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高中階段是容易滋生心理異常的溫床期,也是不健康行為的孕育期。高中學生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慮,會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若暫時性的心理障礙得不到及時排除,便會產生不良的反應,很可能影響以后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甚至會釀成日后難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高中開設心理課實屬必要。
很多高中重視的只有學生的升學成績和高考狀元,往往忽視了學生作為人的性格和心理變化更容易對他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一些觀念先進一點的學校也會開設心理課程,設置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但往往也會流于形式和粗淺的學生宣泄不滿的場所而已。雖然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是發(fā)現并感受到了許多迫切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及時加以糾正,那么勢必會影響我們進一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而且還會阻礙我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水平。
目前,高中開設的心理課往往存在以下四種形式:
不少學校在上級要求必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前提下,都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列于課表之中,但很多學校僅僅是在剛開始的時候上一段時間,不久就將心理課的時間讓給數理化等科目。對于這種情況,部分高中管理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高中生學習時間緊張,開設心理課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而影響升學率,影響學校的聲譽。一些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擺設列在課表之上,卻并沒有真正開展和實施,結果使心理健康教育變成了高中課程中的“擺設”。
有部分高中也意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性,但他們更看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效性。比如在考試前開設心理講座,“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的學校在學生剛開學的時候開課,給學生講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但僅僅開了一段時間,就被取消了。
最近有心理專家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學生都不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有的學生甚至認為,班主任在班會上講的一些有關心理方面的東西或者進行一些心理談話活動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原因是現在學校做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師大多來自班主任。
當下,一些高中雖然名義上設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并沒有真正發(fā)揮作用。還有的學校把心理咨詢室和醫(yī)務室放在一個房間,讓校醫(yī)做心理咨詢工作。不少教師和學生甚至形成了這種認識,即認為“走進咨詢室的人和走進醫(yī)務室的人一樣都是‘有病之人”。這就導致學生對心理咨詢產生一種偏見,這種偏見,必然影響到他們遇到心理問題時應對策略和應對方式的合理產生。
所以,根據以上四種情況,高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首先,社會環(huán)境的快速變化與競爭的激烈程度,使得高中生深深感到未來生存的壓力。作為升學預備型高中,為上一級高等學府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所以學生之間在學業(yè)的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競爭、壓力與挑戰(zhàn)。這就使學生在面對競爭對手、面對高校的選擇、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無情淘汰時會出現情緒與情感的相互矛盾、多變、甚至失控、變態(tài)。比如自殘、自殺、離家出走等現象。
其次,家庭及社會對高中生的過高期望與矚目,容易造成高中生過重的心理負擔。當代學生正處在一個緊張激烈的競爭氣氛中,加之他們特殊的地位——獨生子女——父母的精神與希望的唯一寄托,家庭中未來的“光宗耀祖”使命的完成者。這些都使得本來就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小大人們”如履薄冰,更加有些力不從心了。與此同時,隨著孩子年齡及閱歷的增加,尤其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出現不平衡性的狀態(tài)下,獨立性與依賴性之間、“理想我”與“現實我”之間、自我意識增強與自我意識不穩(wěn)定之間的矛盾的加深,使父母明顯感到一種不安,對孩子的控制不了,又唯恐孩子誤入歧途,而此時家長也感到了束手無策。于是,一些家長開始采取跟蹤、看管、威逼等一些極端手段進行控制,使得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代溝”越來越深,溝通協調越來越難,最后孩子往往采用帶有報復性的手段結束這樣的局面或彼此的關系。
最后,當前學校教育正處于教育改革,即素質教育深化發(fā)展的階段,所以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知識的豐富,還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做人、學會審美、學會勞動,而其中身心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
基于以上種種迫切需求,學生本人及社會各方面也明顯意識到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的學習成長乃至今后的工作都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由于健康教育課沒有明確的教學大綱與要求,而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又大,在備感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更無暇顧及心理健康教育課,加之學校部分教師和家長在教育理念方面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理解,造成了客觀上贊成,而實際上又無法顧及的現象,這對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個難題,又是一個挑戰(zhàn),更是每一個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深刻研究的課題。
(作者單位:包頭市第六中學)