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娟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臨床治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2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組,共14例;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共14例。觀察療效并比較。結果:兩組比較,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視力改善明顯較優(yōu)(P<0.05),治療后6例視力> 1.0,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組僅為4例;治療有效率明顯較高(P<0.05),分別為92.86%、78.57%,差異顯著。結論: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療效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青光眼;白內障;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2
青光眼主要是指患者眼內壓力過大,并呈現(xiàn)出不斷升高趨勢的一種眼病,青光眼是導致患者失明的主要病種。在臨床中,眼內壓力過大會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癥狀以及產(chǎn)生不同的病因[1]。一般情況下,患者眼壓如果持續(xù)上升,會導致視功能以及組織受到損傷,致使視野縮小,視力下降。如果患者治療不及時,則會導致失明。現(xiàn)如今,臨床中治療青光眼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術后易引發(fā)白內障并發(fā)癥,對患者眼部康復有所影響。筆者為了探討此類患者的有效治療方式,對于我院近年來收治的患者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6年0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28例,按照不同治療方式進行分組。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組14例20眼,年齡(63.49±2.03)歲;女8例,男6例;最大者77歲,最小者42歲;青光眼類型屬激素性者2例,閉角型8例,開角型4例。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14例21眼,年齡(62.79±2.18)歲;女6例,男8例;最大者78歲,最小者41歲;青光眼類型屬激素性者3例,閉角型8例,開角型3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散瞳,給予表面麻醉,并開瞼,鞏膜隧道作一切口,呈直線型,角膜緣的后方約2mm處直至內側1mm,將黏彈劑注入,撕囊及分離等操作同研究組,分離晶體核后使用圓匙脫出,并將皮質抽凈,常規(guī)植入人工晶狀體,抽凈前房戮彈劑后自閉切口,不給予縫合。
研究組:術前給予患者驗光、測視力、測量人工晶體度數(shù)、測眼壓等檢查,并給予左氧氟沙星和雙氯芬酸鈉滴眼液滴眼。選擇鹽酸丙美卡因,濃度位5%,作表面麻醉,于10點位置,使用穿刺刀避開濾過泡作一角膜切口,于3點位置作一角膜緣輔助切口,將黏彈劑注入前房內,如患者伴虹膜粘連,則給予鈍性分離;分離之后將娩核打開,吸注皮質,于囊袋和前房中注入粘彈劑,同時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狀體。隨后將隧道角膜緣內小梁組織切除,同時將虹膜周邊切除,通過熱灼對結膜瓣進行粘合。手術結束后常規(guī)應用地塞米松、妥布霉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并擴瞳治療7天[2]。
治療前后,分別測定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組與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視力,比較視力恢復及治療效果。
1.3 療效標準 無效:患者經(jīng)相應治療后,視力較治療前無變化,視力仍<0.3;好轉:患者經(jīng)相應治療后,視力較治療前基本改善,視力0.3-1.0;有效:患者經(jīng)相應治療后,視力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視力>1.0。治療有效率=好轉+有效。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及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視力改善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組視力改善情況優(yōu)于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視力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
2.2 兩組療效比較 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治療有效率高,詳見表2
3 討論
青光眼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性白內障的因素有很多,對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和秩序造成了直接影響。有文獻報導其發(fā)病率約為35%[3]。青光眼術后白內障可能為自然發(fā)生,也可因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或加速其發(fā)展。主要機制與房水動力學改變房水成分的改變及虹膜被切除后釋放的特殊蛋白溶解酶有關,同時亦與青光眼手術前后的炎癥反應有關,所以抗青光眼術后白內障手術的原則是既要保證白內障手術順利完成,使患者獲得較好視力,又要維持正常的眼壓,這兩點是手術成功的關鍵。青光眼濾過術后白內障因存在眼組織結構的改變,故使白內障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幾率增加,原手術切口位置及結膜濾過泡影響白內障手術切口的選擇,淺前房、小瞳孔及虹膜后粘連均使手術空間變小,影響手術操作[4]。
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晶狀硬度高,體積相對較大,給予超聲乳化時需提高超聲能量,確 保白內障有效震碎,然而,較高超聲能量可灼傷角膜內皮細胞,術式選擇有一定顧慮?,F(xiàn)階段,各種新型乳化設備不斷更新及完善,能較完善的控制超聲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促進效果,并減少組織傷害,保證治療安全。在視力恢復方面,對照組恢復有效率78.57 %,而研究組恢復有效率92.86%,后者較高,表明治療有效、可靠。綜上,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治療青光眼術后并發(fā)白內障,效果滿意,臨床需重視。
參考文獻
許巖,王文革,范小榮.青光眼聯(lián)合白內障手術的效果觀察與護理配合[J].護理研究,2010,10(15):1368-1370.
徐明軍,許明月,聯(lián)合手術對于青光眼白內障患者的眼壓恢復作用觀察[J].常規(guī)醫(yī)療與康復醫(yī)學,2014(06):32.
姚科 ,吳仁杰 ,許雯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折疊式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青光眼小梁切除術[J].中華眼科雜志 ,2010,36(5):330-333.
劉明濤.30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30(28):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