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強
摘 要:后進生的轉化是每位教師都不陌生的話題,后進生的轉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令人棘手,卻又不得不面對。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教育、轉化好每一位后進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村初中的后進生又有其地域及家庭環(huán)境的特殊性,給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因此,教師既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運用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理論,增強與后進生交流、溝通的藝術性,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做到嚴慈相濟,正面引導。
關鍵詞:初中教學;農村后進生;措施
一、初中后進生的特點
要轉化后進生,首先應該由表及里,全方面地了解后進生。教師要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究查其形成的內在原因,從而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點。
1.對“后進生”這一稱謂存在厭煩情緒。自尊心人皆有之,表現(xiàn)不好、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很敏感,自尊心較強。初中生對“后進生”這個概念有極大的恐懼感,一旦定格為師生眼中的后進生,他們便一反常態(tài),精神頹廢,情緒低落,給轉化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2.叛逆心理強。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平時對學生的關心無微不至,對學習成績的期望值過高,這類學生一般情緒緊張、易躁、易怒,容易導致成績下滑。他們的情緒波動大,疑懼心理加重,往往把教師對他們的批評教育看成“穿小鞋”“套近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發(fā)泄對象,郁悶在心,久而久之,索性充耳不聞或者直接破罐子破摔,為實施轉化教育設置了無形的障礙。
3.對學習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對學習成績不重視。初中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許多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層次較低,對子女的學習關心不夠,更談不上文化氛圍和家庭熏陶。因此,這類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態(tài)度不夠端正,不重視學習成績。對這類學生教師很難找到轉化的切入點,難以形成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合力,轉化難度較大。
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教師在充分掌握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后,做到胸中有丘壑,方能制訂出切實有效的轉化措施。
1.喚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是做好后進生轉化的首要工作。后進生的成績普遍較差,長期遭到同學的歧視。他們對教師的教育存在抵觸情緒。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自尊心,無藥可救。恰恰相反,他們也許擁有其他學生所沒有的特長,只是由于成績差一直被埋沒。因此,轉化這部分后進生最重要的是用愛心喚起他們的自尊心,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關愛、呵護他們。
2.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對于基礎差而自暴自棄的后進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一點點的進步都要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們,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授之以“漁”,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有些學生平時遵守紀律,聽課認真,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但成績卻總落在后面,究其原因是學習不得法。對這部分后進生,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他們加強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他們的自學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當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后,成績便會一躍而上,變后進為先進。
4.持之以恒,耐心輔導。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立竿見影,轉化后會有反彈。對其反彈要進行科學評價,褒其優(yōu)貶其短,使他們從思想上徹底認識自己的錯誤。耐心中滲透著教師的誠意和毅力,是支撐后進生攀登的梯子。后進生的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要持之以恒、有耐心地幫助他們制訂可行的補習計劃,再輔以思想上的教育,相信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索
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f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學習,很好地轉化后進生。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第二,精心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分層布置作業(yè),不搞一刀切。第三,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統(tǒng)攬全局,適當照顧后進生。第四,講究談話藝術。和藹可親的語言,猶如春風化雨,可融化后進生心中的“堅冰”,可滋潤后進生的心靈,打開學生的心扉,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一定要深入研究,做到因人而異;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和素質,只有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才會落到實處,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德均.點亮“后進生”心中的一盞明燈[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2).
[2]劉華娟.淺議如何轉化初中數(shù)學后進生[J].考試周刊,2015(17).
[3]唐素鳳.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后進生轉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