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迪
【摘 要】社會的變化和人民生活觀念的轉(zhuǎn)變給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沖擊,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教育教學所面臨亟待改變的局面。因此,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應運而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能力,巧設問題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互動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創(chuàng)新成為新的理念導向。本文就“參與、合作、探究”英語教學模式進行研討,希望能對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參與;合作;探究學習;提高有效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里所探討的是以“參與、合作、探究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對“參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認識
這里說的參與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主學習認真思考的過程。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是: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而探究學習是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融洽利于學習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是探究學習的本質(zhì)特征。參與、合作、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例如,探究學習既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他主的,既可能是個體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見,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是這三種學習方式的恰當組合,
二、更新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币粋€人的成功離不開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yǎng)興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樂學、好學、善學的境界。因此,教師教學,要精力放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
所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向題,逐步形成自我學習的能力?!皩W會學習”相對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是一個重大轉(zhuǎn)變,已成為學校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很多,從當前學生實際情況來看,在引導上應特別強調(diào)以下幾點:一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為解決問題而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特別強調(diào)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二是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產(chǎn)生興奮點,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三是注重學法指導,優(yōu)化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三、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意識,進行合作學習
教師應根據(jù)教學情況,把“活動”理解為“活”和“動”。“活”指活化或激活(activate)學生每個個體,使他們能整體或主體參與教學,“動”為行為(act),使學生每個個體或群體都能動起來參加課堂教學活動。
在課堂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予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評估方法、不同的鼓勵話語。對于好的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激勵前進,培養(yǎng)學科“領頭羊”,多說“Try、 Better 、Good、 Best”等等。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多關心、多愛護,當學生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教師要多說:“Have a try!” “Try again!” “Try your best!” “Will you please try once more?”“I think you can!”“Never mind! Think it over! ”等等。當學生積極參與時,教師切忌頻繁打斷學生,而應盡量幫助其完成參與活動,并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OK!”“Good!” “Well done !”“Very good !”“Excellent!”“Wonderful !”“Great !”等等。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學生學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學都必須要追問和考慮的。要使合作學習更具有效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分組: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但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應遵循"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既將男生和女生、學習較好的和有困難的、性格內(nèi)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學生分到一起。
2.規(guī)范操作:小組中活動角色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發(fā)言人,而中心發(fā)言人是輪流擔任的,人人機會均等。
3.明確任務: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才能開展合作學習。在Unit 12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lunch?中,我選擇了Make a Survey這一任務讓學生開展調(diào)查訪問活動。
4.形式整合:所謂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學習在實施中要與其他學習形式進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個別思考,要求學生要整理自己的思維,一有想法就寫下來,從心理上做好與人交流的準備。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合作學習。
5.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最終要讓各小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形式可以多樣化:以對話方式;以相片或圖片表達的方式;以唱歌或表演的形式;以chant的形式表述;展示合作作品等。
中學英語教學提高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是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文化需求的,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節(jié)點。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參與、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學的時效性。以上對“參與、合作探究”的討論和闡述希望能對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盧煥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6).
[2]鄭士強.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現(xiàn)象的反思及解決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4).
[3]羅朝猛.合作教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在SEFC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