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花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看語文教學的優(yōu)劣,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本身語文水平的高低。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農村學校在地域方面的優(yōu)勢,以生活為源頭,以教材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農村學生;作文;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6-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6.08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相信每一位語文教師對此要求都已爛熟于心,可具體操作起來卻有相當?shù)碾y度。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已近三十年,雖說在作文教學方面進行過多次探索,但總覺收效甚微?,F(xiàn)將自己的微薄之見提出來和同仁探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農村的中學作文教學改革也風起云涌。但由于近年來農村家庭結構變化、學生思想觀念變化等原因,學生作文不但沒有長進,反而有逐年下滑的趨勢。對此,我們如果不采取對策對癥下藥,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的差距將越來越大。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農村學校在地域方面的優(yōu)勢,走出校園,貼近生活,將課本所學與經歷所感融為一體,來提高寫作的水平。
一、用好教材,把教材作為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催化劑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指出:“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興趣。”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完全做到了單元整合,特點鮮明十足,力圖通過單元整合,提供一種解讀作品的門徑,即分析作品的方法。教材每一單元有一個主題,該單元的四篇課文主旨都以此為中心,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生命禮贊”,開篇《貓的故事》講述動物中偉大的母愛,這是對單元主題的具體闡釋;第二篇《最后一片葉子》是對單元主題的延伸,講述用自己生命點燃別人即將熄滅的生命之火的事;第三篇《滿腔熱血已經沸騰》講述兩位共產黨員在洪水威脅面前,舍己救人的故事,這是對單元主題的升華;第四篇《孔孟語錄三則》則是對這一主題的歸納總結。每篇課文各有側重又一脈相承,將"生命"這一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文質兼美的文章,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讓學生既借鑒其主題,又模仿其寫法,以課文為依托來架構作文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嘗到寫作的樂趣,做到有感而發(fā)、產生共鳴。
二、佳作示范,把范文作為鼓勵學生喜歡寫作的沖動劑
作文難,難于上青天。學生之所以會有這種畏懼心理,關鍵在于教師沒有帶他沖破第一道難關,即良好的開端。我的做法是從七年級開始,盡量每次作文都提供一兩篇范文。范文可以是名作,也可以是教師親自寫作,還可以是上幾屆學生的作品。如學完第五單元之后要求學生以“生命”為話題進行習作,待學生審清題意后,教師利用大屏幕展示兩篇例文和一些好的開頭;此時學生正陷入絕境,教師的這一舉動猶如雪中送炭,學生頓時茅塞頓開,雖作文水平參差不齊但都按要求完成了本次作文,心里很輕松。
三、活動引領,把成功樂趣作為學生堅持寫作的興奮劑
(一)親歷生活,注入寫作“活水”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葉圣陶說過:“寫作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中學生喜歡五彩繽紛,厭惡死氣沉沉,適當?shù)臅r候帶領學生到校外參觀文化古跡、瞻仰烈士陵園、聽名人報告或講座,不僅能夠緩解學習壓力、增長見識、豐富閱歷,還可以為今后寫作積累素材。寫作不再是無本之源,無米之炊了。我們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教師也可以用這些機會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例如在組織學生參加區(qū)域無垃圾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參與法制宣傳、為敬老院老人獻愛心等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在活動的同時要求他們積極觀察整個活動過程,用創(chuàng)作的思維去看人看事看景看物,從而在腦海中積累素材、構思主題。活動結束之后回學校進行交流探討,運用自己的語言將活動的過程描繪出來,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二)佳作賞析,體驗成功愉悅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自我的欲望,即成就感。我們與其苛求抱怨學生碌碌無為,還不如抓住學生的這一個性心理,定期不定期把優(yōu)秀的和有進步的作品展示出來,加上教師熱情洋溢的鼓勵詞和一些中肯的建議,這定會在學生中產生廣泛的回應。當看到自己潛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和教師一大段紅色評語時,學生內心肯定會像吃了蜜糖一樣,喜不自禁。
(三)活動引領,積累作文素材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教師合理開發(fā),他們的聰明才智會無限制地發(fā)揮。因此,教師要精心為學生搭建寫作的舞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勞動的價值,享受成功的愉悅,從而激起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學校度過,教師要將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活動作為指導學生練筆的內容。比如說,學校每年都會開展各種文娛、體育、文化等方面的競賽活動,班級也利用班會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讀比賽等活動。學生參加比賽的激情,比賽中精彩激烈的場面,都是寫作的最好素材。開展一些和寫作相關的活動,如課本劇表演、話劇演出、寫作沙龍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經常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這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一個很好途徑。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農村初中作文教學水平,迫切需要語文教師大膽地探索實踐,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出發(fā),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熱愛寫作,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永遠地成為過去。
參考文獻:
[1] 劉桂萍.如何讓中學生愛上作文[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6).
[2] 陳素晴.讓學生愛上作文——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4(12).
[責任編輯 萬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