作為一名學校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這類校園傷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這個嫌犯在事件發(fā)生前的任何時候進行心理輔導,宣泄不良情緒,調整心理狀態(tài),那么這起惡性傷害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米脂事件嫌疑人在事后被抓獲,從他的供述中可知其在米脂三中上學時屢受同學欺負,遂記恨學校,從而產生報復的行為。由此,也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當年的他是一個被欺凌者。從被欺凌者演變成傷害別人的人,從這一行為也可看出他的心理非常不健康。如果當初他被欺凌的時候及時得到心理關注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后續(xù)這一惡性事件就不會發(fā)生了。
當下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心與重視。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針對目前校園欺凌事件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和指導方案。學校教育者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時,首先,需要正視欺凌的問題。不能將輕微的欺凌問題不當回事。應該正視校園欺凌,防微杜漸,公平對待學生。其次,及時對被欺凌者進行安撫和心理輔導,這就需要老師及時掌握學生情緒狀況和人際關系狀況,特別要關注學生是否有學習成績突然下滑、情緒反常、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xiàn)問題苗頭,盡早進行心理干預。對欺凌者,無論欺凌事件大小,都應嚴肅處理并給予相應的懲罰,讓欺凌者從中吸取教訓。
除此之外,對被欺凌者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對欺凌者同樣需要心理關注并進行心理輔導,因為欺凌者可能在家里或者學校里曾經被欺凌或者正在受欺凌,從小缺乏親情的撫慰,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或者經常遭父母打罵,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發(fā)現(xiàn)和疏導,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憤怒轉嫁給他人,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傷害[2]。
因此,要預防校園欺凌的發(fā)生,避免被欺凌者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干預而產生壓抑情緒,對社會產生報復行為,比如米脂三中事件中的嫌疑人;也要避免欺凌者因欺凌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批評教育和心理關注而產生更嚴重的暴力行為。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主題團體活動或班會課,讓學生認識到校園欺凌行為的危害。開辟心理咨詢室,開展個別心理輔導,讓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及時的疏導和釋放,防患于未然,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欺凌的發(fā)生。父母要營造積極和諧的家庭氛圍,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不讓孩子在極端寵愛中長大,養(yǎng)成以己為先、偏狹自私、冷酷無情的個性。
但愿這次米脂三中“4·27”事件能促進社會各界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積極關注,學校不要因分數(shù)而偏袒校園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也不能只關注被欺凌的弱勢一方,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當事雙方都要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校園本純凈,請還孩子們一片寧靜的、蔚藍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周紅五.心理援助:應對校園心理危機[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2]房山海.用心溫暖心:兒童青少年困惑心理分析及應對[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浙江省桐鄉(xiāng)市高級中學,桐鄉(xiāng),314500)
編輯/于 洪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