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奇鋒 王潤平 張軍亮
摘 要:目的 通過蘭州市高中學生的肥胖成因及影響因素分析,為預防高中學生的肥胖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 運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蘭州市高中二年級學生的肥胖成因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果 體育鍛煉時間不足是導致高中生肥胖的主要原因。結論 在預防和控制青少年肥胖相關行為時應考慮家庭、飲食和運動等因素,并重視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和學校需盡早開展預防青少年肥胖行為發(fā)生的綜合性健康教育。
關鍵詞:肥胖 學生 回歸分析 成因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8(c)-0010-02
近年來,青少年的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xù)升高。我國2014年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肥胖引發(fā)高血壓、高血脂、自閉癥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危害比正常人高2.9~3.2倍,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蘭州市作為西北地區(qū)重要的工業(yè)基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的流行趨勢大幅上升。為此,本研究通過對蘭州市高中學生的肥胖成因研究,從根源上找到蘭州市高中學生的肥胖原因,探索預防、防治青少年肥胖問題的干預模式,提高中學生身體健康水平。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蘭州市四區(qū)(城關區(qū)、七里河區(qū)、安寧區(qū)、西固區(qū))選取教學環(huán)境、學生背景相似的8所高中學校,采用以班級為單位的隨機整群抽樣方法,以全部在校的高二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769人,占54.5%;女生642人,占45.5%,平均年齡154歲。為確保研究的順利進行,在調查前對相關學校、學生和家長進行培訓,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
采用與調查對象、家長訪談交流的方式,了解調查對象的學習、生活情況、生理和心理反應。
1.2.2 人體指標測量
使用儀器運用標準測量方法準確測量受試對象的身高、體重和腰圍等各項身體形態(tài)指標,各項指身體標測量3次,取平均值。
1.2.3 肥胖評價標準
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計算公式為:體質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2(m)。分為正常(BMI=18-25)、超重(BMI=25-30)和肥胖(BMI>30)3個標準。
1.2.4 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總共發(fā)放問卷1401份,回收1400份,回收率為100%,經過篩選,確定有效問卷1390份,有效率為99%。
1.2.5 統(tǒng)計分析法
運用Matlab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2檢驗、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分析等進行相關因素的分析和統(tǒng)計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肥胖學生父母的基本情況調查
蘭州市高中學生發(fā)生肥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遺傳因素,同時父母親的學歷和家庭收入影響了學生的成長。父母的學歷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學生更容易發(fā)生肥胖。父母親文化程度在初中、高中和大專的肥胖人數(shù)比例較大,高達11.4%~13.4%,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肥胖學生飲食情況調查
蘭州市肉制品、油炸食物較多,而蘭州市高中學生和家長在飲食方面沒有重視,容易發(fā)生肥胖問題。蘭州市肥胖學生的飲食搭配不合理,零食、飲料、甜品以及油炸食品和肉類等高熱量的食物攝入較多。在吃零食和吃早餐上男、女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
2.3 肥胖學生上、下學交通方式調查
蘭州市高中學生每天上下學的交通方式有步行、坐車和騎車3種。其中坐車的人數(shù)最多,占40.6%,肥胖的檢出率也最高,達到了78.7%。坐車上下學的肥胖學生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也是引起小學生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肥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基本情況調查
蘭州市肥胖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可以從肥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肥胖學生校內、外體育鍛煉時間兩個方面調查研究。
2.4.1 肥胖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動機的調查
蘭州市肥胖高中生以取得好成績?yōu)閯訖C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最少,男生占9%、女生占11%,肥胖檢出率最高,男生85.1%,女生82.2%;以興趣愛好為動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最多,男生占48%,女生占41%,肥胖人數(shù)檢出率最低,男生2.2%,女生8.9%,有顯著性差異(P<0.05)。
2.4.2 肥胖學生每天校內、外的鍛煉時間
肥胖學生校內、外每天運動時間幾乎為0的比例高達81.6%,正是由于肥胖高中學生每天運動時間的不足,導致了肥胖的發(fā)生;同樣說明隨著高中學生肥胖程度的增加,體育鍛煉時間減少,肥胖學生愈加“懶惰”,形成惡性循環(huán)。隨著運動時間的加大,肥胖學生比例明顯減少。運動時間在30min以上時肥胖率明顯降低,說明30min以上的運動時間對減肥有顯著地效果。運動時間在20~60min時對肥胖學生的體重有明顯影響(P<0.05)。
2.5 肥胖學生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分別以曾經肥胖、現(xiàn)在肥胖和過度肥胖為因變量,以不愛運動、愛玩游戲、喜食甜食和睡眠時間(<5h、5~7h、>7h)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愛運動、愛玩游戲、喜食甜食和睡眠時間不足更容易發(fā)生肥胖;不愛運動和愛玩游戲容易導致肥胖學生持續(xù)肥胖,喜食甜食和睡眠時間不足容易引發(fā)肥胖。
3 討論
蘭州市高中學生肥胖人數(shù)較多,肥胖率達到27%,嚴重影響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高中學生肥胖的原因包括家庭遺傳因素、飲食結構不合理、體育鍛煉時間不足和不良生活習慣等,需要引起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學生在肥胖的預防和干預上要做到飲食上合理膳食搭配,盡量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在上、下學的交通方式上盡量以走路為主;加強體育鍛煉,運動時間在20~60min時對肥胖學生的體重有明顯影響,中學生每天的持續(xù)鍛煉時間應在30min以上;同時,應注意控制體重,肥胖學生每天校內、外運動時間幾乎為0的比例高達81.6%,不愛運動的學生由“曾經肥胖”到“現(xiàn)在肥胖”的學生更容易發(fā)生肥胖(OR=5.68,95%CI=4.20~7.36),防止因發(fā)生肥胖導致運動困難造成的肥胖程度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控制游戲時間,保證每天有足夠的運動量;保證中學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7h),防止免疫功能失調、內分泌系統(tǒng)失調;改善中學生不良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有效的預防和干預中學生肥胖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GB/T31778-2014,兒童青少年發(fā)育水平的綜合評價[S].2014.
[2] 張?zhí)斐?西部民族地區(qū)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 岳莉,李佳樾,何莉.甘肅部分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5,36(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