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淵,潘杰財
(1.溫州市公安局 刑偵支隊刑科所,浙江 溫州 325000;2.樂清市公安局 刑事科學技術大隊,浙江 樂清 325600)
現(xiàn)場勘查檢驗是刑事偵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命案現(xiàn)場勘查中,化學試劑的使用必不可少。對于血跡的顯現(xiàn)有多種方式,氨基黑、聯(lián)苯胺、無色孔雀石綠、無色結晶紫、熒光黃、魯米諾、酚酞等試劑已被世界各國警方廣泛應用?,F(xiàn)有的潛血顯現(xiàn)試劑,都有不安全(如毒性大、易燃)和有損檢材(如影響DNA分析)等較嚴重缺陷[1][2]。摩納哥藍星公司和法國里昂第一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酶與生物分子工程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fā)的藍星潛血顯現(xiàn)試劑,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基層工作中,藍星試劑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因而研究藍星試劑的使用方法、藍星試劑對血液的有效反應濃度以及使用過程中可能導致假陽性反應的干擾因素,將會為現(xiàn)場勘查工作帶來實質(zhì)幫助。
“藍星試劑”是一種已獲專利、功能強大、全新的潛血顯現(xiàn)試劑,理論上不論血液是否被稀釋、新鮮抑或陳舊(干的,甚至是變質(zhì)的),都能被檢測。其顯現(xiàn)原理是,藍星試劑與血紅細胞中的鐵離子反應,在暗環(huán)境下發(fā)出430納米的強烈藍光,并持續(xù)數(shù)分鐘。此時用普通的35mm照相機就可以記錄,并且對同一處血跡,可重復使用,不影響之后的DNA分析。但一些洗滌劑、氯、涂料、油漆、銅、含鐵代謝物的植物(如苔蘚、百里香、蘚類的樹)以及含鐵的土壤等可能與藍星試劑發(fā)生假陽性反應。
1.熟悉和掌握藍星試劑的配制過程、噴顯方法,觀察熒光效果并拍照記錄。
2.使用藍星試劑對幾種常見承痕體上不同濃度的潛血樣本進行顯現(xiàn)試驗,觀察記錄熒光反應情況及特點,確定其對血液的有效反應濃度。
3.確定藍星試劑的假陽性反應干擾因素,區(qū)分不同干擾因素(家用洗滌劑、銅、苔蘚等)產(chǎn)生的熒光特點,便于在現(xiàn)場予以甄別。
實驗器材和藥品:血液樣本、藍星試劑、FOB(法醫(yī)血液特異性試劑條)、噴霧瓶(霧化)、燒杯、移液器、塑料的封口試管、尼康D300數(shù)碼照相機、翻拍臺、快門線、硬紙板、報紙、紙巾、毛巾、原木板、玻璃、瓷磚、銅、苔蘚、84消毒液、各種洗滌劑等。
實驗環(huán)境:室溫暗房。
1.實驗血液的配置
用移液器分別量取血液和水,配制成以下液體:原濃度血液、10倍稀釋(血液體積∶水的體積為1∶9)的血溶液、100倍稀釋的血溶液、1000倍稀釋的血溶液和10000倍稀釋的血溶液,并分別存放于封口塑料試管中待用。
2.實驗樣本的制作
分別選用硬紙板、報紙、紙巾、毛巾、原木板、玻璃、瓷磚等客體模擬可能出現(xiàn)現(xiàn)場血跡的承痕體,用不同濃度的血溶液分別在承痕體上制作血跡樣本,每種濃度在各承痕體上制作三份樣本,并陰干保存。
1.血溶液預實驗
為保證各濃度血溶液中血液成分的有效性,用FOB(人血紅蛋白金標檢驗試劑條,測試的范圍為稀釋400~40000倍的血溶液)分別對各個濃度的血溶液進行測試,確定有效,以便后續(xù)實驗比較FOB與藍星對各個濃度血液的靈敏度差異(如圖1、圖2)。
圖1 FOB試劑條
圖2 用FOB試劑條測試各個濃度的血溶液
2.配備藍星試劑進行預實驗
按照說明書配制藍星試劑。將兩粒藍星藥片置入事先裝有純水的噴瓶中,搖晃3至5分鐘使藥片完全溶解??梢钥闯觯渲煤玫乃{星試劑在亮環(huán)境中呈黃色,而在黑暗環(huán)境中則自帶輕微的藍色熒光。
用配置好的藍星試劑溶液對樣本噴顯。在暗房中使用藍星試劑對各種承痕體上的樣本分別進行預實驗,噴顯距離大約10至50cm,確定藍星試劑與血液反應的有效性與熒光效果,同時記錄使用數(shù)碼照相機的相關參數(shù)。
經(jīng)過預實驗,明確了藍星試劑的配制方法和與血液反應的熒光效果,對熒光的顏色、強度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明確了在噴顯的過程中,距離10至20cm為宜,并控制噴顯的次數(shù)和頻率,避免造成水分過多形成洇散;同時確認數(shù)碼相機的照相參數(shù),尼康D300相機(F3.2,曝光4s),應在翻拍臺上固定相機和調(diào)焦后進行拍照。
3.對新鮮的實驗樣本進行藍星試劑的顯現(xiàn)
根據(jù)預實驗確定的操作參數(shù),用藍星試劑分別對各客體上實驗樣本噴顯,通常在10至20cm的距離噴1至2下后發(fā)出藍色熒光,并保持幾秒后漸漸消褪,1分鐘后完全消失,在實驗中應及時用設定好的照相參數(shù)拍照記錄(如圖3、圖4)。
圖3 硬紙板上的10倍血溶液樣本
圖4 圖3血溶液樣本噴灑藍星試劑后的顯現(xiàn)情況
4.用藍星試劑顯現(xiàn)一個月的陳舊血液樣本
將各承痕體上的實驗樣本置于干燥室內(nèi),常溫保存一個月后,用藍星試劑顯現(xiàn)如圖5、圖6分別為常溫干燥一個月后的白毛巾上原血樣本和10倍稀釋血溶液樣本,及其噴灑藍星試劑后的顯現(xiàn)情況。
圖5 白毛巾上原血樣本及顯現(xiàn)情況
圖6 白毛巾上10倍稀釋血溶液樣本及顯現(xiàn)情況
5.干擾項實驗
為確定藍星試劑的假陽性反應干擾因素,根據(jù)藍星試劑說明材料中的假陽性說明,觀察不同干擾因素(銅、瓦片上的青苔、84消毒液、洗衣粉、肥皂、玻璃液、洗手液等)的樣本經(jīng)藍星試劑顯現(xiàn)后產(chǎn)生熒光的特點。
將84消毒液、玻璃液、洗手液取適量分別加水稀釋后裝入塑料試管中保存,肥皂、洗衣粉分別溶解在塑料試管中保存,苔蘚用清水濕潤后保持新鮮,另選取一段干凈的銅管。使用棉簽分別蘸取待顯溶液,再以藍星試劑噴顯,并用數(shù)碼相機記錄效果。
經(jīng)測試,F(xiàn)OB試劑條的測試結果為:原血溶液十分鐘才完全展開,但是沒能與試劑條反應,結果無效;10倍稀釋的血溶液展開較慢,需要5分鐘左右,經(jīng)用不同品牌的FOB進行三次測試后,結果都呈陰性;100倍稀釋的血溶液展開較快,呈陽性;1000倍稀釋血溶液展開快,結果呈強陽性;10000倍稀釋的血溶液展開非???,結果呈強陽性(如表1所示)。根據(jù)FOB的說明材料,F(xiàn)OB的有效檢測范圍為100至10000倍稀釋的血溶液[3]。
預實驗中用藍星試劑對各承痕體上不同濃度的血溶液樣本進行顯現(xiàn),其顯現(xiàn)結果明顯:
表1 FOB試劑條對各種濃度血液的測試結果統(tǒng)計
1.對各承痕體上的血溶液痕跡,均能穩(wěn)定顯現(xiàn),并呈明顯藍色熒光。
2.在原血溶液的顯現(xiàn)試驗中,藍色熒光非常明顯。但是在紙巾、白毛巾等滲透性客體上,血液較厚實的部位呈現(xiàn)明顯的“邊緣效應”,即邊緣顯現(xiàn)明顯,痕跡中央的熒光反應相對較弱(如圖7所示)。
3.10倍稀釋的血溶液顯現(xiàn)熒光反應分布均勻,且熒光強度最大。
4.100倍稀釋的血溶液顯現(xiàn)熒光反應較弱。
竹子是僅次于海草的第2大固碳植物。3年生竹子的固碳量要比10年生的松樹或14年生的桉樹的固碳量多40%?;诖?,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發(fā)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地將竹林作為碳匯林而發(fā)展[4,12]。
5.1000倍稀釋的血溶液的熒光反應微弱,肉眼觀察白毛巾上熒光較強,瓷磚、原木板、硬紙板上非常微弱。
圖7 白毛巾上出現(xiàn)的“邊緣效應”
6.10000倍稀釋的血溶液熒光反應幾乎不可見,肉眼僅白毛巾上有非常微弱的反應,照相機難以拍攝。
實驗中對新鮮血液樣本顯現(xiàn)后發(fā)現(xiàn),滲透性強的客體上“邊緣效應”較明顯;10倍稀釋的血溶液,顯現(xiàn)熒光均勻且強度最大;隨著濃度降低,熒光強度也逐漸降低,1000倍稀釋的溶液中,熒光強度基本微弱;10000倍稀釋的血溶液樣本,基本不可見熒光反應,相機無法捕捉,肉眼仔細觀察可在白毛巾上發(fā)現(xiàn)十分微弱的熒光,結果如表2所示。
相比新鮮樣本,藍星試劑對陳舊樣本顯現(xiàn)產(chǎn)生的熒光強度較弱,另外承痕體滲透性越強,顯現(xiàn)熒光越弱,結果如表3所示。
在不同的干擾因素下藍星試劑的熒光特點中,氧化性強的84消毒液假陽性反應強烈,銅和洗衣粉的反應微弱,青苔的反應熒光幾乎沒有,結果如表4所示。
通過對整個實驗結果的記錄、統(tǒng)計和分析,可歸納出藍星試劑對幾種常見承痕體上不同濃度血液的顯現(xiàn)規(guī)律:
2.通過用藍星試劑對各承痕體上不同濃度的血液樣本進行顯現(xiàn),結果表明藍星試劑對各種客體上的血跡都能較有效地顯觀熒光反應,濃度越高,熒光強度越強,保持時間越長;濃度越低,熒光強度越弱,保持時間越短。但在1000倍稀釋的實驗樣本中熒光強度非常微弱,幾乎難以發(fā)現(xiàn)。
表2 藍星試劑對各客體上新鮮實驗樣本的顯現(xiàn)結果統(tǒng)計表
表3 藍星試劑對各客體陳舊樣本的顯現(xiàn)結果統(tǒng)計表
3.針對新鮮實驗樣本的顯現(xiàn)結果表明,原血濃度的樣本普遍能產(chǎn)生較強烈的熒光反應,滲透性強的客體如紙巾和白毛巾,其血液樣本因水分散失較快,所以顯現(xiàn)結果呈現(xiàn)“邊緣效應”;各種客體上的血溶液在稀釋100倍之后,顯現(xiàn)的熒光效果就開始變?nèi)酰♂?000倍時只有硬紙板和白毛巾可以觀察到熒光反應,稀釋10000倍時只有白毛巾上可以觀察到很微弱的熒光。
表4 藍星試劑對幾種干擾因素的假陽性反應情況
4.針對陳舊實驗樣本的顯現(xiàn)結果表明,陳舊血液樣本的顯現(xiàn)熒光效果略弱于新鮮樣本的顯現(xiàn)熒光效果;稀釋1000倍的血溶液樣本,熒光反應已經(jīng)非常微弱。另外,各種客體上原血的“邊緣效應”明顯,這是由于原血的水分散失后會形成類似于“結痂”的壓域,藍星試劑難以迅速滲透進去,因而形成“邊緣效應”,多次噴顯后,“邊緣效應”消失。在硬紙板和玻璃表面,由于其滲透性弱和表面張力的影響,稀釋100倍和1000倍的血液也部分形成了類似的“邊緣效應”。
5.對產(chǎn)生假陽性反應的干擾因素實驗中,強氧化性的洗滌劑熒光反應較強。銅的反應弱,青苔的反應不明顯(可能跟青苔的品種有關)。另在青苔顯現(xiàn)的過程中,藍星試劑溶液有滴狀聚集顯現(xiàn),也呈現(xiàn)輕微熒光(有效的藍星試劑在黑暗條件下自帶輕微藍色熒光)。
本次實驗模擬了現(xiàn)場不同承痕體上的血液經(jīng)藍星試劑顯現(xiàn)的熒光反應情況,以及不同濃度血溶液的熒光反應效果,粗略檢驗了藍星試劑顯現(xiàn)血溶液的最小濃度極限值;另外也測試了導致假陽性結果的常見干擾因素所產(chǎn)生的熒光。通過實驗的實際操作,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FOB試劑條測試不同濃度的血液預實驗表明其與血液有效成分反應的靈敏度非常高。同時,藍星試劑對不同濃度血溶液樣本的顯現(xiàn)規(guī)律與FOB對這些樣本的顯觀規(guī)律不同,說明兩者的顯現(xiàn)原理不同。另外,藍星試劑存在導致假陽性的干擾因素,因此在案件現(xiàn)場搜尋隱性血液的應用中,要通過FOB對可疑熒光斑跡進行人血確認檢驗。
2.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藍星試劑的顯現(xiàn)效果隨著血液濃度的降低而減弱,并且藍星試劑在血液稀釋1000倍的時候基本達到極限,大部分客體的顯現(xiàn)熒光效果已非常微弱。對同一承痕體同一濃度的血液樣本,新鮮樣本的顯現(xiàn)效果好于陳舊樣本的顯現(xiàn)效果。
3.不同承痕體間的顯現(xiàn)效果存在一定差異。白毛巾的效果最佳,玻璃、瓷磚、硬紙板次之,報紙、紙巾、木板最差。
4.通過實驗的實際操作,總結以下幾個注意點:(1)藍星試劑配制好后,要及時使用,通常半小時后,其效果開始減弱。(2)黑暗條件中熒光反應更明顯,但全黑環(huán)境卻影響操作,難以控制噴頭方向、噴嘴距離和噴量。(3)藍星試劑的使用過程中,噴距大約10~20cm較合適,太遠噴得太散,熒光反應不強,太近噴的范圍太小,水量太大,容易使客體過于潮濕。(4)藍星試劑本身在暗環(huán)境下帶有微弱的藍色熒光,因此,在噴顯過程中要注意噴量,避免在客體表面形成水珠,導致誤判為小點狀血痕。
[1]張金,葛大勇,白艷平,等.氨基黑顯現(xiàn)常見客體上潛血足跡研究[J].刑事技術,2009(4):11-13.
[2]龔嘩成,吳禮飛.四氯四典熒光素顯現(xiàn)血手印的實驗[J].刑事技術,2009(3):61-62.
[3]Marchant B,Tague C.Developing finger prints in blood:a comparison of several chemical techniques[J].Journal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200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