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滿紅 羅昆霞
【教學過程】
一、關(guān)注生活,引出話題
師:今天上課,咱們主要是聊天,一起聊聊生活中的一個現(xiàn)象。首先請大家來看一組視頻,看完后請你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播放視頻片段:1.考試回家,媽媽將孩子的成績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2.孩子要玩具,媽媽將孩子的表現(xiàn)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3.飯桌上,爸爸指責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聽話。)
師:同學們都看得非常認真,這就是我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誰來簡單說一說?
生1:我聽到父母都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追求完美的。
師:是啊,父母一直是愛我們的,比較是希望我們更完美。還有誰來說?
生2:我看到這些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總覺得別人家孩子比自己家孩子好很多。但是我覺得這些父母應該努力發(fā)現(xiàn)孩子的各種優(yōu)點,而不是一味指責.
師(故意放慢語速,加手勢):他們是把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
生(齊):作比較。
師:比較是可以的,但是他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自己家孩子的——
生(齊):短處。
師:用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比自己孩子的——
生(齊):缺點。
師:合適嗎?
生(齊):不合適。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一個話題(師板書:別人家的孩子)——
生(齊):別人家的孩子。
師: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其實就是在把孩子和孩子進行比較。是拿人家的長處比自己的短處。這樣不恰當?shù)谋容^,我們就會越比就越——
生(齊):越自卑,越灰心。
師:對。這是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關(guān)注度很高的一個話題。
【點評:“看視頻、聊聊天”,輕松開場,新奇入課。視頻1、2、3,直面生活,引出話題;“缺點比優(yōu)點,越比越自卑、越灰心”,引導話題走向,突出重點,概述后果。
教師開課即將學生視角引向現(xiàn)實生活,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遍現(xiàn)象,當然也是多數(shù)學生的現(xiàn)實困境,并用全新的非典型的作文教學語言(完全沒有“作文課”“習作內(nèi)容”“作文要求”等話語)在看視頻、聊生活中展開問題的討論,乍一看,似乎不是作文課,恰恰是這樣使得學生輕松沒負擔,全然沒有往昔作文課的沉重感。因為所議話題大多數(shù)學生有切身感受,所以能迅速引起學生關(guān)注,并積極參與討論,且有話可說。教師將話題引導到“將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上,話題集中,避免話題過于分散而東扯西拉。】
二、反思生活,激發(fā)動機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看第二組視頻:你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來看第二段。
(播放曾廣泛流行的網(wǎng)絡漫畫“別人家的孩子”,家長將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各種比較。)
師:你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呢?
生1:我聽到了家長對孩子的責備,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好,我也想到了我媽媽,她總說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對我造成了傷害。
師:那是怎樣一件事,讓你記憶猶新?
生1:有一次考試我沒考好,然后媽媽就說那些成績好的同學考得多好,說我考得一點兒都不好。
師:媽媽是怎么樣說的?
生1:就是那種很生氣的樣子說的。
師:我們合作再現(xiàn)那個場景怎樣?現(xiàn)在請你扮演生氣的媽媽,我就是那個沒考好的你,咱倆試試?來,情景再現(xiàn)。
生1(用手指著):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別人都考了九十多分,你才考八十幾分!你是怎么學的……
(師在生1的演示下故意將頭越低越深,越低越深。其他學生情不自禁地一齊鼓掌。)
師:你看,比成績,比出了傷害!謝謝這位同學的分享,也謝謝大家的掌聲,看來很多人有共鳴。還有哪些同學能聊聊你類似的遭遇?
生2:我也經(jīng)歷過差不多的事,就是有一個培優(yōu)班,最高的考了八十多分,我只考了七十五分,然后呢,我的家長就說,別人都考了八十多分,你怎么不能像別人那樣考八十多分呢?
師:聽了以后你心里在想什么?
生2(難過地):我就是考不到這么高的分……
師:當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生2:傷心、難過。
師:大家看,比培優(yōu),比分數(shù),比出了傷心和難過。除了比考試的經(jīng)歷,還有別的方面嗎?
生3:我原來做作業(yè)做得很晚,但是有一次我在學校把每一科的作業(yè)都寫完了,那天差不多七點多我就沒有事做了。我就看起了課外書,奶奶就走過來不停地說“這么早怎么就不寫作業(yè)了?”我說作業(yè)都寫完了,她說那你可以復習啊,那么多書不看,非要看課外書,這么多作文書、奧數(shù)書……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作業(yè)寫完之后還要復習鞏固,預習新的內(nèi)容。
師:被家長這樣不恰當?shù)谋容^,你肯定很委屈是吧?(生連連點頭)我很同情你!你們有沒有這樣被不恰當比較的類似經(jīng)歷?如果有,請舉手(查看,幾乎全班舉手)——孩子們,請把手放下。(激動地)咱們班幾乎人人都有這種被不恰當比較的經(jīng)歷,看來,這真的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都被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害慘了!
師:請大家一起來聽一位同齡人的心聲吧,這是我朋友的孩子寫的日記。你看了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課件播放書信音頻片段)
一次考試,我考了84分(在班里排名還不錯),回到家,本以為會得到一點兒表揚,可是,當我回到家,迎來的是一場漫長的批評。
“怎么搞的,才考了84分,你看你表哥,次次考試不低于90?!卑职帜弥嚲砼曋?。此時的我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點兒用處,是啊,即便有一些進步,等待著我的也不是表揚,除了批評,只有批評。有時候,我會獨自來到樓頂,仰望星空:為什么我會來到這個世界上?我為什么會出生?別人家的孩子這么好,你把別人家的孩子要過來呀?
只要我做錯一點兒事情,爸爸可以罵我半個小時,我想解釋,可是沒有機會,他說我笨,什么都不會,沒有一點兒才能,只會玩,玩也沒有玩出個什么名堂來。
唉,我真想離開這個家庭。
師:誰能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1:我認為他被父母這樣比較,他非常難過,他覺得生活都沒有意義了,除了缺點就是缺點,都不想活了!
生2:我覺得,即使他考了一個比較好的成績,他媽媽也不會表揚他,也不會鼓勵他,只會批評他。
師:只會拿他跟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比較,結(jié)果怎樣?
生3:比得想離家出走,好像都想跳樓自殺了!
師(嚴肅地):看來,這種現(xiàn)象不僅普遍存在,而且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日記里的這位同學也許說的只是一時的氣話,但我要提醒大家,離家出走是愚蠢的,自殺更是愚蠢的,不負責任的,讓人鄙視的!
師:這種比較的實質(zhì)就是指責,就是傷害,這種比較的確會傷害我們的自尊,我想到了這樣一句名言。
(PPT出示,教師引讀。)
在指責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卑,在歧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冷酷,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師:你愿意你的父母繼續(xù)拿你隨意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嗎?
生(齊):不愿意!
師:你愿意繼續(xù)生活在父母這種愛的傷害中嗎?
生(齊):不愿意!
師:發(fā)脾氣,離家出走,威脅他們,這樣做能解決問題嗎?(生沉默)他們理解我們的心情嗎?
生(齊):不理解!
師:我們應該和他們好好溝通,跟他們好好談談!當面交流,雙方可能難以平心靜氣,也許會因為情緒激動而詞不達意,那可能造成新的誤解和傷害。我們不妨將要說的話寫下來,用筆來勸說他們,讓他們不要這樣胡亂比較?可以嗎?
生(齊):可以!
【點評:觀看視頻,提問: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視頻和提問加深學生的感受,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景再現(xiàn),激發(fā)聯(lián)想,形成共鳴。學生的交流深入而多樣:有個別談,有全班統(tǒng)計;有口頭交流,有書面呈現(xiàn);有現(xiàn)象描述,有危害警示。這些交流讓大家深切感受到:他們被“別人家的孩子”害慘了,并有個別學生有了“離家出走”甚至“不想活了”的念頭,給家長、給學校、給社會敲響了警鐘,揭示了隨意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的嚴重危害性,為后面的“建議”埋下伏筆,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表達(寫作)的動機,體現(xiàn)了“真作文”干預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教學理念。]
三、任務驅(qū)動,干預生活
師:那么,就讓我們用筆來幫助自己擺脫困境,用筆來拯救自己吧!六年級的學生,應該有這個智慧和能力。接下來,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為了說服他們別再把我們盲目比較,我們可以對家長說些什么?怎樣說才能說服他們,觸動他們?討論兩分鐘,現(xiàn)在開始!
(小組熱烈討論,教師巡視。)
師:為了說服他們別再把我們盲目比較,我們可以對家長說些什么?怎樣說才能說服他們,觸動他們?誰來說?
生1:我覺得應該跟他說:你不要總挑我的毛病,應該用我的優(yōu)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作比較,這樣,你也會覺得我很有用的。
師:說得好,你善于提建議。(板書:提建議)還有嗎?不一樣的?
生2:我會問問他,如果是你小時候,你爸爸媽媽拿你跟別人這樣作比較,你會怎么想?你怎么不和別的爸爸媽媽比一比呢?(眾生笑)
師:呵呵!剛才那個同學(示意角落的同學)跟你想得一樣,你們是英雄所見略同。這一招叫“以毒攻毒”,讓他們換個位置替我們想想,這是用什么方法說服?
生(齊):換位思考。
師:呵呵,真厲害??!其實,這也是“提建議”,是建議家長換位思考,理解我們的處境和感受。還有嗎?請你來。
生3: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寫在這封信里面
師:你覺得最重要的想法,最能觸動他的想法是什么呢?
生3:就是讓他明白雖然我不優(yōu)秀,但是我也努力過,被這樣比較和批評,我很灰心。
師:自己也努力過,但是受到了傷害,結(jié)果造成了惡劣的——(生3接話:后果)
師:真好!說后果、談危害。(師板書:談危害)
師:咱們班的同學真了不起!看,為了改變我們的處境,大家想到了這么多好招,知道了要說什么去說服家長、打動家長。可是——怎么說呢?比如說后果吧,怎么說更有說服力,更能觸動他們?誰來說?
生1:說后果呢,我就覺得可以用這個課堂上看到的,有一個孩子就是在家長的壓力之下,都離家出走了。
師(糾正):都想離家出走了。你很會說,你善于借助資料、借助別人的事例來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嚴重危害。你也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類似的遭遇和傷害寫出來,把危害說清楚。
師:還有不一樣的嗎?
生2:我們可以這么跟他說,孩子不可能是完美的,請不要將我和其他的人一起比。因為我們應該成長在父母的鼓勵之中,不然的話可能會被父母的那種感情(判斷)所影響,覺得自己什么優(yōu)點也沒有,渾身都是缺點,不會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只會看到缺點,更自卑,這樣就會影響我們……
師(豎起大拇指,大加鼓勵):你真會說!他說了一個關(guān)鍵詞——自卑,自卑影響我們的學習,自卑影響我們的生活。其實呀,除了這些辦法,老師還要教你們一招。想不想學。
生:想!
師:請你來讀讀這段話——
生6(朗讀):近期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81.45%的被訪小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來自父母或長輩的“語言傷害”……研究證實:家長盲目比較,會影響兒童的自尊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壓抑兒童個性。家長盲目比較,會導致家長焦慮、暴躁,并破壞親子關(guān)系。
師:你們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啟發(fā)?
生1:81.45%的被訪小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來自父母或長輩的“語言傷害”,家長盲目比較損害我們的健康,也影響家長的健康,這樣做很不好。
生2:這種“語言傷害”不只是傷害我們的自尊心,還傷害家長自己,家庭關(guān)系也會被破壞,我經(jīng)常被媽媽這樣傷害以后,就覺得媽媽看不起我,我都不怎么想和她說話了。
師:謝謝你!大家注意這個研究資料,如果用專家研究的結(jié)論告訴父母胡亂比較和隨意批評孩子的種種危害,會讓家長認識這樣做的不良后果,反思自己的不良行為。這樣說危害,會更有說服力。
師:好了,同學們,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要說服家長、觸動家長最重要的是講清道理,讓他們明白胡亂比較的危害。現(xiàn)在,我們動筆給他們寫信,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好不好?
生:好!
師:等會兒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誰的文章最能夠觸動家長,說服家長。你可以寫一個方面,也可以寫幾個方面,給你們十五分鐘,當然越快越好。
(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師(巡視,提示1):你在跟你的媽媽聊天,你在跟你的媽媽商量,你在給你的媽媽做思想工作,你要指出她的問題,說清胡亂比較的危害;你可以告訴她,怎樣做可以做得更好。
師(巡視,提示2):李明珠,學得真快,你會用事例和引用數(shù)據(jù)來說清胡亂比較的惡劣后果,很有說服力。
【點評:學生思考討論的是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也是關(guān)系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所以學生積極參與、熱烈討論。這樣熱烈的課堂氛圍說明內(nèi)容選擇典型,教師引導得當?!皹酚诒磉_”是寫作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礎(chǔ),也是作文課重要的評價標準。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是思維訓練的過程,是語言完善的過程。就本課討論的問題而言,也是讓大家明白可以從那些方面去說去寫,為達到與父母溝通的最佳效果奠定基礎(chǔ)。學生們提出各種妙招:直陳建議、換位思考、以毒攻毒等,為曉之利害,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普遍性,教師補充調(diào)查材料:81.45%的學生受到類似語言傷害。材料典型,討論充分,思考深刻,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建言(寫作)的熱情和動機,解決了“為什么寫”的問題。內(nèi)容有了,討論夠了,認識深了,情感足了,動機明了,寫就水到渠成了。】
四、評講悟法,體味生活
(生練寫15分鐘后)
師:啊,大家思如泉涌!好多同學都寫了相當長的篇幅,有些同學稍慢一點兒,沒關(guān)系,大家把筆停一停,老師會給你們時間把作文寫完的。現(xiàn)在我們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自己寫的作文片段?,F(xiàn)在請大家自我推薦吧,勇敢地上臺表達你的心聲!一段話不嫌少,兩段、三段不嫌多。誰來?
師:你是第一個舉手的,掌聲鼓勵。請在座的各位同學扮演一回父母——現(xiàn)在,你們就是他的父母了,聽他讀信時,請你想一想,這封信能否打動你,說服你?開始讀吧。
生1(念習作,情緒激動):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知道,我確實有很多的缺點,但是請你們千萬不要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要知道,有81.45%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父母或長輩的“語言傷害”!這種比較會使我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孩子,可能會離家出走!這樣的后果,只會讓父母更加傷心!
也請你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拿你們和其他大人比較,你們就是完美的嗎?你們不會羞愧嗎?再者,“別人家的孩子”同樣也是有不足的呀,那么在這方面(有些方面),肯定有人比她們更優(yōu)秀。因此,請你們多注意我的 優(yōu)點、我的進步,拿我和我自己作比較。
是的,我理解你們,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加優(yōu)秀。但是請你們尊重我,不要只看到我的缺點啊!也請你們不要攀比,這是一切噩夢的起源!
為了我,也為了一家人的幸福,請你們慎重思考。讓我們一起改進,使家庭更美好!
讓我們一起對“別人家的孩子”說再見!
師:謝謝你!在座的“父母”們,哪些地方打動了你,警醒了你,說服了你?
生2:他把后果寫得非常嚴重,而且清楚具體。
師(追問):請具體說說相關(guān)語句——
生2:比如說81.45%的小學生認為自己受到了父母或長輩的“語言傷害”。這種比較會使我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孩子,曾想離家出走。這樣的后果,只會讓父母更加生氣。這就是用列舉數(shù)據(jù)和引用資料的方法,說明了家長批評孩子的問題非常嚴重。
師:這個現(xiàn)象真是令人深思!你會用資料來說危害。你已成功打動了一位媽媽的心。
生3:我覺得要家長換位思考很好,他把家長和其他大人比較,讓家長都體會一下這樣比較是不好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他還說要家長多注意我們(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和我們(孩子)自己比較,提出了一些建議。
師:看,兩位“媽媽”都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我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看到這封信,我也被你的表達所打動。除了剛才大家說的地方打動了我,結(jié)尾你還提出“請你們慎重思考”“讓我們一起對‘別人家的孩子說再見”,也很有感染力。我覺得這是一封優(yōu)秀的勸說書信,非常棒!還有沒有要上來交流的?
生4:(朗讀作文)
敬愛的媽媽:
您好!
今天寫這封信,我只是想讓你知道:當您把我與其他孩子作比較時,您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從來沒有把您和別的父母相比。為什么別的孩子可以一回家就玩,為什么我在學校寫完作業(yè)后就不可以休息一下再學?您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多聰明,養(yǎng)了你還不如養(yǎng)一頭豬,豬都比你聰明?!蹦莻€時候我真想說:“是呀!我不如一頭豬,我比豬還笨!”
我們孩子是需要鼓勵的。每當為了得到家長們的表揚,我們都會加倍努力??墒牵鸀槭裁床荒茏屛胰缭敢詢斈??
每當我想起您一句又一句的“別人家的孩子”,每當您拿我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對比時,我就認為我是一個廢物!有時我對自己的前途意冷心灰。我,是一個廢物,什么都做不好。我的前途是灰暗的。其實您鼓勵我一次,我就會更加努力一次。
童年,是短暫的,在這幾年里,為什么不可以讓我們快樂呢?來到這個世上,我本是一只自由飛翔的鳥兒,您卻把我抓入了黑籠,請還我一個快樂童年吧!
一個對前途有點兒絕望的女孩
2017年10月18日
師:謝謝你!請各位“家長”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吧?
生1:她寫了自己的感受,對前途心灰意冷,覺得前途灰暗,這個感覺讓人很不舒服。這里寫得很好。
師:你覺得她把自己的不愉快的經(jīng)歷和痛苦的感受說得很清楚是吧?以情觸情,讓人動心。
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從來沒有把您和別的父母相比。為什么別的孩子可以一回家就玩,為什么我在學校寫完作業(yè)后就不可以休息一下再學?”我覺得這里寫得很好,也把大人們作比較,讓他們也好好想一想。這句名言也說得很有道理。
生3:他舉了例子,說了自己的經(jīng)歷,落款署名是“一個對前途有點兒絕望的女孩”,我覺得這個就能打動他們(我們)。讓我們感覺很難過,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師(語調(diào)沉重):特別不舒服是吧?你肯定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傷心難過,是不是?如果你們是父母,看了這封信,還會讓她“對前途絕望”嗎?
生(齊):不會。
師:這里還有什么地方會讓父母有所改變呢?
生4:她還要求家長多鼓勵我們,還我們一個快樂童年。
師:是的,這是他的呼吁請求,也是他的建議。
師:看了同學們的習作,聽了同學們的討論,我非常欣慰,同學們聰明懂事!知道有比賭氣、威脅、講條件、離家出走更好的辦法,那就是積極地心平氣和地溝通,它可以驅(qū)散陰霾,迎來陽光,它可以將絕望變成希望。這里我還要告訴大家,絕望、離家出走都是愚蠢的,不負責任的,令人鄙視的,絕對不該如此!我們寫信是為了換取父母的理解,不是威脅父母。你把自己的難過和感受以及痛苦的體驗寫出來就好。這也是一封很成功的勸說信,掌聲鼓勵她!
【點評:選擇用來交流評析的習作非常典型,習作的內(nèi)容和表達幾乎是對前面討論的概括和梳理,習作在表達上有理有據(jù),這說明前面的引導是有效的。評價以“是否打動了你”切入,以對父母的影響度、對生活的干預度為標準,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習表達方法,由學生在評價欣賞自己或同伴的習作中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去學習,如提建議、換位思考、用資料、列數(shù)據(jù),還有引用名言、談感受、請求、呼吁等,學生的評價深刻而全面,他們明白習作感人的重要原因是——恰當?shù)谋磉_。這比在學生動筆之前羅列一系列習作要求要好得多,那是讓學生帶著鐐銬跳舞,頂著磨子唱戲 。另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重視對學生心理的精心呵護,細心疏導,特別對用走極端的方法對抗父母的行為,教師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對學生進行了正面的引導和心理暗示,很好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引導學生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這體現(xiàn)了“真作文”研究的價值追求。】
五、強化干預,引領(lǐng)生活
師:同學們,我們的建議只針對自己的父母,也許父母暫時會有所觸動、有所改變;如果我們能找到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就可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板書:找原因)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他們?yōu)槭裁纯偰梦覀兏鷦e人作不恰當?shù)谋容^?
生1:因為他們覺得我們和別的孩子一樣,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師:實際上是怎樣的呢?
生1: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優(yōu)點,各有各的缺點,有的鋼琴彈得好,但是數(shù)學不一定好。
師: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對嗎?(生點頭)你能從父母的思想上找原因,善于思考,我非常欣賞你!針對家長思想上的問題,你給家長提的建議是——
生1:我建議要讓家長明白一個道理,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家長要多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可以拿我們的優(yōu)點和別人比,讓我們更有信心!
師:真了不起,你是一位思想者!給他掌聲!
生2:我覺得父母也是為我們好,想讓我們更加努力、變得優(yōu)秀。
師:嗯,你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很好。所以你的建議是?
生2:我建議大家理解大人的心情。當父母這樣比的時候,我會更加努力,爭取下次考得更好!
師:哎呀,你能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找原因。你的意思是,要化壓力為動力,繼續(xù)努力是吧?呵呵,你真堅強!你也是一位思想者!了不起!
生3:其實我可以用一個詞總結(jié),望子成龍。
師:望子成龍是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
生3:就是家長非常想讓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師插話:比喻要求很高,要孩子出類拔萃)可是望子成龍可能會讓孩子更加自卑,孩子反而達不到他們想要的那樣。
師: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龍成鳳”?
生3:不是,因為有的孩子不努力,比如他不抓緊時間,每天都瘋瘋癲癲,自己一點兒都沒有上進心,家長再怎么督促,自己不愿意最終也是一事無成。
師(挑起大拇指):你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原因,認為家長老這樣拿我們胡亂比較,可能是我們的確表現(xiàn)得不夠好。你還能從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為家長老這樣拿我們胡亂比較,可能是父母望子成龍,要求過高。所以,你的建議是——
生3:我的建議就是要改掉自己的毛病,自己努力,要有上進心,不能總讓家長督促自己。也請家長不要對我們提過高的要求。
師:太厲害了。既改正自己的缺點,又讓父母降低期望值,這樣父母一定會理解我們,還會改變自己的行為,你真厲害!還有比他厲害的嗎?
生4: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論文,就是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的家長一般都不自信,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希望孩子能超過別人。
師:他還希望別人擁有的一切美好,他自己也能夠擁有。他們還希望自己的夢想都能在誰的身上實現(xiàn)?
生(齊):孩子。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這樣攀比,有時候家長可能只是為他自己著想。他為了自己的面子去攀比,也把自己的壓力都轉(zhuǎn)嫁給了誰?
生(齊):我們。
師:對。因為大人壓力過大,所以我們寫信要建議他們緩解壓力;因為他們期望過高,所以我們要建議他們調(diào)整期望值……這就是要求我們能找準原因提建議,使建議有理有據(jù)。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師:同學們,如果你能按照“說現(xiàn)象、談危害、提建議”的思路,再穿插“分析原因”去勸說父母,將極具威力,也一定對家庭、社會生活具有干預影響作用!把信寫好交給父母,相信他們一定再不會隨意把你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了。讓我們用自己的筆去描述生活、干預生活、引領(lǐng)生活、改變生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吧!
【點評:“為什么比”是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議題,為什么在提了建議、完成初稿之后還要提這個問題?因為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強化對生活的干預,分析原因可幫助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從思想上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且使教學具有鮮明的層次感,從現(xiàn)象到原因,從表層到深入,從簡單到復雜,從集中到發(fā)散。這個問題是開放的,可以引導學生辯證地分析討論問題:從家長方面看,“比”既可能是望子成龍,也可能是轉(zhuǎn)嫁壓力;從孩子方面看,既有要求過高的情況,也有自律不夠的問題。因此,提出的建議也有了針對性和合理性,避免了盲目和空泛。如果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思考“比”是不是完全沒有意義?比如家長是否要通過“比”,暗示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有潛質(zhì),只是孩子沒意識到呢?再比如我們?yōu)槭裁床荒芤娰t思齊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呢?想通了這兩點,那這個“比”就成了一種激勵了!我們應該從父母、子女兩方面共同努力,消除“比”的消極因素,發(fā)揮“比”的積極因素,強化對生活的干預,這才是最令人期待的效果。
“用我們自己的筆去描述生活、干預生活、引領(lǐng)生活、改變生活、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是“真作文”的核心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