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一、合理安排體能練習內容
合理的體能練習內容應該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富有挑戰(zhàn)且能夠收獲快樂的機會,能讓他們在各種身體活動環(huán)境中學會并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因此,每個具體的體能練習所涉及的內容,包括相關的單元知識、內容設計的指導思想、方法和鍛煉器材的選用、鍛煉時間和負荷的安排、體能練習的水平目標、方案的注意事項和實施措施、練習效果的評價等,都需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體育教師在針對不同年級和學段的學生選擇體能練習內容時,應該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教學計劃,從而使學生的體能得到有效地促進和發(fā)展。
二、體能練習內容選擇循序漸進
體能練習內容設計應呈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發(fā)展特征,應適當整合動作技術發(fā)展中學期與學年、系統(tǒng)性與階梯性、數(shù)量與質量上的變化。體能練習的具體內容應是與基本的動作技術相關聯(lián),并可以為以后更加復雜和困難的動作技術的學習做鋪墊,原則上與主教材的內容互為補充為宜。在動作技能教學中融合體能練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思路與趨勢。在內容的選擇上,要遵循身體素質練習的原則。可以根據(jù)單元所學主教材教學內容,以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通過主教材與輔助練習合理搭配,開展學練,促使學生身體素質不斷提高,以滿足后面運動技能發(fā)展的需要。往往一些體能練習是作為補償性體能練習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這就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鍛煉效果。在設計時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思考:一是練習手段是否具有實效性?采用什么樣的練習手段才能夠取得最大的練習效果。二是場地、器材、空間是否具有經(jīng)濟性?一物多用、一材多用、場地及線條的充分利用等,既有利于教學組織,也有利于教師的指導和管理。
三、貼近學生,符合學情
體能練習內容的安排,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運動強度和密度要適中,要充分關注個體差異,使每一名學生、每一堂課都有實實在在的進步和提高。體能練習必須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學生參與時需要具有良好的練習態(tài)度、學習熱情、參與程度,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新練習方法、改變練習手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在練習前后及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那些怕苦怕累、躲躲閃閃、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使練習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操之過急,以免適得其反。
從日常的體育課堂來看,體能練習并不是只能安排在主教材之后,也可安排在課的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換而言之,可根據(jù)實際的教學需要來選擇練習的時段。在設計體能練習時,要關注個體差異。為此,可以設計一份“體能練習菜單”,以供學生選擇,且針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體能練習手段,應讓每名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成的目標。在練習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不同體能水平的學生,并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有所提高。同時,不能為了體能而體能,不能讓體能練習僅僅只是補償性練習,在此期間同樣可以滲透德育等教育。此外,還要注意避免因一味地追求體能的發(fā)展,而導致在技術學練時疲憊不堪、力不從心,導致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總之,分層練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具有針對性,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目的地學習,并能夠感受到自己被教師關注,從而提高學生學練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組織調動流暢
在體育課堂中,組織調動隊伍的有效合理性往往決定著這節(jié)課是不是簡潔而流暢。體能練習在課堂中的實施,同樣需要在主教材教學組織形式的基礎上,減少調動整隊的時間,應盡可能在原有組織形式的基礎上進行練習,以此優(yōu)化課堂組織與管理,保證教學更加有序,也使體能練習能按照預設方案經(jīng)濟且富有實效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