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素芳
摘 要:中學生學習化學,是接觸化學世界的起點。就課程本身特點而言,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的。教師要很好地保護和利用好學生來自內心的探究學習欲望,合理科學地組織好教學,幫助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獲得掌握和運用新知識的成就感,并逐步掌握學習方法,構建學科思路。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學科思路;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3-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39
初中化學教學是學生接觸化學世界的第一站,因此對于初中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世界觀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既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于社會人的行為要求,也是現(xiàn)代人在社會中保護自己,進而探索世界的必備能力。作為接觸化學世界的起點,初中化學教學學時有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科思路的形成,對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和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
化學教學是我國義務教育中規(guī)定的重要課程,是學生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化學教育需要能夠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guī)律,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提高科學素養(yǎng)??梢?,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重點在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重在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認識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具備基本的化學知識,并以此作為唯物世界觀的基礎,學習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
初中化學具體包括五個主要的內容:一是科學探究,具體指的是科學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初中階段化學開始引入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認識物質,使學生學會基本的實驗操作、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分析的流程,這樣在學生日后的生活中,能夠對于基本的科學研究方式有所了解;第二個基本內容是身邊的化學物質,通過對于粒子、物質這樣微觀到宏觀的介紹,學生對于身邊的物質能夠有所了解,認識到不同物質不同性質的原因,從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去認識物質,了解物質的組成和轉化;第三個內容是化學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這方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學習到化學發(fā)展過程中社會的進步,認識到當今現(xiàn)代科技為人類生活進步所帶來的便利,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初中化學教學的特點也是十分的顯著,首先初中生的心智尚在逐漸發(fā)展,對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因此可塑性極強,但由于缺乏規(guī)范的科學教育,因此在化學知識的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對于化學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物質觀、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化學的社會價值觀都需要一個過程進行接受。由于初中化學的學時相對較少,學生很難系統(tǒng)的學習方方面面的化學知識,常對非課程內容中的化學實踐產生誤解。因此,對于化學課的內容需要進行批判的接受,對于課堂外的內容進行一定的介紹,有助于學生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化學知識,并且掌握科學的化學研究方法。
初中階段需要學生掌握的化學學科思路主要是基于課本,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物質組成的元素觀:學生需要認識到物質的本質是各種化學元素,在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物質的基本組成原子是不會改變的,對于原子的結構、分類、元素周期表的意義進行基本的理解,對于常見的化學物質,知道他們的分類,認識人體中所含有的各種元素,知道元素對于人體的意義。
物質構成的微粒觀:認識到所有物質都是微觀粒子所構成的,知道單質、混合物、分子、原子、離子等基本概念,知道微觀粒子的存在方式和轉化方式,學會理解化合物中不同原子的結合方式,會用元素符號,會寫化學方程式。
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化學反應是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中由于改變了分子,因此是一種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原子在一定條件下重新組合,而不同的分子在宏觀層面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化學性質。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學習,學生可以解釋許多生活中常見的化學變化,并且理解化學變化中產生的能量變化。
物質的分類觀:知道物質分類的基礎是微觀粒子的種類和組合方式的區(qū)別,學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物質進行分類。
化學的社會價值觀:理解化學對于社會的意義,對化學的發(fā)展史有初步的了解,增加對物質世界理解的基礎上,了解化學反應是如何使物質發(fā)生變化,而人類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使化學反應向人類希望的方向轉變。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掌握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反應,對于破除封建迷信和偽科學有重要的意義。在實踐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對于改善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由于缺乏最先進的化學儀器和充分的化學課堂時間,學生的科學基礎和智力水平也并不具備進行尖端化學知識學習的條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形成明確的學科思維。從教學實踐經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知識教學和學科思維的形成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自身的思路清晰,知道學生需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在當前中考不斷向能力和素質靠攏的教育現(xiàn)狀下,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
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思想上的轉變,從教師灌輸化學知識,變成學生自身對于身邊世界本質的探究。初中生尚且年少,對于世界的好奇心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調動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學打破誤解,學到新知識的成就感,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初中化學的學科思路需要從知識結構和世界觀兩方面進行努力,其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張莉娜.初中化學教學要加強對學科教學內容價值和功能的分析與把握——從“分子”一課的教學想到的[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2] 王穎.立足教材,改進教法——淺談初中化學學科的教學[J].學周刊,2015(1).
[3] 孫成林,李焱.中考試題的命制對初中化學學科思想方法教學的啟示[J].化學教學,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