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蒞 鄧 莉
非瓣膜性房顫(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指由高血壓病、缺血性心臟病等引起,沒有風濕性心臟病、人工瓣膜置換或瓣膜修補的患者發(fā)生的房顫,對該類患者臨床上進行單聯(lián)或兩聯(lián)的抗凝藥物治療,以有效降低腦卒中事件的發(fā)生率、病死率和致殘率[1]。目前國內(nèi)運用廣泛的抗凝藥物有華法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達比加群酯于2008年在歐盟獲準上市,為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劑,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批準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顫動 (NVAF) 抗凝治療[2],本研究對 NVAF 患者,應用達比加群酯聯(lián)合氯吡格雷進行抗凝治療,以觀察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1.1 研究對象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2017年12月間某院心內(nèi)科診斷為NVAF的住院患者,按以下標準進行篩選:
1.1.1 排除標準[3]有以下情況之一者與以排除:對達比加群酯或氯吡格雷過敏者;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貧血、血小板缺乏癥者;惡性腫瘤、活動性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近6個月有過顱內(nèi)出血或接受過外科手術治療者;入選前6個月內(nèi)無嚴重的致殘性卒中,或者2周內(nèi)發(fā)生任何卒中者。
1.1.2 納入標準 年齡60~85歲,經(jīng)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為NVAF患者,采用了CHA2DS2-VASc評分系進行評分[4],入選患者血栓形成風險評估評分均≥2分且出血為低?;颊?HAS-BLED 評分0~2分)。
符合要求患者共29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服用氯吡格雷)和聯(lián)合用藥組(達比加群酯+氯吡格雷),每組146例;對照組男86例,女60例,年齡61~85歲,合并高血壓17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12例;聯(lián)合用藥組男88例,女58例,年齡60~84歲,合并高血壓19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冠心病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評分標準
對292例NVAF 患者采用CHA2DS2-VASc評分標準進行卒中風險評估,采用HAS-BLED評分標準[5]進行出血評估,評分具體標準見表1。
表1 NAVF患者抗凝治療納入評分標準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每天服用氯吡格雷片50 mg(25mg/片),每日一次,睡前服用;聯(lián)合用藥組加用達比加群酯膠囊(75mg/粒),每日2次,每次1粒,空腹或進食時服用均可。所有入選病人均接受抗凝治療3個月,隨訪觀察3個月。
1.4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和隨訪期間,每月均復查超聲多普勒及經(jīng)食道多普勒檢查雙下肢和左心房,觀察有無新發(fā)血栓形成,同時監(jiān)測治療前、治療期間和隨訪期間凝血功能的指標如凝血酶原時間(PT)、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并記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腦卒中、出血、血常規(guī)異常、肝功能異常)的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1 凝血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對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凝血功能指標的數(shù)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抗凝治療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PT、APTT、TT和IN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兩兩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的凝血功能均得到了明顯改善;聯(lián)合用藥組的指標改善情況比對照組更好,且兩組之間相關凝血功能指標的改善幅度亦有明顯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各項指標變化結果
2.2 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藥物不良反應,聯(lián)合用藥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例數(shù)、肝功能異常(AST或ALT升高)例數(shù)、血常規(guī)異常(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125~350×109/L)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n(%)
不良反應出血例數(shù)排第一位,主要表現(xiàn)在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對照組10例(71.43%),聯(lián)合用藥組14例(73.68%),兩組比較無差異,無嚴重出血(腦出血、尿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中國心房纖顫患病率為0.7%,房顫患者人數(shù)接近800萬,主要是NVAF[6]。大量研究表明,NVAF不僅會誘發(fā)多種腦血管并發(fā)癥,而且具有很高的致殘和死亡率,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便是以使用抗凝藥物治療為主,抗凝治療藥物可單用也可聯(lián)合用藥[7]。
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可抑制 ADP 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阻止由 ADP介導的Ⅱb/Ⅲa 受體活化,進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8],臨床上單用或與其它藥物聯(lián)合治療腦卒中、心肌梗死和外周動脈疾病[9-12];達比加群酯屬于非肽類凝血酶抑制劑,通過與凝血酶特異性位點選擇性結合,對纖維蛋白原裂解、血栓形成產(chǎn)生抑制作用[13],NVAF患者應用達比加群酯,不僅可以安全有效抗凝,而且出現(xiàn)血栓栓塞的風險低[14],且在應用過程中無需監(jiān)測INR,患者的依從性較高[15];在相似的血壓、年齡和INR下,使用達比加群酯能夠降低NVAF患者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率[16-17],2013 年達比加群酯正式入駐我國,批準用于成年NVAF 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預防。
本研究將292例NVAF例老年患者分成兩組,分別應用達比加群酯聯(lián)合氯吡格雷預防抗凝治療(聯(lián)合用藥組),另外一組單用氯吡格雷預防抗凝治療(對照組),結果顯示兩組治療3個月后,患者PT、APTT、TT和INR均較治療前延長,說明達比加群酯與氯吡格雷均可使NVAF患者從高凝狀態(tài)轉到低凝狀態(tài),具有有效穩(wěn)定的抗凝效果;同時聯(lián)合用藥組NAVF患者抗凝指標較對照組提高更為顯著,組間對比有明顯差異。本研究中兩組藥物不良反應較多表現(xiàn)在出血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上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輕度出血,通過相應對癥處理后出血均能緩解消失,說明在NVAF患者中使用抗凝藥物治療時應規(guī)范抗凝藥物的使用及注意評估出血風險,以提高臨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達比加群酯聯(lián)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NVAF老年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安全性較高。但由于本研究觀察樣本量有限,仍需大樣本臨床病例得到驗證。
[1] 黃華文,秦錫祥. 達比加群酯預防性抗凝治療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纖顫30例臨床觀察[J]. 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6,34(3):282-284.
[2] 朱梅譽, 鄭永勇, 周一萌, 等. 達比加群酯有關物質(zhì)的合成[J]. 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 2014, 45(12): 1108-1112.
[3] 梁羨方,趙新軍,謝紹洽,等. 達比加群酯聯(lián)合阿司匹林片治療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J].心臟雜志,2015,27(5):560-564.
[4] 向 偉,王禹川,劉 芳,等 . CHADS2評分與CHA2DS2-VASc評分優(yōu)劣性比較[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5):389~391.
[5] 顧智淳,劉曉琰,崔 敏,等. 我院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抗凝藥物應用現(xiàn)狀[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4,23(11):681-684.
[6] 王 勇,王賢恩. 達比加群酯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非瓣膜性心房纖顫[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64-66.
[7] 肖丹丹,胡 靜.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抗凝藥物使用現(xiàn)狀分析[J].世界臨床藥物,2017,38(8):544-549.
[8] 鈕佳麗,丁云龍. 氯吡格雷防治缺血性腦卒中的爭議與進展[J].醫(yī)藥導報,2015,34(12):1614-1617.
[9] 朱解方,劉 央,韓世華,等.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司匹林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8):31-33.
[10] 羅文峰,劉俊杰,賴海燕,等.氯吡格雷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療分水嶺腦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36):105-107.
[11] 王 豪,張 曉,朱記法,等.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與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低反應性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8,34(1):128-131.
[12] 李厚敏,馮燕嫻,黃宇理,等.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與氯吡格雷反應性及與血漿EETs的相關性[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7,33(6):912-916.
[13]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血栓栓塞防治循證工作組.達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卒中預防的臨床應用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3):188-192.
[14] 陳 奕.達比加群酯對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9):133-134.
[15] 張 媛.新型抗凝藥物達比加群酯的臨床應用[J].中華心臟與心律電子雜志,2014,2(3):47-49.
[16] LARSEN T B,RASMUSSEN L H,SKJOTH F,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bigatran etexilate and warfarin in“real-world”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13,61(22):2264 -2273.
[17] YAP L B,RUSANI B I,UMADEVAN D,et al.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bigatran etexilate used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J].J Thromb Thrombolysis,2014,38(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