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chǔ),猶如高樓之地基。但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歷來是枯燥,缺乏生機。老師對待中職生仍像對待高中生一樣,竭盡所能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基本沿襲了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刻板印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科教學改革的如火如荼進行,中職語文課堂改革也勢在必行。近幾年中職語文教學,大家試圖走出普高模式的刻板印象,試圖探索出一套適合于中職學生現(xiàn)狀,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筆者從教十幾年,也在一線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F(xiàn)探討多元教學法在中職語文課堂的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多元教學法;中職課堂;應(yīng)用
一、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的窘境
語文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chǔ),猶如高樓之地基。但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歷來是枯燥,缺乏生氣的。老師像對待高中生一樣,竭盡所能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基本沿襲了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刻板印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科教學改革的如火如荼進行,中職語文課堂改革也勢在必行。近幾年中職語文教學,試圖走出普高模式的刻板印象,試圖探索出一套適合于中職學生現(xiàn)狀,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筆者從教十幾年,也在一線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現(xiàn)探討多元教學法在中職語文課堂得應(yīng)用。
二、 學生對中職語文教學的期待
我們所面對的中職學生,本來就是各科基礎(chǔ)薄弱,綜合素質(zhì)低下的孩子,他們對基礎(chǔ)學科不僅僅是缺乏興趣,甚至有厭惡的情緒在其中。之所以選擇職業(yè)院校,不啻說是逃離一以貫之的知識殿堂。如果我們還是用小學和初中老一套以知識傳授為主,課堂實踐幾乎為零的教學方法,恐怕難以重新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中職語文課堂也應(yīng)像專業(yè)課一樣,增加和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課堂變得靈動起來。由教師的一言堂變成學生參與為主,多種教學手段并行的趣味盎然的活動課堂。
三、 多元教學法在中職語文課堂的實踐應(yīng)用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重熏陶感染的優(yōu)勢?怎樣才能解決學生學習語文的困惑,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并逐漸樹立學習語文學科的自信心?多元教學法在這方面發(fā)揮了很大的優(yōu)勢什么是多元教學法在?多元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豐富中職語文課堂,充分展示語文教學的魅力,讓語文課堂變成各科學科學習的“源頭活水”讓語文課不僅成為學生樂學的課堂,更能為其他學科的學習輸送養(yǎng)分。
1. 充分利用現(xiàn)代傳媒,電影、紀錄片等為課堂破冰,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筆者在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孔子本人及時代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給學生播放了周潤發(fā)主演的電影《孔子》。學生對孔子的認識一下子由書本中的抽象認識上升成了立體的具象了解。又如在上《廢墟的召喚》一文時,為激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我在上課之前,先播放了中央電視臺錄制的大型紀錄片《圓明園》,學生觀看的津津有味,從圓明園的擴建開始到看到無比精美的奢華的龐大的圓明園建筑群震撼的展現(xiàn)于世人眼前,讓所有人無不瞠目結(jié)舌。再到后來看到英法聯(lián)軍一件件將精美的瓷器擊碎,將畫工精湛的卷軸卷走,最后那沖天的火光,燒掉的不僅僅是圓明園中的一件件瑰寶。那沖天的火光更是使孩子們心中的那團對列強的憤恨怒火熊熊燃燒,他們通過看紀錄片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尊心,更堅定了他們將來報效祖國的信念。
2. 詩詞的吟唱教學法
中國本就是詩詞的國度,詩詞的光華映照千古。在古代,詩詞本就是可以用來吟唱的,吟唱出的詩詞別有一番,更利于記憶。在上《關(guān)雎》時,我一改往日的教學方式,先在課前自學了歌曲版的《關(guān)雎》,上課時,語文課就變成了音樂課,學生亦頗感新鮮。全班師生一起唱起古風古韻的《詩經(jīng)》,亦不失為一件雅事。
3. 小說篇的課堂劇本演繹法
尤其是針對小說單元,課堂劇演繹法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魅力。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學生充分發(fā)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為我們演繹了一場精彩的風雪山神廟場景。此時,學校的樂隊指揮棒變成了李沖手中的林家槍,甚至連教室的拖把頭都變成了武器在場上上下翻飛。這堂課不僅給學生留下了諸多美好的回憶,也給了我更多的思考和啟示,全民總動員的演繹讓文本更加鮮活和耐人尋味。
4. 古文的趣味故事串燒法
針對古文的教學,歷來是中職語文課堂比較頭痛的一件事。怎么能讓艱澀的文言文變得像白話文一樣容易理解呢,我主要采取的辦法還是用故事串燒法。在上課之前,先講故事。例如在上《鴻門宴》時,先將楚漢相爭的前因后果編成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對文本先有了親切感,再翻譯時,問題就不多了。再如上《關(guān)雎》時,我將詩句提前編成一個趣聞版的愛情故事。故事中加入了很多現(xiàn)代元素,如周朝好聲音。接下來的翻譯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學生一下子愛上了學習《詩經(jīng)》。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任重而道遠,相信充分運用多元教學法會使中職語文教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作者簡介:
莫佳蕙,山西省長治市,山西省潞安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