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炮弟,張志敏,謝冬敏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民生醫(yī)院超聲科,汕頭 515144)
高血壓是指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功能或器質(zhì)性損害。國內(nèi)學者研究[1-3]表明:高血壓屬于是一種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加強高血壓病患者早期診斷、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脈診屬于中國傳統(tǒng)診斷方法,人身之脈象能反應氣血、臟腑虧盈,從而判斷疾病的進退與轉歸。但是,脈診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醫(yī)生的經(jīng)驗、習慣等,并且臨床上對于脈象與超聲心動圖變化的相關性及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缺乏研究[4]。本研究以2016年6月-2017年1月入院治療的高血壓病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象,探討高血壓病的脈象與超聲心動圖變化的相關性及對患者QOL評分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1月入院治療的高血壓病患者50例,設為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35歲-84歲,平均(57.83±4.71)歲,病程1年-7年,平均(3.48±0.81)年。選擇同期入院健康體檢者50例,設為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36歲-85歲,平均(58.01±4.73)歲。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病臨床診斷標準,且患者均經(jīng)過血壓檢測得到確診;②均能順利完成脈象、超聲心動圖檢查。排除標準: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疾病者;②難以遵循醫(yī)囑完成相關檢查、治療者。本研究均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監(jiān)督、批準下完成。
1.2 方法 (1)脈象參數(shù)檢測。根據(jù)脈圖測定兩組脈象參數(shù),包括:脈圖起點到重搏前波之間時間(t3)、降中峽至脈動終點時間(t5)、主波幅度(h1)、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峽幅度(h4)及重搏波幅度(h5)、脈圖收縮期面積(As)[5];(2)超聲心動圖測定。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定兩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張末容積(LVEDV)及左心室收縮末容積(LVESV);(3)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高血壓病的脈象與超聲心動圖變化的相關性;(4)生活質(zhì)量。采用QOL量表對兩組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生理智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高[6]。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脈象參數(shù)、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比較(Mean±SD)
觀察組脈象參數(shù)中t3、t5、h1、h3、h5、AS及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LVEF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SVR、LVEDV、LVESV水平、QO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脈診是中醫(yī)學有特色的診斷方法,通過脈象儀則能將脈象預處理單元轉換成電信號,能外應患者舒張期、收縮期及外周阻力情況,能反映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而利用超聲心動圖則能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況[7]。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病患者脈象與超聲心動圖之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臨床上加強高血壓病患者脈象及超聲心動圖檢查能反映患者疾病,指導臨床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脈象參數(shù)中t3、t5、h1、h3、h5、AS及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LVEF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超聲心動圖參數(shù)SVR、LVEDV、LVESV水平、QO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加強高血壓病患者脈象、超聲心動圖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9,10]。
綜上所述,高血壓病脈象與超聲心動圖變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會對患者QOL評分產(chǎn)生影響,加強患者脈象、超聲心動圖測定能指導臨床治療,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江嵐, 陳智毅, 梁偉翔, 等.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母體心臟形態(tài)功能與新生兒預后的關系[J]. 廣東醫(yī)學, 2017, 38(21):3311-3314.
2 梁雄飛.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定量評價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患者左室重構與收縮同步性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7, 27(4): 78-83.
3 徐楠, 吳偉春, 牛麗莉, 等. 肺動脈高壓患者心室重構的超聲心動圖指標與肺阻力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7,32(2): 700.
4 陳薈荷, 孫燕淑, 劉梅林. 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動脈硬化指數(shù)與左心室質(zhì)量指數(shù)的相關性[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6,44(9): 750-753.
5 顏義君, 楊永曜, 許滔. 高血壓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中PPARα因子的表達及與左心室重構的相關性[J]. 廣東醫(yī)學,2016, 37(23): 3565-3568.
6 施群, 張旭, 張欣. 超聲心動圖對高血壓患者左房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分析研究[J]. 黑龍江醫(yī)學, 2000(12): 65-66.
7 賈興澤, 趙婷麗, 李運夏, 等. 超聲心動圖對高血壓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功能的評價及意義[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4,14(13): 2526-2528.
8 劉平, 王硯青, 趙艷芳, 等.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24 h動態(tài)脈壓與左室結構及功能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1, 10(1): 33-35.
9 桑怡芳. 超聲心動圖檢查高血壓病對左心室構型和舒張功能的影響[J].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 2005, 6(7): 487-488.
10 壽列軍, 解左平, 孫雪東, 等. 運用超聲心動圖評價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左室形態(tài)和功能變化及其與N端腦利鈉肽前體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電子版), 2017,10(2): 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