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品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地不斷發(fā)展以及投入力度的加大,一些地區(qū)的學校體育事業(yè)獲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然而在教育硬件條件不斷改善的背景下,有的地方體育教育事業(yè)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性并不高,不利于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綜合體能素質的有效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可以以比賽作為平臺,促進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如何以比賽作為平臺提升小學的體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 體育競賽 以賽促教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60-01
一、小學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1.早操和課間操的開展現(xiàn)狀
早操和課間操是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相關的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中能夠開展早操活動的學校占據了85%,但是學生在其中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在早操和課間操的組織形式上,大部分都是采用全體集中進行的方式,能夠以班級作為單位,開展組織的形式比較少。參與兩操鍛煉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住校生,具體的內容則是廣播體操和跑步,很少有涉及到其他的體育鍛煉內容。
根據具體的現(xiàn)場調查發(fā)現(xiàn),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課間操都是按照半軍事化的要求來進行具體組織,從而使課間操缺乏相應的生機和活力。大部分學生在課間操完成之后都會立即回到教室,很少有學生繼續(xù)從事其他體育鍛煉,不能達到大腦疲勞的消除作用,呈現(xiàn)出事倍功半的效果。
2.班級體育鍛煉的開展狀況
班級體育鍛煉是以班級作為單位開展鍛煉的一種組織形式,在班級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可以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很好地完成課外的體育作業(yè)。在小學中開展班級體育鍛煉的情況并不理想。
根據相關的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在小學,根據課程的安排每周都會有1.5次的班級體育鍛煉,每次的時間是一個學時。從時間的長度來看,這個時間比較短,在小學,能夠自主開展班級體育鍛煉的學校并不多,大多數(shù)班級的體育鍛煉變成了集中上課或班會的形式。即使有部分學校能夠開展班級體育鍛煉,那么其中的體育內容也會較多地受到教師的限制,導致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的自主性沒有得到有效地提升。
在對學生的調查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喜歡程度是比較高的,對于班級體育鍛煉也是有著比較高的期待的,他們認為班級體育鍛煉的項目比較多樣化,同時在組織形式上也比較靈活,因此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這對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體育興趣和習慣的培育來說非常有效地。但是從體育鍛煉的時間上來說,他們的班級體育鍛煉時間遠遠低于國家教育部所頒布的要求--小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樣化的,有的學生是走讀學生,在上學和回家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時間因素也會制約班級體育鍛煉的開展。有的教師認為班級體育鍛是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和不可控制性,為了學生的安全禁止這些班級體育鍛煉的開展,即使允許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也做出了比較大的要求。
3.課余運動訓練的情況
對小學課余各類運動隊的類型以及受訓的情況進行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運動隊的主要類型一般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一些運動隊,例如:田徑隊和各類傳統(tǒng)的球賽隊伍。雖然大部分的學校都能夠開展一些課余的體育訓練,特別是在民俗體育訓練中都能夠積極地組織和開展,但是整體的訓練狀況卻不盡人意。能夠開展常年訓練的學校并不多,并且這些學校一般都是縣級以上的學校,學校的各方面條件相對比較成熟,同時在師資力量上也有著比較充足的補給。在一些鄉(xiāng)鎮(zhèn)的學校能夠開展體育鍛煉的并不多,這方面的原因,大多數(shù)是受到了辦學條件的制約。在課余運動訓練中,很多學校沒有能夠通過一些積極的形式,例如:比賽等為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幫助,從而導致體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不高。
二、以賽促教,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果
1.提高認識,擺正體育精神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
體育競賽是一種以比賽作為促進機制開展的體育鍛煉,在這種體育競賽模式中,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競爭意識的提升,從而使學生能夠對體育鍛煉的愛好更加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應該深刻地了解到體育競賽的作用,對傳統(tǒng)不夠重視的觀點進行改變,并且把體育競賽的理解程度進行提升,不要將其束之高閣,降低競賽的門檻,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此外,學校的職能部門要制定出明確的體育競賽目標和任務,確保這些體育競賽能夠得到有地開展,保證學生能夠積極的參加課外的體育鍛煉,利用競賽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競賽觀和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為了能夠使小學體育競賽能夠呈現(xiàn)出更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在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上下功夫。在體育運動的內容選擇上,要確保傳統(tǒng)體育項目和一些新型的體育運動進行有效地結合,通過這些體育的內容來引發(fā)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的興趣。只有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正確的培養(yǎng),并且樹立起正確的體育觀念,才能使課外體育競賽更好地開展,從而促進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3.以賽促練,豐富比賽的形式和內容
對體育競賽來說,要想更好地使它的建設得到發(fā)展,就需要豐富體育競賽的內容和具體的形式,降低進入體育競賽的門檻,使更多的學生能夠參與到體育競賽中,從而通過比賽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積極開展課余的體育鍛煉,有效地促進他們身體素質的提升。特別是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一些比賽的形式可以進行更好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從而使體育競賽的精彩性更加突出,更好地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在以賽促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比賽設置的合理性,不要將其當成一種過于專業(yè)的體育競賽來進行,要切實地從學生的成長角度來進行設置和合理地安排。
三、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之間的競爭,而人才之間的競爭依賴于體質狀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小學來說,要切實立足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措施,以比賽作為主要的平臺,促進學生鍛煉效果的提升,提升體育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文硯.體育教學技能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研的價值探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4(2).
[2]熊萍萍.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推進體育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4(12):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