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明
摘 要: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屬性,也具備人文性屬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兼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同時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情感性、形象性與生動性。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可以實踐調查的方式,積極對當前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進行理性探索,并結合教學實踐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教學建議,以使語文教學更好地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性;理性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0-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26
在我國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語文學科教學雖然經歷長期的發(fā)展,但過于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語文的人文性并未得到重視,這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能熟練運用語文知識來表達自己對生活與事物的感悟。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動下,語文的人文性教育被逐漸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始發(fā)揮重要的作用。語文的人文性在其內涵來看,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語言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感情與思想,二是語文教學中所展現(xiàn)出的人文精神,三是語文教學中強調學生所獨有的生命價值的獨特性。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開展人文性的理性探索具有積極的意義。下面,筆者對此淺談幾點見解。
一、語文教學人文性的理性探索
(一)人文性與工具性兼顧,領會人文內容
語文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因此,在實踐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工具性,還要引導學生領會人文內容,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首先,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完成語文工具性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并熟練用以實踐,另一方面也要彰顯人文性,注重學生的理解、表達與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文化性”。其次,教師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工具性教學與人文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了解并非每堂課都要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最后,教師自身要真正領會“人文性”的內容,進而在實踐教學中做到“收放自如”。即在具體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人與尊重人,以人為本,突出文化性,找到切合點,選擇有效的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科學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以使語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有效優(yōu)化課堂,創(chuàng)設人文環(huán)境
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適的人文氛圍。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趣味性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致力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鼓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還必須始終以飽滿熱情的情緒開展教學,采用適當的幽默語言提升師生間的溝通效率。
(三)自我提升,加強人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體現(xiàn)人文性需要教師自身具有足夠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進行自我提升,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并將這種學習的態(tài)度與精神傳達給學生,給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加強自身信息素養(yǎng),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并對教學過程中進行總結思考,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進而加強自身修養(yǎng)。
(四)深入了解學生,給予人文關懷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語文人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并給予每個學生鼓勵與賞識,積極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亮點,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鼓勵,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傾聽,認真聽取學生的真實想法,并尊重學生的想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困難和困惑,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此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并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層次化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為實現(xiàn)適合自己的目標而迸發(fā)力量。語文教師在語文的人文性教學中,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課本劇場”“誦讀古詩”“辦手抄報”“書籍閱讀”等。
二、教學實踐過程分析
語文教學中的人文課堂實施方法和方式多樣化。下面,筆者以教學過程的視角,從三個層面對語文人文性課堂進行實踐分析。
(一)闡釋文本,構建和諧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語文教師需要先對該堂課的課文進行闡釋,并結合文本內容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和情境,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并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然后對人文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包括文本整體分析、文本內涵分析、文本精神分析、文本感悟分析等。然后,教師應結合分析結果,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兩個板塊,一是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文本朗讀,并在朗讀之后表達自己的感悟與情感,二是將感悟與情感進行書面表達,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與互評。之后,語文教師對文本進行總結性描述與評價,最后引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比如讀后感、續(xù)文等。
(二)主體探究,動態(tài)生成課堂
在語文的人文性課堂中,自主探究至關重要,關系到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因此,對于這個教學過程,語文教師需要堅持“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認真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然后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教學任務,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及時反饋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總結,然后結合問題重新生成問題情境,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直至學生完成自主探究學習。整個過程是動態(tài)性的課堂,使學生在不斷的自主探究中感受到語文獨特的情感,進而促使學生形成豐厚的內心情感。
(三)自主學習,構建民主課堂
在語文教學的人文課堂中,不僅僅包括第一課堂,還應包含第二課堂,即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之后的課外時間,語文教師同樣可以通過項目、任務、問題等開展第二課堂的自主學習。但在開展第二課堂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構建民主課堂氛圍,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樂趣與知識。第二課堂不像第一課堂那樣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因此在開展第二課堂學習時,語文教師可結合第一課堂的學習情況,制定層次性的任務,并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方式與學生實現(xiàn)交流溝通,使每個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完成階段性的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 任珊瑚.語文教學應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J].吉林教育(綜合,2016(3).
[2] 劉朋.人文性——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
[責任編輯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