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長期以來,語文作文教學一直被當作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雖然語文作文教學受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并且得到了一些進步,但教學效率和質量依然無法得到顯著提升。教師常常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使得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缺少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地引用優(yōu)美語句,導致作文內容缺少學生的真實感情。因此,我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就需要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將語文作文教學劃分為幾個階段,并為每個階段設立教學目標,通過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第一階段:積累基礎知識
學生剛剛由小學轉入初中,語文寫作主要還停留在敘述日常的層面,因而在第一階段主要強調作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通過閱讀來達到豐富學生語文詞句的目的。但教師需要注意,不要強迫學生閱讀自己不喜歡的書,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可以不管閱讀內容的長短,不限制學生閱讀的范圍,可以是長篇小說也可以是短篇文章,甚至可以是短篇笑話、趣味知識。對于寫作經驗薄弱的初中生來說,不管是什么樣的文章內容,只要學生感興趣,都能夠使學生從中獲取一些寫作技巧,并且讓學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也能夠培養(yǎng)初中生從小對于文字的熱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體驗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樣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在進行第一階段的教學時,教師最好不要要求學生寫長篇的作文,可以布置一些有關生活感悟、讀后感、細節(jié)描寫類的寫作任務,這樣學生前期所積累的詞句才能夠得到應用,學生在將其應用后也會化為自己的知識存儲在腦海中,從而為以后的階段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嘗試各種文體的寫作
在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積累后,對語文作文每種文體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教師便可以進行第二階段的教學:有針對性地布置語文寫作任務,促使學生進行多種文體的寫作嘗試。第二階段不同于第一階段,不僅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還要求學生能夠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看法與情感,因此剛開始時,教師可以以日記寫作的形式要求學生記錄生活小事,從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情帶入其中。在學生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后,教師便可鼓勵學生以多種形式的作文題材進行寫作,從而增加學生的寫作經驗。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針對同一問題采取不同的作文題材進行寫作,這樣能夠讓學生快速熟練地掌握各個文體的寫作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此同時,在進行不同作文類型的寫作時,教師也應該采取教學手段,為學生增加寫作靈感,例如在班級里開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作文寫作大賽、校園事件報道、故事編寫大賽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機會,使學生擁有最佳的寫作狀態(tài)。而第二階段應該是這幾個階段中時間花費最長的、精力耗費最多的,需要教師花費較長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文章中的錯誤之處并糾正,因此教師也需要注意,在此過程中要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少一些批評性的評價,進而才能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三階段:寫高質量的文章
經歷前兩個階段的不斷訓練,到了第三階段學生已經能夠基本掌握各個文體的寫作技巧,優(yōu)美的詞句也能夠運用得更加得心應手,文章內容也更加豐富。因此,在最后的第三階段教師不需要在平常作文寫作的數(shù)量上對學生要求太多,更應該將重心放在作文質量上,給學生定下高標準的寫作要求,要讓學生學會更具有創(chuàng)意、獨特性地立題,在作文條件所限制的范圍內,寫出新穎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在寫作中創(chuàng)造出具有個人觀點的作文,使學生所寫的每一篇作文都有其相應的寫作價值。教師可以每周為學生布置一至兩次的寫作任務,并組織學生定期鑒賞幾篇課外讀物,具體寫作內容可以參考當前所學的語文教材進行設置,而課外讀物也最好與當前的語文課程學習相關,保證學生的作文能夠聯(lián)系教材內容,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并且教師還需注意,在每次學生完成作文寫作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評價或者讓學生互相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作文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作文中不足之處,從其他人的作文中得到更多的啟發(fā),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更加有深度、有深度、有價值的作文。
結語
總而言之,層遞式教學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教師可以將其與學生的年級相連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設定,通過一層一層的遞進式教學,來積累大量寫作素材,掌握各類文體的寫作技巧,并開發(fā)學生的寫作思維,從而打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作文結構模式化的屏障,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真正意義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