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忠 程華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特性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重點,同時能夠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在思考的過程中隨時的去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知道,語文的閱讀教學并不是僅僅局限于課本的內容,同時應該關注豐富多彩的語言形式,教會學生能夠不僅把握住文章的內容,同時能夠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刻情感。本文將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背景下,從小學語文閱讀本身出發(fā),提出自己的四點思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1-0050-01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發(fā)展是我們值得沉思與具體著手的方向,“互聯(lián)網(wǎng)+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求當代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轉變傳統(tǒng)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對于閱讀教學,我們要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語言,學習多種寫作的技巧,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當然,要想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愛閱讀,還要會閱讀,為此,教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教授。
一、教會學生合適的閱讀方式,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為學生提供海量的閱讀資源
閱讀一篇文章,可以默讀,也可以進行泛讀、預讀、精讀,對比讀等方法。默讀的時候可以加快閱讀速度。預讀。適用于閱讀長篇文章,這樣可以避免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讀,也叫泛讀.用最快的速度先瀏覽所選擇書目的前擊“和內容介紹等,了解其大概內容即可;精讀,對一所學課本中的重點單元內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語段須認真閱讀,反復留神研讀、品味;對比讀.即閱讀時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體裁,又是類似內容的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讀,看有何異同點,有什么創(chuàng)新,從中學到新的知識;整體認知讀,就是瞬間辨認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整體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搜索信息核心地讀,注意搜尋作者用來強調信息要點的標志,學生們通過讀一些同類的文章,進行比較分析,也能夠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
二、幫助學生把握文章情感,利用多媒體視聽技術營造文章氛圍
小學的語文教材不僅僅文章本身具有美感,同時文章的背后也擁有著深刻的情感美。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掌握教法,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發(fā)揮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從內容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十分豐富,豐富多彩。如那些頌揚古今中外的偉人、名人的功績的文章,能夠體現(xiàn)偉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現(xiàn)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夠體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品質……對于這一切,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發(fā)現(xiàn)和挖掘,在課堂引導學生們閱讀文章的時候,配以相同情感的在線視頻或者音樂,在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把學生引領到相似的氛圍中,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美好情感。其二,從語言形式上挖掘。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形式多樣,有記敘文、散文、童話、寓言、詩歌等。有的在語言方面遣詞造句精辟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優(yōu)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其三,對文中插圖挖掘。插圖一般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生動描繪。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如人物、清潔、場面,同樣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師要善于采用各種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學生。如《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文中,可以利用電腦和投影儀把放大的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充分體會人民子弟兵為了保衛(wèi)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三、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加線下,大力開展閱讀活動
每個學生在課余時候,都有自己喜歡的書本或者文章,老師可以在班級里面舉辦一些分享類的活動。在班級進行抽簽,或者讓學生積極主動去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的文章。這些故事可以是一本書,或者是自己對最近發(fā)生的事情的一些感悟,也可以是與自己的家人發(fā)生的事情。通過與班上的學生進行交流與分享,同學們因為有了動力,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積極主動的去積累,去留意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這樣不僅積累他們的閱讀的素材,更是教會他們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圖書銀行”。每個學生向“圖書銀行”存入自己看過的書籍,并寫下自己存書的理由,誰存的書籍借閱的人最多,就給予表彰。同時,可以借助現(xiàn)在流行的社交平臺,在班級打造家校聯(lián)系群的時候,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開展讀書心得分享會,書目推薦會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看書的熱情就調動起來了。
四、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guī)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后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tài),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總之,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生往往好動,難以靜下心來安靜閱讀,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提供的海量學習資源,鼓勵學生在課堂的閱讀分享,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最后則是教師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式。在這三者兼顧的情況下,能夠使得學生的閱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基金項目:此論文系2017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WW[2017]GH089)。
參考文獻:
[1]陸小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s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