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高年級詞匯教學中,根據(jù)該年段的詞匯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該年段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增、挖、借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詞匯,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小學高年級;詞匯教學
【作者簡介】徐建(1982-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港學校,中小學一級教師。
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今教學界熱議的話題。就英語學科而言,核心素養(yǎng)主要有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下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方向。
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詞匯教學的理念也在不斷變革。新版譯林小學英語教材,剔除了原先的詞匯板塊,將詞匯和故事板塊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在具體語境中學習和使用單詞的理念”。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又給詞匯教學提供了新的著眼點。不過,小學各個年段詞匯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不同,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上,也應該各有所側重。本文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闡述在小學高年級詞匯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創(chuàng)”真實語境,立足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新課程標準(2011)》中指出:詞匯的學習應該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同時,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故事板塊,為詞匯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語境。這些語境均來自于生活。然而當今時代日新月異,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高年級的學生對這些變化中的時事新聞、社會熱點和流行元素等都非常感興趣,而這些卻是教材無法及時體現(xiàn)的。所以,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利用圖片、多媒體等各種元素,創(chuàng)設出充滿時代感的“真實”語境,讓教材與生活實現(xiàn)“無縫對接”。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更好的養(yǎng)成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還能幫助他們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體驗生活、感悟生活。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上第七單元的話題是談論周末活動。在進入課文教學之前,我們通常會讓學生圍繞周末活動進行Brainstorm式的討論。在教學本單元的時候,正值冬季,霧霾天氣多發(fā)。筆者將“周末活動”與“空氣質量”對接,分別給出了空氣質量優(yōu)良時和空氣質量不佳時的活動建議,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所提供的空氣質量指數(shù)展開Brainstorm,說一說該情況下可以從事的周末活動。學生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分享各自周末的活動經(jīng)驗。
這一語境的創(chuàng)設,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鏈接,將英語學科與科學學科融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表達欲望,豐富了表達內容,提升了表達能力。
二、“增”燒腦環(huán)節(jié),升級傳統(tǒng)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新課標》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薄坝⒄Z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p>
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引人深思的的問題或活動,非常容易產生探究的欲望。為此,教師可以給常規(guī)的教學活動設置障礙,增加燒腦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的激情,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其思維品質。值得注意的是,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抽象邏輯思維在學生的思維方式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所以在增設燒腦環(huán)節(jié)時,應該更關注分析、推理、判斷等高級思維的發(fā)展。
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第七單元的grammar time,學生需要學習“use…to”的用法。新授之后,在操練該詞組時,有教師設計了造句練習,讓學生用“wood”和“use…to…”造句。此時,學生只需將已知短語用剛學會的公式“use sth. to do sth.”去套用即可,屬低級思維。筆者則給該練習增加了燒腦成分,進行了變裝升級。給學生提供兩個看似不相關的詞匯,如“wood”和“eat”,讓學生用“use…to…”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學生勇于挑戰(zhàn),積極思考,答案豐富多彩。比如:We use wood to make fire. We use fire to cook nice food. We eat nice food. 再比如:We use wood to make chopsticks. We use chopsticks to eat.
該活動的設計,給常規(guī)的操練增設了思維障礙,增加了詞匯操練的內容,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促進了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三、“挖”文化內涵,拓展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新課標》指出“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游戲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國際意識?!?/p>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蘊含在語言的各個要素當中。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要素,必然體現(xiàn)著某種文化的內涵。因此,在高年級詞匯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詞匯蘊含的文化內涵,通過對它呈現(xiàn)、解釋和對比,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tài)度、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鑒別能力,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譯林版小學英語五下第八單元要學習四個和生日有關的詞組a birthday cake,eat noodles,have a party和play games。通過課文的學習,筆者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人物蘇海,蘇陽和麥克的生日信息和生日慶祝方式,接著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人物生日活動的不同之處:Su Hai and Su Yang eat noodles, but Mike have the birthday cake. 然而,大部分學生對生日當天eat noodles并沒有太大感觸,因為從他們出生開始,他們的生日慶?;顒泳褪莈at a birthday cake。筆者給學生分享了自己小時候過生日吃面條而不吃生日蛋糕的情形,介紹了中國傳統(tǒng)生日面的寓意,同時引導學生比較現(xiàn)在的生日和老師過去生日的差異,最終得出結論:“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ultures, but the world cultures are merging together.”
在對“eat noodles”和“eat a birthday cake”的討論和比較中,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生日活動和當今的生日活動產生了自己的理解、判斷和評價,在對“eat noodles”的文化內涵進一步理解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tài)度,這正是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品格”的體現(xiàn)。
四、“借”文本語境,指導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策略”是《新課標》的五項課程目標之一,“學習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四項內容之一。從“學習策略”到“學習能力”的演變,進一步突出了學會學習的重要性,學生不僅需要在學英語、用英語的過程中使用學習策略,而且需要形成學習英語的能力,為自主學習和可持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詞匯教學內容,更要關注學生的詞匯學習,從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能力方面給學生以更多的指導,幫助學生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學習能力。
教材文本,為詞匯學習提供了語境,也為詞匯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下面,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上第二單元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在Story time版塊,出現(xiàn)了很多表示天氣的詞匯:windy, cloudy, sunny, rainy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天氣類詞匯的構成規(guī)律:名詞+y,培養(yǎng)學生利用構詞法學習、復習、記憶詞匯的能力。
在Grammar time版塊,羅列了很多不規(guī)則動詞過去式:became, brought, could, flew, went, saw, took等。對于小學生來說,不規(guī)則動詞過去式的記憶相當困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將形似的單詞進行歸類,降低記憶難度,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類加強詞匯記憶的能力。
在Cartoon time版塊,出現(xiàn)了一個生詞“l(fā)ost”,文中人物Bobby說:I lost my kite,接著Bobby敘述了“l(fā)ost his kite”的經(jīng)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這段經(jīng)過的閱讀,猜測“l(fā)ost”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猜測詞義的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處于初始階段,教師需要在課堂內外,借用合適的資源,利用適當?shù)姆绞?,對他們加以引導,幫助他們不斷積累方法,為他們在日后的英語學習中逐步形成英語學習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在小學高年級詞匯教學中,根據(jù)該年段的詞匯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該年段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增、挖、借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詞匯,進而提升他們的素養(yǎng),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錢希潔.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故事教學[J].江蘇教育,2017 (49):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