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清 李泳龍
摘 要:音樂教育往往是開展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而對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等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也是音樂學科欣賞教學當中的主要內容。音樂欣賞具有著較強的層次性及階段性,是對音樂的一種審美直覺、審美體驗、審美升華等,對于學生音樂能力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較強的作用。因此,本文將探究在中小學階段,通過音樂欣賞教育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對教師的有效教學發(fā)揮借鑒價值。
關鍵詞:音樂欣賞;審美能力;培養(yǎng)途徑
所謂的審美能力,就是指人們評價美、欣賞美的能力,其中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判斷力、審美感受等。欣賞教學是中小學階段音樂課程當中的主要內容,其實施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并使其在欣賞的過程中真切的感受到音樂的價值及魅力所在,以為其綜合素養(yǎng)的強化奠定基礎。因此,身為一名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這一教育內容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yǎng)這一能力,以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推進作用。
一、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現狀分析
首先,是傳統(tǒng)的音樂授課模式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音樂教育實施的最終目的不單單在于讓學生獲取到音樂技能及音樂知識,還應培養(yǎng)其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但是,由于音樂并不是教育體系的重點學科,導致很多學校并沒有對音樂課程投入一定的重視,并將課時設置為每周1~2節(jié),甚至還會出現被其他教師占用等現象,導致音樂教育無法發(fā)揮出其本身的價值。
另外,從現階段的授課情況上看,教師所實施的音樂教育也過于追求表面形式,就只是將音樂課視為了唱歌課,只是要求學生學會幾首歌。其實,唱歌就只是音樂課程當中的一部分內容而已,如果只是單純性的傳授學生歌唱技巧的話,那么將會阻礙學生審美能力及音樂素質的提升,不但無法突顯出學生們的主體位置,也很容易使學生走入誤區(qū)。
其次,社會環(huán)境也給學生們的審美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信息應接不暇,這些信息以計算機、手機、電視、電腦等多種媒介進行了廣泛性的傳播,致使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不僅拓展了其知識視野,也對其知識面起到一個拓寬的作用。
但是,信息技術在帶來諸多優(yōu)勢的同時,也使一些不良思想、信息等有了更大的傳播空間。由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并沒有形成較強的自我意識及判斷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這對音樂教育及審美教育的實施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二、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一) 設置音樂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要想讓欣賞教育的有效實施,來使學生們的審美情趣得以提升,首先,在授課的過程中,音樂教師一定要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授課觀念,對欣賞教學加以必要的重視,并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致的激發(fā),從而將學生帶入到一種忘我的情境中去,使授課目標得以全方位的達成。一首歌曲能否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們的欣賞興趣,往往是由學生對其的熟悉度所決定的,對于一些耳熟能詳的曲目,學生自然會產生學習興致,并不知不覺的進入到欣賞情境當中去?;诖耍魳方處熢陂_展欣賞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們設置音樂情景,來更好的達到提升其審美能力這一最終目的。
例如,在欣賞《婚禮進行曲》這一曲目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的應用現代技術,來為學生們播放一段相關的音樂視頻,從而快速的增強學生的熟悉程度,將視頻內容及歌曲思想加以充分的結合,最大化的調動起學生們的視覺及聽覺,強化體驗感,使其審美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顯著的提升,保障授課目標的達成。
(二) 發(fā)揮聯(lián)想能力,深化理解程度
每個人的經歷及知識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產生不同的感知,對于音樂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音樂教師在開展欣賞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理解及感受,并要為其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在這一環(huán)境下,依據音樂的旋律及內容等展開聯(lián)想,更好的掌握音樂作品的思想及情感,使自身的審美能力得以持續(xù)性的強化。
例如,在欣賞《梁?!愤@一曲目時,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進行鑒賞,充分的體會音樂內容及旋律,與此同時,最大化的展開自身的想象能力,在腦海中呈現出相應的畫面。比如,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學生就可能會感受到蝴蝶飛舞、百花盛開的情景,而還有的學生則會聯(lián)想到梁祝間的故事,被其真摯的愛情所打動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曲目的理解程度,也能夠使其綜合素質及審美情趣得以增強,使最終的授課效果得以雙重的提高。
(三) 掌握主題思想,落實教學要求
每一首音樂歌曲的背后都蘊含著創(chuàng)編者們豐富的情感及思想,這就是曲目的主題,體現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所以,要想真正的欣賞一首歌曲,就一定要掌握其創(chuàng)作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其主題思想,達到最終的欣賞目的。
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的過程中,在最開始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講解一下該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最大化的加深學生對其的理解及了解程度。但是由于歌曲背景離學生們的生活背景有著一段的距離,難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致,在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主題相同的流行樂,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的審美情趣,保障教學要求的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這一教育內容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們的審美情趣,也能夠對其心靈起到凈化和啟迪的作用,無論對于學生的人格塑造,還是健康成長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作為一名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一定要實施好這一教育內容,并要充分的利用身邊的授課資源、授課手段等,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從而使學生們更好的欣賞美、欣賞音樂,保證最終的授課目標得以最大化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黃宇紅.審美教育中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技巧探析[J].藝術評鑒,2017(2):132-133+151.
[2] 雷琨,楊施敏.高校音樂欣賞課與音樂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26-27.
[3] 吳耀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學音樂欣賞教學之我見[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5(36):312-313.
作者簡介:劉菁清,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共和街小學;李泳龍,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