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次仁 格桑曲珍 旦增尼瑪 旦增羅布
(西藏自治區(qū)林木科學研究院,西藏 拉薩 850000)
拉薩地區(qū)氣候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強,年均日照時數3000h;多年平均氣溫7.4℃,最高溫29.6℃,最低氣溫-16.5℃,晝夜溫差較大,冬春寒冷干燥且多風,年無霜期100-120天;年降水量200-510mm,集中在6-9月,多夜雨。拉薩地區(qū)土壤多為沙壤,土質疏松,固土保肥能力較弱,易發(fā)生水土流失。
2006年后,西藏林木科學研究院引進水蜜桃和油桃等內地優(yōu)良品種進行引種和適應性實驗。經多年的監(jiān)測和撫育管理,水蜜桃和油桃均能夠適應拉薩地區(qū)的氣候,樹體長勢良好,產果量較大。
西藏林芝地區(qū)廣泛分布的光核桃(Amygdalus mira)在拉薩長勢很好,是桃樹嫁接砧木的首選材料。4月份,將上一年度收集的野生光核桃種子浸泡24-48h,撈出條播于低床中,行距20cm,覆土厚度3-5cm,踩實,澆水。一般情況下,光核桃出苗率為70-80%,當年8月份光核桃苗木可高達50cm,地徑0.5-0.8cm,即可當砧木使用。
根據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水蜜桃品系中北京505表現(xiàn)良好,油桃品系中的中油13號表現(xiàn)較好,文章嫁接實驗選擇了上述兩個品種。
根據拉薩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和砧木生長階段,一般在當年8月中下旬進行嫁接,第二年4月,針對當年8月未嫁接成功苗木重新進行枝接。
嫁接是植物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重要方法,即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為枝接和芽接,文章重點介紹芽接技術。
芽接技術分T形芽接、木質嵌芽接、方塊形芽接等多種操作方法。根據操作簡單、利于存活和便于推廣的原則,文章主要介紹前兩種芽接方法。
2.4.1 T形牙接技術。砧木選擇,采用西藏光核桃1-2年生實生苗為砧木,生長至距地面5cm以上,直徑大于0.5cm。
選削芽,在健壯、豐產、無病蟲害的中年桃樹樹冠外圍部位,選取葉芽飽滿的當年發(fā)育枝作為采芽枝條。用枝剪采集取芽枝條,在枝條所選的葉芽上部0.5cm處橫切0.8cm,在芽下部1.0cm處橫切0.3-0.5cm,然后分別自芽上部的橫切刀口兩端沿芽兩側向下劃弧形,兩弧線與芽下端的橫切刀口兩端交匯,用芽接刀從下方切口緊貼木質部向上削(不含木質部),形成長約1.0-1.5cm的盾形芽片。
切砧木,在砧木的背光面距地面5-6cm處,橫切一刀,長約1.0cm,深度以切斷砧木韌皮部、不傷及木質部為宜,然后從橫口中間向下直切一刀,長1cm,然后用芽接刀骨柄挑開砧木皮層,插進接芽。
芽接,用芽接刀挑開砧木上T形接口,將接芽葉柄朝上插入切口中,如果接芽過長可切去一些[1]。
綁縛,用塑料帶等綁縛材料,從接口下方向上纏繞,芽和葉柄要留在塑料帶外部。操作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圖1)。
圖1 桃樹T形芽接技術要點示意圖
芽接后續(xù)維護技術,完成后4天要檢查接芽是否成活。如果沒有成活,需要及時補接,或第二年春季補枝接。
接芽成活10-15天后需要將綁縛解除。因拉薩地區(qū)是8月嫁接,故在第二年春季萌動前需要在接口上方2-3cm處剪砧;并及時清除砧木上的根蘗。
2.4.2 林質嵌牙接技術。砧木選擇及切割,砧木選擇標準與“T”形芽接相同。在砧木的背光面(風大的地方選擇迎風面)距地面5-6cm處,斜向下25-30°切入木質部,長約0.5-0.8cm,第二刀在其上方2.0-2.5cm處斜向下15-25°削入木質部,使兩次刀口相接,取出砧片。
選削芽片,在健壯、豐產、無病蟲害的中年桃樹樹冠外圍部位,選取葉芽飽滿的、當年發(fā)育的、粗度與砧木相近的枝作為采芽枝條。用枝剪剪下取芽枝條,剪去枝條葉片,僅剩葉柄。左手拿穩(wěn)枝條,右手持芽接刀,在接芽的上方1.0cm左右向下15-25°傾角斜切入木質部,長度與砧木切口一致(約2.0-2.5cm);第二刀在芽下部距第一刀2.0-2.5cm處向下傾斜25-30°斜切,兩次刀口相接,取下厚約0.2-0.3cm、帶木質部的長橢圓形、長2.0-2.5cm的芽片。
接芽與綁縛,將芽接片嵌入砧木切面上,使砧木與芽接片的形成層對準吻合,貼緊,立即用塑料帶或嫁接帶自下而上纏繞,注意將芽和葉柄露出(圖2)。
圖2 木質嵌芽接技術要點示意圖
接芽后續(xù)維護技術,接芽后續(xù)維護技術與T形芽接相同。
苗木移栽后每年需除草2-3次,松土1-2次,深度為20-30cm。一般在晚秋培土,以防水土流失而使根系裸漏。
施肥是保證苗木正常生長發(fā)育和穩(wěn)產高產的重要措施。春秋兩季進行土壤深翻熟化和培肥,夏季進行除草和根際施農家肥,提高根際土壤通氣透水的性能,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施入的農家肥必須經過熟化,施肥后蓋土澆水。一般幼樹每畝全年施用農家肥15-45kg,初果期施用50-80kg,盛果期施用150-200kg。通常采用環(huán)狀或條狀施肥方法。
初果期和盛果期果樹每年追肥2-3次,每年3月中旬,在桃樹四周開20cm深溝,施有機肥和氮肥為主;4月下旬盛花期噴施葉面肥;6月份幼果快速生長期,施用氮磷鉀混合肥,提高產量和品質。
水分是所有植物生長發(fā)育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促進增產豐收的一項有效措施。在生長期間如發(fā)生缺水引發(fā)干旱,則樹木生長發(fā)育不良,座果率低,故在果樹的整個生長期內必須保證土壤濕潤不能缺水。
對于西藏半干旱區(qū)(拉薩等地)主要灌水時期包括:①萌芽水,3-4月份;②花芽分化前后,5-6月份;③采收后,10月末-11月初落葉前,結合秋季施肥進行澆水;④冬秋保命水。以上四個時期是必須澆水的關鍵時期,若有不當,不但減產和降低品質,甚至導致果木死亡。
幼苗期抗寒能力較差,容易發(fā)生春季的晚霜霜凍和嫩枝抽干,因此預防凍害和春季干旱、抽干是管理工作的關鍵因素[2]。常用方法包括遮蓋法、熏煙法和涂白法。
遮蓋法就是利用麥稈、草木灰、雜草、尼龍等覆蓋植物,既可防止外面冷空氣的襲擊,又能減少地面熱量向外散失,一般能提高溫度1-2℃。有些矮稈苗木,還可用土埋的辦法,使其不致遭到凍害。這種方法只能預防小面積的霜凍,其優(yōu)點是防凍時間長。
涂白法是對樹干進行刷白,即減少散熱,又可防止鼠兔害和灼傷。
水蜜桃和油桃是喜光樹種,枝條萌發(fā)能力強,修剪枝條顯得非常重要,否則容易造成內堂落果,影響產量。一般修剪幼樹和盛果期宜在秋季修剪,弱樹老樹宜在采收后翌年春季發(fā)芽前。
幼樹整形:干高50-80cm(若幼樹較矮,可當年不進行整形),定植當年不修剪,扶正主干,保護好頂芽,待翌年春季發(fā)芽后,頂芽向上直立生長的頂芽留作中心干,保留頂芽下部的6個芽,使之萌發(fā)側枝,其余芽抹掉。5-6月選擇分布均勻且生長旺盛的3-4個側枝為第一層主枝,其它新梢賜除。第二年按上述方法培育第二層主枝,保留2-3個主枝,與第一層相距60-80cm,第三年選育第三層主枝,保留1-2個,與第二層相距50-70cm。
結果枝修剪:進入盛果期,樹冠仍在擴大,結果部位不斷增加,容易出現(xiàn)生長與結果之間的矛盾,為保證達到高產穩(wěn)產,此時期修剪任務非常關鍵。修剪時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枝組,用好輔養(yǎng)枝和徒長枝,及時處理背后枝和下垂枝。掛果初期,應有計劃的培養(yǎng)強健的結果枝組,不斷增加結果部位。防止樹冠內堂空虛和結果部位外移。進入盛果期,更應加強枝組的培養(yǎng)和復壯。培養(yǎng)枝組一般采用“先放后縮”和“去背后枝,留斜生枝與背上枝”的修剪方法。徒長枝一般在結果初期不留,在盛果期可培養(yǎng)為枝組,亂向枝要及時控制,以免影響骨干枝和結果母枝。下垂枝多不充實,結果能力差,消耗養(yǎng)分,一般應修剪。
水蜜桃和油桃常見病蟲害有白粉病、腐爛病,蟲害主要蚜蟲。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剪枝賜除法,剪除的樹枝必須運出后火燒;輕微干腐病和潰瘍病,可在秋末用刀刮除感病樹皮,并涂抹100倍福美砷液防止即可。
[1]吳運才.桃樹育苗與嫁接技術[J].花卉,2016(04):8-9.
[2]王浩宇.桃樹嫁接幼苗順利過冬問題的分析[J].現(xiàn)代園藝,2014,25.
[3]滕仁艷,夏艷麗.桃樹嫁接苗培育技術[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