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帥君
摘 要:小班化教育是教育領域的一場革命,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世界性發(fā)展趨勢,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標志。數(shù)學新課標中提出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小班化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小班學習的最基本形式。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異質小組合作;同質小組合作;分層教學
背景:
小班化教育理念:陽光普照,關注個體;尊重生命,彰顯個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筆者根據(jù)這理念開展了小班化教學,在小班化教學的環(huán)境下開展了合作學習。
一、構建小組,松開“田中土”
開展小班化教學首先要組建一個結構合理的合作群體。筆者采用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將不同學習水平、不同能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搭配在一起,結成學習小組。筆者將本班學生根據(jù)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等分成A、B、C、D四類(分類只有筆者自己清楚并未對學生公布),再將這四類學生按每類抽取一名進行組合,最后組成五個小組。
二、捕捉問題,下好“及時雨”
筆者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發(fā)現(xiàn)異質小組合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合作性
筆者發(fā)現(xiàn)在小組合作中成績好、組織能力強、性格外向的學生易成為“中心”“小權威”。而學困生在小組中只能是配角,合作時只能在一旁大量地聽。這樣導致學困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和興趣下降。這樣的合作大多是無效的,他們并沒有參與。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露在外面的面》這課,筆者把若干個小長方體分給學生,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怎樣擺表面積最少時,個別學生把學具全部拿去,學困生只是在一旁觀看他們如何操作,小組中缺乏合作意識。
2.同伴依賴性強
在很多時候的小組合作中,學習困難學生不愿參與合作,有些小組中的學困生都是最后一個實踐,原因就是這樣可以模仿前者,自己不用想辦法。某些小組中的困難生每次合作都拖拉到最后因為小組的其他成員會幫他解決。
3.困難生學習落不到實處
小組合作過程中學困生由于學習能力的限制,在學習上跟不上節(jié)奏,很少有獨立思考,只從好學生那里直接獲得合作的成果。例如:五年級下冊《有趣的測量》這課,在測量過程中,有一小組,由組長一邊進行實驗測量一邊講解,最后算出了測量物體的體積。當筆者問小組中的學困生時,他茫然不知為什么這么計算,這些數(shù)字代表什么。
4.小組目標難確定
由于小組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已有知識掌握程度不同,老師很難制定小組中相應的學習目標。目標及內容過高學困生很難掌握同時打擊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目標及內容訂的過于簡單優(yōu)秀生不愿學并認為沒有挑戰(zhàn)性而對數(shù)學課不感興趣。
三、選用妙法,加入“好養(yǎng)料”
對于筆者來說小班化也是個新鮮事物,小班化的核心理念是“面向每一個學生”而新課程提倡的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針對這些理念以及上述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對小組合作做了一些改變。
1.重新構建科學的合作小組
多數(shù)合作小組遵循的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目的是有利于小組間的公平競爭。而同質合作小組則遵循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學科綜合實力從強到弱分成A、B、C、D四類,再參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在同一區(qū)間內自由組合,四人或五人組成一個合作小組。人數(shù)不能過多,因為人太少缺乏競爭性,人太多競爭又太激烈,給學困生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容易喪失信心,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樣各個小組成員的學力水平相當,既不會讓他們產(chǎn)生自滿情緒,也避免了一些同學的自卑心理。同時成員間也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因而能更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下,合作學習就更有效了,學生更易于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基于此,筆者根據(jù)本班學生興趣、性格再參考學習能力及水平,分成A、B、C三層,在同個層次里的學生由他們自由組合分成了四個小組,由他們自己給小組命名,有的命名為“探索隊”,有的命名為“挑戰(zhàn)隊”,女生多的組,有的取名為“夢翔隊”,有的組命名為“炫彩隊”,五花八門,從組名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愛好。然后再把每小組的集體照片張貼在宣傳欄內,并由他們自己寫上小組的口號和目標。讓他們每天都看到自己的目標,時時激勵自己。
2.實施分層教學
(1)學會“分層”目標
分層目標一般包括三個層次:所有學生都能達到的為“基本層次”,多數(shù)學生經(jīng)努力后可以達到的為“中等層次”,少數(shù)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達到的為“較高層次”。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編排意圖,針對學生層次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例如《圓的面積》,對于A層學生要求能用語句完整地表述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將圓的面積公式進行實際運用;B層學生能較完整地表述即可;C層學生只要熟記圓面積的公式并能進行計算就行。
(2)學會“分層”授課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目標設計不同類型的教案。例如:上《整理與復習》課學生按要求分組整理。A層學生按學習時知識點的順序小組合作回憶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wǎng),每位成員說一說是怎么整理的,都整理了哪些內容,根據(jù)交流討論完善自己的作品;B層學生按學習時知識點的順序小組合作回憶整理知識點,根據(jù)交流討論完善自己的作品;C層學生小組合作回憶整理知識點。最后,小組進行匯報展示,先讓C層的小組匯報,再B層小組補充,最后A層小組補充完善知識網(wǎng)。
(3)學會“分層”評價
小班化教學中小組的教學評價是對小班化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使學生從評價中得到愉悅的感受。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越受老師關注的條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茖W的評價制度追求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比如:組內成員自評、組內成員互評、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以及師生合作評價等。
總之,在小班化教學的環(huán)境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沒有合作的課堂教學,不是真正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在合理配置組員的基礎上調動每個組員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愉快合作,努力激發(fā)每一個成員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提升學習幸福感。
參考文獻
[1]成都師范銀都小學.小班化教育課程教學.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2]宋仁琴.農(nóng)村小班化數(shù)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教育研究.2009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江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