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娟 劉新蕾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并有主動識字的學愿望”。筆者依據(jù)《課標》的要求和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識字現(xiàn)狀,認識到我們不應該依靠簡單的重復、枯燥乏味的認讀和大量抄寫來要求學生完成,而是要加強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識字的效率。其教學方法主要體現(xiàn)為:第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第二,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識字;第三,識字與寫字教學相結合;第四,將識字與聽、說、讀、寫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識字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1
一、識字教學的概述
什么是識字?艾偉曾給出一個經典的解釋:所謂識字者,謂見形而知聲、義,聞聲而知意形也。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講,
識定是要求學生記住漢字的音、形、義,并讓這三個因素相互交流,使神經聯(lián)系過程可以在任何一方進行。具體來講,識字就是指在漢字的音、形、義之間建立起六種聯(lián)系:
聽見字音,就知道該字音所代表的漢字的字形。如聽見別人說“你真棒!”,就知道“棒”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是個“木”,右邊是個“奉”。
聽見字音,就知道該字音所代表的意思。如聽見別人說“你真棒!”,就明白別人在夸自己做的好。
看見字形,就知道該字的讀音。如在看書時,看到“棒”,就知道讀音是“bàng”。
看見字形,就明白字義。如在看書時,看到“棒”,就知道是“好,厲害”的意思。
想表達一個意思,能寫出字的字形。如得知兒子考了一百分,父母想表揚兒子做得好,能寫出“棒”。
想表達一個意思,能發(fā)出字音。如得知兒子考了一百分,父母想用一個字表揚兒子,就會發(fā)出“bàng”這個讀音。
因此,識字的過程就是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聯(lián)系的過程。
一直以來,認字教學忽視了人文因素的教學,一味地強調識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識字教學往往與單調、無趣聯(lián)系在一起,結果是高消耗低效率。主要表現(xiàn)為字音的教學時教師直接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書出來,然后讓學生拼讀字音,閱讀字音準確無誤后寫出字形,讓學生將拼音和漢字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認讀,再擦除拼音,讓學生只看字形來讀準字音;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和綜合漢字的組成部分,并熟悉漢字的筆畫、筆順和偏旁部首,最后達到掌握字形的目的;詞義教學比較復雜,常用來將生字和其他字連成詞語來解釋并進行造句,并使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它的意義。在此之后,要求學生們多方面的抄寫和默寫,以達到鞏固讀寫能力的目的。
二、識字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方法
1.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
知義形,想義知音形”,才算真正掌握了。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會讀能認知其義,做到“見形知音義,聞音文本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并讓他們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感悟字詞的意義,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感受,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受,尊重個體差異,努力讓每個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體驗成功。語言環(huán)境中的識字還包括堅持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大型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陶行知先生說過:“文字只是生活的符號,要與生活連結在一起?!?因此,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結合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會有許多現(xiàn)成的實物,如門、窗、講臺、黑板、瓷磚、電視機等,這些都觸手可及。我們可以在這些物品上貼字卡,如mén門、diàn shì jī電視機……這樣可以通過引讀來進行拼音教學,下課后也可以進行隨機抽查。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也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識字興趣。
2.通過課外閱讀來鞏固識字
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但怎么做才能不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呢?根據(jù)教學經驗得出: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鞏固識字。每周吟誦詩詞,從教材選讀和語文課外閱讀及各類兒童課外讀物中選讀文章,延伸閱讀,讓學生在新的語言材料和學生以前所認識的字詞再次認識與理解。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積極性,我們也經常舉辦諸如朗讀、講故事、表演課本等比賽。實踐證明,閱讀不僅能鞏固詞匯,而且能在閱讀過程中達到很高的識字水平,達到了多識字和早閱讀的目的。
3.將識與寫教學相結合
現(xiàn)在中小學生的作業(yè)本上大量錯別字的出現(xiàn)就是源于學生只識不寫的弊端,大多數(shù)學生憑借頭腦中對字的印象給漢字“瞎戴帽”、亂組詞,鬧出一些笑話。我們的學生對我們的母語語言的掌握竟然不如的短短幾年英語的教學。這使得我們教師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寫字教學更有效呢?我認為應從重視課堂寫字教學開始抓學生的書寫。第一,觀察聯(lián)想,感知字形美。觀察是了解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應首先指導學生觀察漢字的形狀,并找出漢字在該領域的位置。在引導觀察中,如果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漢字加以聯(lián)想,激活漢字的字形,漢字將深深扎根于學生的思想之中。第二,歸類識字,加強音、形、義的聯(lián)系。第三,評價鼓勵,提高書寫質量。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形式的評價,如教師評、學生互評和自評相結合。在評價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寫得不夠好的學生進行再次講解,指導他觀察,示范寫,領悟后再次進行書寫。對寫字作業(yè)進行評論也是很重要的,并指出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4.將識與聽、說、讀、寫實踐相結合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識字教學的核心在于形成詞音、字形、意義和使用的統(tǒng)一的心理結構。在讀準生字字音的同時還應記住它的字形。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課程中強調的三種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引導學生記憶生詞時,我們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一方面,在識字教學中適時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另一方面,在聽、說、讀、寫練習中反復使用學過的字詞,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與效果。
參考文獻
[1]董蓓菲. 語文教育心理學[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胡文華.漢字教學[M] 學林出版社,2003.
[3]張琳琳. 字理識字與趣味識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