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 徐雁教授應邀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開設講座,通過分析名著提出了“新讀書主義”的閱讀選擇,并從“一本書主義”角度透析了“懸疑解疑式讀書法”“結(jié)網(wǎng)式閱讀法”“提綱挈領式讀書”的涵義,倡導人們要樹立以“讀無字書,悟有字理”為中心的大閱讀觀,讓閱讀所得與人生實踐達到一種“知行合一”的思想境界。
關鍵詞 徐雁 閱讀法 文津講壇 知行合一
分類號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4.005
Abstract Professor Xu Yan was invited to give a lecture at “Wen Jin Forum”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In the lecture, Professor Xu puts forward the reading choice of “New reading doctrine” by analyzing masterpieces,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suspense resolving reading method”, “net-style reading method” and “sketchy-style reading”from the angle of “One-bookism”. He advocates that people should set up a great reading view centered on “Reading a wordless book, realizing the words”, making the income from reading and life practice to achieve a ideological realm that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Keywords Xu Yan. Reading methods. Wenjin froum.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2017年10月,秋陽杲杲時節(jié),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徐雁先生應邀來到位于北京文津街的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面向讀者和聽眾,開展了一場題為“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選擇與幸福追求” 的講座。講座伊始,徐教授在大屏幕上解讀了波蘭畫家吉斯凱·尤科(Jacek Yerka) 的一幅繪畫作品:由書墻圍筑起來的一個“知識水潭”,意謂人類歷史文明之所以長流不息,是在于“知識水潭”永不停息地供給著“源頭活水”,閱讀,尤其是讀古今名著經(jīng)典、中外好書佳作,乃是啟源之鑰;書桌前那盞發(fā)出暖黃色的燈光的臺燈,則營造出一種靜夜讀書的氛圍,讓人不禁想到“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詩句,啟迪著人們惜時、惜緣、惜福;至于書墻下、臺燈旁的閱覽座,或是提示人們應在業(yè)余時間靜心讀書,開卷有益。
1 基于“新讀書主義”觀點的閱讀選擇
在講座中,徐教授通過講析臺灣知名經(jīng)濟學家、出版家高希均先生的名著《閱讀救自己》,闡述了“新讀書主義”觀點:不再僅僅為了應付學??荚嚭蜕鐣蜆I(yè)而讀書;要減少讀書的“強迫性“,增加讀書的“寬廣度”;要多讀那些“非專業(yè)”的、在當下看來似乎沒有實用價值的“閑書”。須知,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人生學習的起點是讀“一流書”,人生歷練的過程是做“一流人”,人生奉獻的高峰是構(gòu)建“一流社會”。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币蚨藗兊拈喿x方式,以及具體的讀物,必須是要有所選擇的。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既要面對人類文明發(fā)展歷程中積淀下來的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又要面對每年海內(nèi)外出版的新書刊,因此,只有把自己的鑒書慧眼與品書慧心相結(jié)合,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力”,進而提升個人的“閱讀率”。
徐教授認為,那些字里行間大力倡導和積極弘揚“真”(真實、真誠)、“善”(善意、善舉)、“美”(美麗、美好)、“和”(和解、和平)、“健”(健康、健美)的文章和書籍,那些經(jīng)過社會空間和歷史時間雙重檢驗過的好書名著、佳作經(jīng)典和美文,才可稱得上是人世間“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精神食糧”。按照高希均先生對于“一流書”內(nèi)涵的概括則是:傳播現(xiàn)代知識和理念的書籍,富有創(chuàng)意并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意的書籍,故事感人且具有啟發(fā)性的書籍,具有實用價值的書籍,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書籍,記錄人類杰出成就的書籍,探索人類心靈世界的書籍,提倡人間長情與大愛的書籍。讀者選書時,完全可以自己來參考這些價值準則,做出自己的讀物選擇。
2 “一本書主義”的三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法
徐教授在講座中熱忱地分享了其在經(jīng)年閱讀實踐基礎上總結(jié)出的一套易學易用的閱讀程序,即由“一本書主義”出發(fā),到刨根問底的“懸疑解疑式讀書法”,再到旨在追求博學廣聞的“結(jié)網(wǎng)式閱讀法”,最后實現(xiàn)由博返約的“提綱挈領式讀書”。
以錢鐘書先生的長篇小說名著《圍城》為例,徐教授先深入剖析了男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軌跡,揭示其雖聰明卻不肯用功學習,最終在風華正茂的三十而立之年,本應大展宏圖的年紀,卻成為了一個“沒有夢,沒有感覺”的人,進入了“人生最原始的睡,是死的樣品”。究其根本原因, 是因為方鴻漸游手好閑,無所用心,先后留學倫敦、巴黎、柏林,卻總是“興趣頗廣,心得全無,隨便聽幾門功課,生活尤其懶散”,其人生注意力從來就沒有放在求知識、做學問上,缺少鉆研精神,在學業(yè)上從不知難而進,逆流而上,而是在不斷轉(zhuǎn)學科乃至轉(zhuǎn)學校(最后的所謂“哲學博士”文憑,還是花錢向子虛烏有的美國克萊登大學買來的假學位) 的投機取巧中度過,最后自己為未來的職業(yè)失意、人生失敗挖下了“大坑”??梢姡粚W無術造成了他無可轉(zhuǎn)圜的悲劇命運。徐教授的解讀,意在說明讀者應從一部經(jīng)典作品中,細讀深思,去解讀和感悟出蘊涵在白紙黑字背后作者所要表述于世的深刻人生見解。所謂“說話聽聲,鑼鼓聽音”,要注意提高自己聽取弦外之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本領,這是“閱讀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
所謂“懸疑解疑式讀書法”“結(jié)網(wǎng)式閱讀法”,即是要明白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解答自己心頭困惑,為自己的人生迷津指路。因此,要“讀書得間”,善于發(fā)現(xiàn)書本中的疑問,善于帶著自己的人生疑問去開卷讀書,在閱讀過程中注意細節(jié),勤于思考,從書里書外尋求有益的思維線索。根據(jù)“讀書始覺知識淺,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然后知不足”及“缺什么,補充什么”的學習原理,那么,隨著閱讀—辨疑—感悟的深入,閱讀范圍不斷拓展,閱讀層次不斷深入,一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學識體系也就在這種”結(jié)網(wǎng)式讀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這也是“閱讀力”不斷提升的重要標志之一。
“提綱挈領式讀書法”的要訣是在于能夠由博返約、言簡意賅地道出或?qū)懗鲎约旱淖x書心得。以看小說為例,既貴在能夠明白作品“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基本創(chuàng)作原理,又懂得“生活,往往比小說世界更加精彩”的人世間道理,這樣才不會把小說誤會認為真實的世界,也不會僅僅當其為虛構(gòu)的故事,而是能深刻認識到,在作家的生活提煉、想象虛構(gòu)、乃至夸張渲染的背后,其實都蘊含著活生生的社會事實,在白紙黑字中隱藏著作家的人生智慧,這需要讀者用自己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慧心去領悟,如果能夠把這種發(fā)現(xiàn)和領悟?qū)懴聛戆l(fā)表于世、與人分享,那就跨入到“提綱挈領讀書法”的善境了。
3 樹立以“讀無字書,悟有字理”為中心的大閱讀觀
只有將閱讀所得與自己的人生實踐結(jié)合起來,思考之、領悟之、踐行之,才能發(fā)揮對于人生的積極指導意義。否則,就真是在做徹底“無用的”閱讀了。在這一點上,徐教授特別倡導一種融會“知行合一”思想的大閱讀觀,即堅持“讀有字書,識無字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物皆書卷,天地閱覽室”和“從無字句處讀書,與有肝膽人共事”四項原則,將“讀有字書,悟無字理”與“讀無字書,悟有字理”兩種閱讀與思考方式有機結(jié)合起來,從而逐漸提升自身的“智商、情商、膽商”和“知識、學識、見識”,豐滿助力人生啟航的翼膀。
徐教授基于“大閱讀”理念,提出了三種踐行此理念的做法。其一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法,即通過精讀一本好書,真正體會到“綠滿窗前草不除”“起弄明月霜天高”的讀書之樂,進而喚起“讀萬卷書”的熱情。在深入挖掘一本好書的內(nèi)涵時,將其中的知識融入自己的血肉,應用于自己的生活,促進學識與閱歷的融合。其二是“讀人物傳記、得人生啟迪”法,即多閱讀一些名人傳記,從傳主那里汲取人生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動力,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輝煌人生。其三是“看名著影視,得人生啟迪”法,即借助觀看由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劇,深入原著,提高自己得文藝鑒賞能力,從中獲得人生啟迪。
總之,徐教授認為,通過開卷讀書,尤其是閱讀好書佳作、名著經(jīng)典,“讀有字書,悟無字理”,再在“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理念導引下,通過“讀無字書,悟有字理”“從無字句處讀書,與有肝膽人共事”這一系列由表及里、由窄而寬的閱讀行動,人們足以逐漸確立起自己為人處世做善事的價值觀,尤其是“近朱者赤”“開卷有益”的精神文明功用。
在聽眾互動環(huán)節(jié),徐教授耐心解答了提問者的各種問題。他說,讀者,尤其是學齡兒童和少年務必要緣訂書林,心系閱讀,警惕不要被“娛樂化閱讀”綁架,要拜名著經(jīng)典為良師,與好書佳作結(jié)為密友,通過“深閱讀”和“深思考”,讓知識、學識和膽識成為自己的人生名片,鋪就堅實的人生坦途,開創(chuàng)錦繡的人生前程。
參考文獻:
徐雁.讀書的來路與人生的前程:以嚴云林主編《我的讀書故事》為中心[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8):
1-6.
徐雁,蔡思明.時代理念·人文內(nèi)涵·專業(yè)主義精神:論“學習型館員”與“學習型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2011(05):3-8,90.
徐雁,李海燕.全民閱讀知識導航[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